虽然说新年期间已过,可是有些新年风俗是不可不知的!你知道长辈在新年期间给晚辈的红包为什么叫压岁钱吗?

据说是因为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岁”“祟”同音嘛。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古代压岁钱

一般来说在古代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放在床脚之下。这一个说法见之于《燕京岁时记》;另外一种是最常见的,就是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好了钱,然后分给孩子。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赠,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的时候,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也有的家庭等不到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给;有的是吃完年夜饭,人人坐在桌旁都不许走,由长辈发给晚辈。发的时候勉励一下儿孙在新的一年里要学习长进、天天向上、好好做人……说些祝福的言语。

给压岁钱的习俗一直盛行到今天。当然,到了今天,这种习俗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因为手中突然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顿时不知道怎么花了,就胡花乱花,致使有些人看不住就走向歪道了。所以啊,压岁钱本来是一个这么美好的习俗--祝愿自己的子孙能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好好做人,给那么一点压岁钱,传达一下亲情。但是如果因为拿多了压岁钱,又走歪路,那可就不足取了。

据考证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当时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也就是说,当时给的压岁钱是一个装饰品,就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观赏物。就像现在到了新年,到一些市场上买回了一个大的中国结,上面挂着很多铜钱,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这些吉祥话语,和龙凤、蛇龟、双鱼等等吉祥的图案。

压岁钱的传说

一、爱摸孩子的祟

那么,压岁钱的风俗怎么来的呢?这也有个故事。

传说古代有种小鬼儿就叫作祟。有一句成语“鬼鬼祟祟”,说的就是这种小鬼。这个小鬼平常不出来,就大年三十晚上才出来玩儿。而且这种小鬼非常喜欢孩子,专爱摸小孩的脑门。小孩子醒的时候他还不好意思去摸,怕出来把孩子吓着,专等孩子睡了再过去摸脑门儿。

其实,小鬼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他身上带着妖气,被他摸过的孩子就会发高烧、说胡话,好几天好不了。很多孩子最后就病死了,即便那些熬过鬼门关、高烧退了的孩子也往往被烧坏了脑袋,变成了痴呆。

这祟也不是什么小鬼,可能就是一种瘟疫,估摸就是小儿急性脑膜炎。古代人不知道啊,一看孩子怎么突然发烧了又病那么重,就认为是祟捣的鬼。

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就整夜整夜地点灯不睡,这就叫做“守祟”。

就这样地过了很多年,大家都没有想出很好的方法来防止祟去摸小孩子。后来据说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两口子老来得子,十分珍爱。在大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孩子,老两口一直就逗孩子玩儿--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逗这个小孩儿玩儿。逗了一阵子,小孩子困了,老两口就把孩子放被窝里了,把那包着的八枚铜钱连同红纸放在枕边,万一孩子醒了,可以接着玩。老两口也不敢走开,一直守着这个孩子,怕祟过来摸孩子。

守着守着,老头突然想起个事来,“老婆子,你在这儿守着孩子,我去厨房看看,我忘了我熄没熄火,我得看看,没熄的话,我给它熄喽,别大过年的再着了火。”

“好,你看去吧。”

老头就走了。

老太太在这里自己守了半天,也没见老头回来。老太太心里有点放心不下,“熄个火怎么那么长时间呢?别出什么事儿啊?”老太太担心老头,起身,她要去厨房看看。这可就把守祟的这个茬给忘了。

祟趁人不在,偷跑出来摸孩子,不料却被铜钱放出的金光给吓跑了

二、源于古代“压惊”

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小结:“压岁钱”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识和祝福意识逐渐淡化,很多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不是对孩子的深情祝福,而是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染,这应该及时纠正的。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