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一年借閱926本書引發熱議,悉數歷史上最愛讀書的名人那些事

去讀書管借閱圖書,相信是很多愛好讀書的人們都經常喜歡做的事情吧,最近浙江一位70後小夥一年借閱圖書926本突然走紅網絡,也引發了大家的熱議,據說,這位70後小夥姓周,而且已經連續七八年每年借閱的圖書都超過了500本。


70後1年借閱926本書引發熱議,悉數歷史上最愛讀書的名人那些事


其中所借閱的圖書大都是以政治、歷史和哲學爲主,不過,接下里他的話卻引發了人們的爭議,他說:“我讀這些書完全都是個人愛好,與工作無關,平時看書比較快,一些書借來之後隨意翻看幾頁,發現不合適就不會再看了”,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喜歡讀書的歷史名人,而且在他們的身上也都發生過一些催人勵志的逸聞趣事,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繼位嗜書如命的歷史名人。


70後1年借閱926本書引發熱議,悉數歷史上最愛讀書的名人那些事


第一位:蘇秦

蘇秦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風光的時候曾佩六國相印,主持聯軍討伐秦國的大計。在蘇秦小的時候也是一個愛書如命的人,因爲他深深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是,每當深夜讀書的時候,蘇秦總是愛打盹,爲了幹一番大事業,蘇秦就想出了一個“錐刺股”的方法,那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手中拿着一個巨大的錐子,每當自己打盹的時候這個錐子就會刺上自己的大腿,巨大的疼痛就會讓蘇秦提起精神好好讀書。


70後1年借閱926本書引發熱議,悉數歷史上最愛讀書的名人那些事


第二位:匡衡

說起匡衡,或許很多人不是十分了解,但是要提及“鑿壁偷光”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沒錯,這裏要講的匡衡就是“鑿壁偷光”故事中的主人公。

匡衡西漢東海人,祖上世世代代都是農民,但是到了匡衡這裏卻非常喜歡讀書,但是,無奈匡衡家中實在貧困,他白天靠給人打工來維持生計,晚上纔能有時間讀書,由於家中貧困買不起蠟燭,於是他就想出了在家中的牆壁上打洞,借用鄰家的燈光來讀書的方法,終成一代學者。


70後1年借閱926本書引發熱議,悉數歷史上最愛讀書的名人那些事


第三位:王充

王充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同大多數歷史名人一樣,王充也是出身“寒門”,小的時候家中貧窮,根本沒有錢買書。

於是,王充突發奇想,邊想着將街市上的書坊當成了自己家的書房,每天都在那裏孜孜不倦的讀書,無論是炎夏酷暑還是數九寒天,他都會是每天最早一個來到書坊的人,一個書坊讀完之後,他便又會到另一個書坊去讀,數年時間下來,他幾乎讀遍了街市上所有書坊裏面的書籍。

同時,也積累的了大量的學識,後來王充凝聚前人的智慧,結合自身的學識寫成了一部鉅作《論衡》,成功的奠定了自己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70後1年借閱926本書引發熱議,悉數歷史上最愛讀書的名人那些事


第四位:歐陽修

歐陽修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一位頗具才情的名人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寒門學子”,在歐陽修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只有母親一個人將他撫養長大,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財供他讀書。

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歐陽修的嗜書如命,歐陽修喜歡結交朋友,家中無書可讀,他就會到這些有書的朋友家中借書來讀,甚至有的時候讀到經典的地方,他還會進行抄寫。就在這無數個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日子裏,歐陽修終於學有大成。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酷愛讀書的歷史名人還有很多人,例如牛角掛書的李密,頭懸樑的孫敬,鐵許磨成針的李白、發明地動儀的張衡,以及27歲才奮發讀書,大器晚成的文學家蘇洵等等。


70後1年借閱926本書引發熱議,悉數歷史上最愛讀書的名人那些事


​讀書可以讓人們變得聰慧,無論時中國古代的“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亦或者是西方所謂的“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等等。無不反應了書籍這一作爲知識載體的巨大作用,以及讀書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所以古人說“開卷有益”,讀書有助於拓寬我們的學識,提高我們的修養,同時也有助於增加我們的才能和智慧。不知道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