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6年8月,賀龍向共產黨員周逸羣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但鑑於當時中共有不能在友軍內部吸收高級軍官入黨的規定,周逸羣沒有答應賀龍的請求。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黑暗中的中國帶來了光明,也點亮了賀龍心中的希望。

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來都是光榮而神聖的。革命戰爭年代,入黨往往面臨着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洗禮;和平建設時期,入黨則意味着擔起了興國安邦、奉獻爲民的責任。讓我們從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入黨故事中——

回望崢嶸憶初心

一百多年前的中國正處在風雨飄搖中任人宰割,人民在痛苦中煎熬。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探尋救國救民之路,最終用無數的代價換來了真理,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選擇中國共產黨,跟着黨幹革命,是賀龍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得出的深刻認識。賀龍早期曾先後擔任桑植縣討袁護國軍總指揮、建國川軍第一師師長等職。在舊軍隊裏,賀龍雖然官至軍長,但他卻始終沒有看到中國的希望。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黑暗中的中國帶來了光明,也點亮了賀龍心中的希望。

1924年1月,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支持下,孫中山創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這年夏,賀龍收到祕書長嚴仁珊的親戚、共產黨人周逸羣從黃埔軍校寄來的許多進步書刊和關於廣東時局、黃埔軍校、國共合作等情況的信件。賀龍認真地閱讀了這些材料,並請嚴仁珊爲他詳細講解,思想豁然開朗,以前許多想不明白的道理,現在突然明白了,他由衷地感嘆說:“我看哪,只有找到共產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救中國!”於是,賀龍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共產黨。

1926年8月,賀龍向共產黨員周逸羣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但鑑於當時中共有不能在友軍內部吸收高級軍官入黨的規定,周逸羣沒有答應賀龍的請求。此後,賀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入黨申請,但都沒得到批准。這一時期,各方勢力競相遊說、拉攏賀龍。蔣介石許諾讓他做國民黨中央委員和江西省主席,並贈送一棟豪華大洋樓,對此,賀龍斷然拒絕。

1927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並任命賀龍擔任起義軍總指揮。8月底,就在南昌起義軍南下的途中,經周逸羣和譚平山的介紹,賀龍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周恩來在賀龍的入黨宣誓儀式上說,組織上對賀龍很瞭解。多年來,賀龍同志積極追求真理,是經過考驗的,是信得過的。多年後,回顧自己曲折的入黨經歷,賀龍意味深長地說:“有的材料寫着我七十次找黨,算上歷次的要求,我也記不清楚了,沒有七十次,恐怕也有幾十次吧!”

被稱爲“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他的一生都與革命和教育事業有關。從一名農家子弟成長爲一位教育家,國家安定富強、百姓安居樂業始終是徐特立心中的理想,卻一直沒能實現。在歷經一次次的失敗之後,徐特立仍然不屈不撓地追尋着。

終於,年近50的他看到了希望。1926年12月,徐特立與他昔日的學生、回湖南考察農民運動的毛澤東會面,瞭解到共產黨領導下蓬勃興起的農民運動的一些狀況。1927年春,徐特立特意回家鄉調查農民運動的基本情況,震撼於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所發生的變化,更感受到大革命推動下、共產黨領導下農民運動的巨大能量。這股巨大能量動搖着封建社會的根基,讓徐特立意識到了中國社會翻天覆地變化將由工農團結帶來的巨大力量開啓,救國救亡的理想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由此,徐特立開始投身工農運動,擔任了湖南農民協會教育科科長、湖南農民運動講習所主任,爲發展湖南的工農運動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段時間,徐特立接觸了許許多多的共產黨人,看到他們不計個人得失,爲着崇高的目標盡心盡力,感受到他們視民族復興、民族解放爲己任的真心,更加堅定了對共產黨的認同。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全國陷入白色恐怖之中。5月21日,長沙發生“馬日事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長沙附近就有一萬多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慘遭殺害。然而,就是在這樣極端險惡的條件下,在革命陷入困境低潮、前途未卜的情況下,徐特立找到了過去的學生、中共湖南省委負責人李維漢,義無反顧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決心和工農大衆站在一起,一頭扎到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中!

“請中國共產黨中央嚴格審查我一生奮鬥歷史,如其合格,請追認入黨。”這是著名新聞記者鄒韜奮在生命彌留之際的遺囑。

1936年11月,國民黨政府以“危害民國”罪,逮捕了鄒韜奮等七名救國會的領導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君子”事件。1937年出獄後,鄒韜奮大力宣傳抗戰。1941年因受國民黨迫害出走香港。鄒韜奮到香港八個月後,1941年12月日軍便攻佔當地,他帶着全家躲進銅鑼灣的貧民窟裏。此時,中共南委接到延安關於搶救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精華的指示,派東江縱隊交通員接他內渡到根據地。鄒韜奮原打算回重慶,卻得知國民黨特務機關已下密令,只要發現他便“就地懲辦,格殺勿論”,便暫留粵東遊擊區與戰士們一起住草棚,在山間密林中行軍轉戰。後來,周恩來考慮到鄒韜奮的安全,電示當地黨組織將他轉移到華中新四軍處。

進入了根據地,鄒韜奮感覺到了新天地。他同新四軍一起行動,考察抗日政權的活動,並在千人大會上講演,在盛讚建設成就的同時也指出一些缺點。他還打算北上遍訪各解放區,一直行至延安,再寫一本《民主在中國》。然而,鄒韜奮的耳病日益嚴重,有時痛得打滾,經診斷是耳癌。當時,根據地沒有治療條件,只好派人祕密將他送往上海。毛澤東對此事也非常重視,黨中央專門致電華中局指示要贈送足夠的醫療費。

1944年,自知快不行了的鄒韜奮留下遺囑,回顧了顛沛流離的一生,說明此次到敵後根據地視察,“看到新中國光明的未來”。他希望死後能將骨灰送往一直嚮往卻未能成行的延安,並請求中共中央追認自己入黨,囑咐夫人和鄒家華等子女要爲偉大的革命事業做貢獻。7月24日他與世長辭。很快,中共中央在延安追認他爲中共黨員。10月,《解放日報》發表了中共中央致鄒韜奮家屬的唁電,追認鄒韜奮爲中國共產黨黨員,並高度讚譽和評價了他一生從事的偉大事業。毛澤東親自爲他題詞:“熱愛人民,真誠地爲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鄒韜奮先生的精神,這就是他之所以感動人的地方。”

“如承追認入黨,實平生之大願也”。這是著名抗日愛國將領續範亭的臨終遺願。

續範亭早年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活動。九一八事變後,面對蔣介石 “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續範亭義憤填膺,積極呼籲抗日。

1935年,續範亭赴南京參加國民黨五大,一路陳述抗日救國大計。無奈救國無門,“竊恐民氣摧殘盡,願把身軀易自由”,續範亭悲憤之下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舉國震驚,幸而被搶救。1936年春,續範亭出院後到杭州西湖休養。其間,他已經知道紅軍長征到達陝北,還看到了中共發表的“八一宣言”,對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深表贊同。他還讀了《資本論》等很多馬列主義和進步的社會科學書籍。這是他第一次較系統地接觸馬克思主義,也使他更進一步地瞭解了中國共產黨,從而打開了眼界,萌生了新的信仰。

西安事變爆發後,他贊同共產黨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主張。經共產黨員南漢宸的引見,續範亭同周恩來進行了長談。續範亭被共產黨人以國家民族利益爲重的政治遠見折服,堅定了自己擁護共產黨的信念,從此,他與共產黨攜手共赴國難。1937年,續範亭與共產黨人合作創建山西新軍。在鄧小平、程子華等鼎力相助下,續範亭致力於推動以山西爲中心的第二戰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由於日夜操勞,續範亭積勞成疾,於1947年9月病逝于山西臨縣。中共中央根據續範亭的遺言,追認他爲中國共產黨黨員。爲沉痛悼念續範亭,毛澤東親送輓聯:爲民族解放,爲階級翻身,事業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典型頓失,人盡含悲!

毛澤東的輓聯,是對續範亭畢生革命經歷的最後結論,也是對一個爲民族解放、爲階級翻身奮鬥終生的革命者的高度讚譽。

“我們達到今天的歷史地位,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唯一擁有人民大衆力量的政黨。”這是晚年實現入黨夢的宋慶齡在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時的一番話。

宋慶齡是孫中山夫人,曾在上海組織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通過廣泛的社會活動和各種形式的鬥爭,營救和保護了一大批革命者、愛國進步人士和中共地下黨員。西安事變後,她在周恩來和宋子文、宋美齡之間充當聯繫人,積極促成和平事業。1938年她在香港發起成立保衛中國同盟,爲抗戰部隊籌集藥品及其他急需物資。對於宋慶齡在抗戰期間對陝甘寧邊區所做的各項事情,毛澤東後來寫信對她說:“你對我們的幫助,是沒有辦法可以形容的。”

宋慶齡對中國共產黨的嚮往,來自她多年對共產黨的敬仰。建國後,宋慶齡曾三次提出入黨都因各種因素未能實現,1981年春,88歲高齡的宋慶齡身患重病。當被問到是否還有入黨想法時,在病榻上已無法說話的宋慶齡連連點頭。爲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討論通過接收宋慶齡爲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併發出《關於接收宋慶齡同志爲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的決定》。在宋慶齡追悼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宋慶齡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爲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實現了她長時期來的夙願。這是宋慶齡同志的光榮,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

“橫刀哪顧頭顱白,躍馬緊傍青壯人,不負黨員名”,這是數學家華羅庚在70歲高齡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的自勵。

華羅庚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毅然決定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回到了祖國。在新舊社會的強烈對比中,華羅庚更加堅定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強大信念,更加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決心。他曾寫道:“不經過黑暗的人,不知道光明的可貴;不經過嚴冬酷寒的人,不知道春日的可親。”他不斷加強政治學習,強烈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6月,他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全體員工大會上第一次表態要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他又三次向所在單位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但當時因各種原因,他的申請不是被否定就是石沉大海。儘管歷經挫折,但他始終沒有動搖對黨的信念和追求。1978年3月,華羅庚被任命爲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後再次萌生入黨願望,又一次向黨組織提出申請。他在申請書中寫道:“決心下定,活一天就爲黨工作一天,活一小時就爲黨工作一小時。對黨、對人民、對祖國起些微薄的作用。”

這次申請,終於有了結果。1979年6月13日,華羅庚實現了他的夙願,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年,他已經70歲。正在英國訪問的他接到黨組織的通知後興奮得徹夜難眠。獲知華羅庚多年願望得以實現,1980年元旦,鄧穎超以“老同志,新黨員”的題詞勉勵華羅庚。華羅庚回敬一首《破陣子——奉答鄧大姐》,“五十年來心願,三萬裏外佳音。滄海不捐一滴水,烘爐陶冶沙成金,四化作尖兵。老同志,深愧怍,新黨員,幸勉稱。橫刀哪顧頭顱白,躍馬緊傍青壯人,不負黨員名”, 這既是對鄧大姐的感謝,也是他把入黨作爲自己前進道路上新起點的自勵。

“理想因其遠大而爲理想,信念因其執着而爲信念。”從當時救亡圖存,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到現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史的進程不斷向前,共產黨人的初心從未改變!(葉介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