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词中描写黄洋界保卫战的词句。此役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打垮了敌人一个师的进攻,是红军井冈山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战役的指挥者就是曾士峨。

曾士峨(1904年-1931年),赫山区泥江口大桥冲村人,1923年入益阳信义大学,1925年入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学习,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任连长,北伐到武汉后,转入共产党控制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1927年9月,曾士峨参加秋收起义,任警卫团营参谋长,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连长。1928年5月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连连长,参加了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屡建奇功。1929年1月,曾士峨任三十一团一营营长,先后参加了大柏地、长岭寨、向沙、上杭等战斗,身先士卒、英勇顽强。血与火的洗礼,使曾士峨意志弥坚,他在给致亲友的信中写道:“士峨离家四载有余,虽奔波南北,历尽千辛,然为大众之生息,常觉无形的快慰,精神爽奋。”

1929年3月,曾士峨任红四军三纵队七支队队长,不久任三纵队参谋长。1930年春,任红四军二纵队司令员;同年夏,任红四军参谋长兼二纵队司令员。

1930年10月,曾士峨任十一师师长,军长外出时,代理军长职务。此时,正逢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扑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曾士峨受命率领十一师克吉安、战龙岗,活捉敌师长张辉瓒,全歼张部9000余人,震撼了南京政府,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1年5月,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曾士峨率十一师击溃敌四十七师,并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转战700里,连克红沙、广昌等,战功赫赫。8月,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曾士峨率十一师从闽西赶赴兴国,参加莲塘、良村、黄陂三大战役,红军三战三捷,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的第三次“围剿”宣告失败。在高兴圩战斗中,曾士峨率部坚守竺高山阵地,与精锐之敌展开顽强争夺。9月8日,当敌人向红四军指挥所逼近的危急时刻,他率领以党员和排以上干部为核心的敢死队冲向敌阵,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听到曾士峨牺牲的噩耗,毛泽东深情地说:“曾士峨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组织冲锋牺牲的,他的模范行为鼓舞了战士,改变了战况。”在红军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祝捷大会上,毛泽东叫全体同志起立向曾士峨烈士默哀,并指示红军总政治部发出通令,号召红军指战员向曾士峨学习。曾士峨成为红军总部通令学习的第一人。

(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作者:伍挺 编辑:谭珉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