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大臣們上朝,大傢伙一定會想到電影電視劇上面看到的:皇帝老大在金鑾寶殿上正襟危坐,文臣武將跪在下面叩頭,大喊萬歲。除了幾個朝中重臣能提一些建設性意見,其餘的人就好像是打醬油的。然後鏡頭一轉,朝會便散了,文武百官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皇帝老大則是回宮和娘娘們玩去了。

大體上上朝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這樣的,但實際上歷史的上朝細節遠比影視作品上的精彩得多。

什麼是上朝呢?

根據我國古代的公務員法中規定,凡是在中央各機關供職的一定品級以上或有特殊職務的官員,每天必須參加由君主親自主持的最高國務會議,通稱爲朝會,上朝或者朝參,一起商討國家大事。

朝會也分類別,有大朝,常朝等。先來說說常朝,就是指每天的早朝。大朝則是指皇帝在冬至春節等重大節日大會文武百官、王國諸侯、外國使節的這種朝會,受羣臣朝賀,儀式盛大,一般在這個時候不探討國家大事。

一般都是啥時候上朝呢?

我們現在都是朝九晚五的,但是古代是農業社會,得講究那個時候的作息規律。在《詩經》雞鳴中有這麼一段話:“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意思就是說有一個老婆啊,非常着急的催自己老公趕緊起牀,公雞叫了,上朝的時間到了,東方亮了,朝廷已經忙碌起來了。

可見,雞鳴就起牀的傳統起碼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形成了。往後,上朝時間就逐漸定在卯時,就是早晨五點多。

根據明朝史書記載,大臣們每天必須在午夜起牀,然後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即紫禁城的正門。凌晨三點,大臣在午門外等候,到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們就要排好隊伍。再站兩個鐘頭吧,鐘聲又響起來了,宮門開啓,百官依次入宮。此時皇帝駕臨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

後面的清朝也是,皇帝卯時上朝,相當於北京時間的五點到七點,而大臣們要多少點起牀就可想而知了,真是遭罪啊。

還有更遭罪的嗎?有的。

皇帝老子住在宮裏面,距離早朝的地點很近。那要是天天早朝,有些官員們真的是有些喫不消。你想想看,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地鐵公交,稍微遠一點的每天要耗費很多時間,要是趕上陰天下雨天大臣們就慘了,一個個都得成落湯雞,那也是無可奈何。

But,凡事都有例外,朝廷有時也有人性化的時候,那就是一二品大員年高者可以騎馬或者坐轎上朝。那其他人呢?不好意思,那就麻煩你步行入宮吧。

還有一個很遭罪的就是,每天那麼早上朝,四五點的,天色尚早,漆黑一片看不着路,隨從還能跟着點燈去?不行,根據規定是不行的。那我自己點燈走路呢?也不行,原因就是要消除火患。那結果怎麼着,百官們經常有追尾事故,甚至還曾經發生過雨天過橋失足掉水裏淹死的悲劇。

直到清朝雍正的時候就好一些了,有宮中隨從爲大臣們打燈引路前行,看來我們雍正爺爺果然是善良了很多啊。

什麼官員纔有資格上朝呢?

從上面看來雖然上朝很苦,而且每天與君主接觸那可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但那也是一種至高的榮譽啊,光宗耀祖。至於什麼樣的官員才能上朝,據考證,每朝每代都不同,我們就拿明朝來說,因爲明朝上朝制度變化特別多。

明朝的朝會制度放得更寬,規定所以在京官員,無論官職大小一律上朝,包括來京述職的官員。明朝的早朝就變成了一個極爲壯觀的場面,一次有上千人。但是這千把人不是誰都能面見皇帝的,絕大部分都是站着湊數的,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纔有機會與皇帝對話。

作爲現代人的我們,還是人性化了太多太多,起碼朝九晚五還是很普及的,讓小篇我不得不慶幸是生在了這個年代,萬幸萬幸。不知各位看完有什麼感想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