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西漢史上的第五個皇帝。他在當上皇帝之前,被劉邦封到偏遠之地代國爲王,是爲代王。

01

說起來,劉恆能當上皇帝,還可以說是個天上掉餡餅的事。爲什麼這麼說呢?請往下看。

話說,劉邦死後,呂后執掌大權。她結黨營私,大力扶植呂氏外戚集團,她雖無皇帝之名,但早已是擁有凌駕於皇帝之上的權力,甚至皇帝的廢立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朝廷上更是人人自危,有威望有能力的開國功臣大多早已被劉邦殺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面對殘暴的呂雉雖然不服,但也無力迴天,只能任由她以及她的呂氏集團把持朝政。

公元前180年8月,劉氏皇族派終於熬到呂后歸西,遂開始向呂氏外戚集團發難。他們在內有陳平、周勃等大臣,外有齊王劉襄的合力之下,一舉誅滅呂氏集團勢力,並殺了呂后所立的皇帝劉弘。

皇帝沒了就得重新立一個,可能是因爲衆諸侯以及大臣們被呂后嚇怕了,決定要立一個看起來比較容易控制,並且這個人的母親孃家沒什麼勢力的人來當皇帝,就這樣,選上了劉恆,也就是開頭所說的漢文帝。怎麼樣,這樣夠意外了吧?

02

劉恆的一生可以說是極其幸運的,簡直是幸運到讓人難以置信。

首先說他的出生,他的母親薄姬本是宮裏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宮女,別說懷上劉邦的孩子,就是跟劉邦說話的機會都沒。就這麼理解吧,某一天,劉邦無聊在宮裏閒逛,無意碰上了薄姬,覺得還不錯,就寵幸了她,但是從此以後再也沒理過她。恰恰就這麼一次,薄姬就懷上了劉邦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劉恆。我都在想,劉邦是不是算過了薄姬的生理週期,不然怎麼會那麼準。

第二就是皇位繼承權了,劉恆的母親地位低下,生下來的劉恆雖說是皇子,但劉邦在之前好多個兒子了,所以他並不受寵愛,長大後也僅僅只是被封到偏遠貧瘠之地代國,當了代王。他原本的計劃只是想安安心心偏安一偶當個普通的小諸侯,因爲無論怎麼說,都輪不到他來繼承皇位。以至於當劉恆接到朝中大臣請他去當皇帝的時候,驚恐萬分,他還以爲朝中大臣是想引誘他回去然後把他宰了。後來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是真的要讓他去當皇帝。

也正是由於他的皇位來得很意外,所以他更懂得珍惜,做任何事情都小心謹慎,對大臣、貴族等都很柔和,甚至被人稱爲“對大臣最寬容的歷史四大賢君之首”。

03

大臣都以爲劉恆看起來比較弱雞比較菜,所以才讓他當皇帝,但是事實上他們完全看走眼了,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且城府深不見底的人,即使在整個古代的皇帝中,他的生平綜合評價也完全可以排進第一梯隊,是公認的賢君。

在管理中央政府上,劉恆正式上位後,一直裝慫裝孫子的他,以精明的手段架空了朝中如周勃、陳平等元老,手握兵權。並組建了屬於自己的核心團隊,化被動爲主動,更是把當時權傾朝野的周勃給逼得辭了職。

處理地方與中央關係上最重要的就是削藩,漢朝時採取的是分封制,被封往各地的劉姓諸侯王勢力非常龐大,對中央的威脅很大。本來諸侯王位繼承法規定是諸侯王死了,領地由他的大兒子繼位。但是漢文帝對這個規定進行了改變,就是諸侯王死了,領地必須分給所有兒子。這樣無限循環下去,諸侯王的勢力會被越分越小,自然也就失去了威脅中央的能力。

由於當時還是處於漢初,經過了秦末以及建國初多年的戰亂,人口驟減,人民生活困苦。漢文帝上任後就昭告天下,減免了大部分賦稅徭役,並廢除很多酷刑,當朝百姓無不拍手叫好。他上任後便採取道家的“無爲而治”思想來治理國家,勵精圖治,與民休養生息,不擾民,大力發展農業,甚至自己親自下地耕種。他開創了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文景之治”。

對反對漢朝的勢力,文帝依舊是採取非常柔和、低姿態的手段來處理:匈奴多年以來一直騷擾漢朝邊境,漢朝軍隊明明可以完勝匈奴兵,但是漢文帝很少會採取武力手段來對付匈奴,而是用比如和親等柔和手段來對付他們,爲漢朝爭取了多年的發展時間。南越王趙佗自呂后當政時期開始就不服中央管理,到了文帝時期,趙佗直接就稱了帝。但是文帝並沒有因此而生氣,反而是重新修整了趙佗母親的墓地,並派人管理,並善待他的其他親屬。文帝寫給趙佗的信件里語氣也是非常的客氣,最後面搞得趙佗羞愧難當,主動取消帝號,歸順了大漢。

另外要說的是,文帝一生都非常節儉,在位23年,他不像其他皇帝一樣給自己大修宮殿,園林。他自己的龍袍都是粗布色淡的下等布料做的,穿的鞋子也只是草鞋,同時還下令不許穿戴用金銀銅錫做的首飾。甚至他臨死之前所立下的遺囑都是不許厚葬,禁止全國爲自己發喪,只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安葬他即可。

縱觀歷史,把文帝稱爲是最低調、最無爭議、最少污點的皇帝也絲毫不過分。他看似什麼都沒做,但卻爲後世培養了無數軍政人才、留下了數不盡的錢財,爲後來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老百姓而言,這纔是他們最需要最喜歡的皇帝,他們不需要皇帝能建立多麼偉大的功績,對他們來說,不勞民,安心發展,不折騰老百姓的皇帝,不就是最好的統治者了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