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这句成语,其意思是有些人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口二字人们容易明白,是随口说话,但为何与一个矿物名字——雌黄联在一起呢?

信:任凭,听任;雌黄:是一种单斜晶系矿石,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剧毒,黄色矿物,用作颜料。

古时候写错字怎么办?不要小看古人,他们早就发明了修正液,也就是台湾说的“立可白”。只不过因为古代的纸是黄色的,所以这种东西准确的说,应该是“立可黄”,正式的名称叫做“雌黄”,就是“信口雌黄”里的“雌黄”。

雌黄,是一种橙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化学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以用作绘画颜料或者褪色剂。因为雌黄有褪色作用,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所以古人把它用到了修改错别字上。写错字时,用雌黄涂在字上,然后重新书写。意为随口更正不恰当的话,后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宋人范正敏的《遁斋闲览》上就说:“有字误,以雌黄灭之,为其与纸色相类,故可否人文章,谓之‘雌黄’。

“雌黄”比现代修正液更厉害的地方是,把它涂在字上后,“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雌黄治书法”一说;着名的《颜氏家训》中也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对雌黄的纠错功能也有记录。

正因为雌黄有更改错别字的作用,古人引申开来,把妄加评论、随口乱说的行为就叫做“信口雌黄”,意思是有的人言论不妥,随便改口,就像用雌黄改错别字一样容易。

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王衍是西晋人,有名的清谈家。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玄理。但是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

《颜氏家训》中也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这就是这则成语的来源。​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