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臨沂市副市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劉賢軍、臨沂市政府副祕書長冉賢等一行赴臨沂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臨沂城發集團)參觀考察項目實施情況,重點關注臨沂智慧停車項目“樂泊臨沂”實施近況,臨沂城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東春等領導班子,臨沂城發智慧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智慧停車承建單位捷順公司項目負責人等陪同調研。

(劉賢軍副市長認真聽取“樂泊臨沂“智慧停車項目介紹)

考察城發集團項目,重點關注智慧停車近況

劉賢軍副市長一行首先參觀臨沂城發智慧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智慧停車指揮中心,聽取了關於大數據平臺各板塊功能及管理的彙報,隨後實地考察了大劇院門前府右路項目現場,認真聽取了整個樂泊臨沂智慧停車項目的實施進度與運營情況,詳細瞭解了低位視頻樁及高位視頻樁的工作流程等,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智慧停車指揮中心平臺介紹)

在項目考察過程中,劉賢軍副市長重點關注臨沂智慧停車收費方法措施,並提出了智慧停車項目不僅要解決市民智慧停車的問題,也要解決市民智慧繳費的問題,正向引導與反向警示雙管齊下,要提供市民便捷的繳費通道,也要培養市民主動繳費的意識,這樣纔是真正的智慧停車。

臨沂智慧停車現階段的工作重心是引導市民瞭解智慧停車,接受智慧停車,善用智慧停車,未來,要逐步推進我市包括老城區在內的各區智慧停車和公共停車場建設,統籌管理社會各類公共停車場資源,加快建設臨沂停車“一張網”的步伐,實現智慧化城市轉型。

臨沂車多位少,智慧停車需靠市場調節

隨着臨沂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爆發式增長,停車難越來越成爲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截至2018年底,臨沂市機動車保有量約230萬輛,位居全省第一位,汽車保有量位居全省第2位、全國第20位。據初步測算,臨沂市中心城區停車泊位缺口約23萬個。現實情況決定了無法支撐小汽車無限度的擁有和發展。

從能源、環境及城市管理方面考慮,私人小汽車出行是不可持續的交通方式,需要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引導。

政府在服務市民公共出行方面的主要任務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服務,創造良好的公共出行條件,通過政策支持引導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提供停車服務並不屬於政府的基本職責,儘管部分公益性或特殊地區的停車設施得到政府投資和政策傾斜,一些停車位建設得到補貼,但大部分停車位並不是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

停車供需更多的是依靠市場手段進行調節。對於這一點,很多人都存在認知誤區。現行政策下,大量免費和低價的停車位無異於隱形福利,將個人承擔的責任被全社會分擔。停車不屬於基本公共服務範圍,供需更多依靠市場手段進行調節,路內路外停車收費或成趨勢。

停車收費是利用市場手段調節停車需求的表現

停車是小汽車擁有和使用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與購買車輛和燃油性質相同,應該由其所有者和使用者自行承擔全部應用費用(公共汽車、消防車、救護車等公益性車輛除外),包括停車泊位建設、運營管理各環節的所有市場化成本費用。因此,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特別是在公共資源緊張的當下,利用價格槓桿提升車位週轉率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可以適當減少市民在收費泊位的停車次數以及停放時間,提高泊位的週轉率;可以有效減少橫曝道路兩側的"殭屍車",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可以起到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的效果,進一步緩解停車泊位不足的難題。

(臨沂市博物館道路兩側路段泊滿車輛)

同時,路內停車是政府掌握的、可以隨時調整的停車資源,可以通過改變其數量和價格,進而影響整個區域和城市停車供給的數量和價格。當然,道路的目的本就是通行,並不是用於停車,停車收費是通過價格調控作用,發揮短時間停車快停快走作用。

對於收繳上的停車費,將用於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讓公民自覺改變小汽車出行的習慣,更主動地選擇完善、便捷、實惠的公共交通工具,形成良性循環。

他停車場將被拒絕駛入,並且會影響到個人徵信。”

1500+路內泊位實施建設,年底完成3000個泊位接入

臨沂智慧停車收費設備一期覆蓋北城新區6個路段,包括臨沂市公路局南側路段、臨沂市環保局南側路段、人防大廈南側路段、國土資源局南側路段、府左路路段、府右路路段。

(府右路大劇院側低位視頻樁)

濟南路、武漢路及書聖路路段正在實施泊位規劃進行停車泊位智能化建設,預計8月完成1500+個泊位接入系統平臺,年底完成臨沂市區3000個車位的覆蓋。同時,平臺將逐步接入停車收費的路內泊位數據和汽車充電樁信息數據。未來臨沂市將逐步實現全城不低於10萬個路內路外停車場資源的智能化建設與數據接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