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炽先生是我国现当代极富盛名的作曲家,曾写出过《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相信这些歌大家都听过。不过刘炽先生最得意的作品,应该是《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创作于1956年,是经典红色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这首歌最初的名字叫《一条大河》,以歌词的第一句为名,或许是这个名字不够表达出歌词中浓浓的爱国情怀,发表的时候被编辑改成了《我的祖国》。

而事实证明,这是改名最成功的歌曲之一,五十多年来,《我的祖国》走进了小学课本,歌声响彻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红遍了大江南北。

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把这首歌一唱再唱,搬上舞台一演再演,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砥砺前行,这首歌正如歌名一样,陪伴着我们的伟大祖国走过了53年,见证了新中国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荣岁月。

《我的祖国》合唱

有意思的是,作为《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却比电影更早一步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全国的广播电台开始向听众推送了这首歌,更让人意外的是,《上甘岭》还没上映,其主题曲《我的祖国》就已经成为了红极一时的红歌。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一场战役,而这首《我的祖国》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

半部曲调委婉动听,那抒情的女高音,使人仿佛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美丽景色。后一部分用混声合唱形式,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唱出了“这是美丽的祖国”的主题,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激情澎湃。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我的祖国》的两位作者刘炽先生和乔羽先生为了这首歌的创作倾尽了心血。为了歌词的第一句,乔羽先生煎熬了半个月,有人给他建议,既然歌词是写长江,第一句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呢?

乔羽反复思考后认为,用“万里长江”只能让长江流域的居民产生代入感,而用“一条大河”就不同了,无论出生在何地,每个人的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条大河,而且这条河和你息息相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

这才有了第一句的歌词,而乔羽先生的作词特点就是写出了第一句就等于有了全篇,终于,《我的祖国》的歌词诞生了!

乔羽先生

而曲作者刘炽为了这首歌也是绞尽了脑汁,要知道刘炽先生是有名的“快曲手”,创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时,他只花了二十分钟就完成了曲子的初稿。

但创作《我的祖国》时,刘炽先生整整憋了二十天,才终于以优美的旋律为这首歌配上了飞翔的翅膀。

在作曲的过程中,刘炽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整整一个星期,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他在门上贴了一个条子,“刘炽死了”,便把门一关,进入了创作情境,用心灵来写心灵的歌,这才有了后来我们听到的《我的祖国》。

刘炽先生

著名作家龙应台评价《我的祖国》说:一首歌,在不同的时空里,撞见不同的记忆,就产生不同的情愫和意义。唱的是大河波浪,咏的是稻花白帆,歌所带出来的个人记忆当然不同,可能是往日初恋,可能是家国情怀,可能是某种不堪回首,可能什么都没有,只是那简单美丽的旋律。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在这熟悉的旋律里,你又听见了什么呢?可以留言告诉星火燎原新媒体工作室,让我们一起缅怀过往,展望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