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很多重大題材都歸了類,組成一個大的項目統一計劃按年度發行,這不僅長期將錢幣收藏者吊足胃口、深深地吸引,更重要的是它的紀念幣設計的確不同一般,它的雕刻工藝、幣面的立體感、幣面的佈局飽滿度、幣面的構思的確和我們中國流通紀念幣有很大的差別。

美國最近這些年發行的跨年度大套流通紀念幣有“美國50個州和6塊海外領地紀念幣”共56枚25美分紀念幣,另外還分“D”、“P”、“S”版,再加上56枚銀幣,共224枚,發行跨度十年;有“歷屆美國總統紀念幣” 發行跨度十年,2007年起發行,目前已發行了24枚1美元的紀念幣;有“美國第一夫人紀念金幣”發行跨度十年,與歷屆總統紀念幣同步發行;有“美國國家公園紀念幣”共56枚25美分紀念幣,發行跨度十二年等等。這些精美的流通紀念幣的持續發行,既給美國央行帶來了巨大收益,同時也極大地推進了錢幣收藏。據統計:“美國50個州及海外領地”56枚幣的發行創造了50億美元的收益,促使大約1.4億美國人變成了錢幣收藏愛好者。但是最最主要的還是流通紀念幣的設計內涵和精美製作工藝。

我國的流通紀念幣發行至今已四十幾年,前後也出過很多類型的題材,有體育、偉人、生肖、世界文化遺產、珍稀動物、臺灣風光、政治等題材,發行了一百多枚紀念幣,雖然其中也不乏精品,但很多品種的設計和美國流通紀念幣相比差距真的很大。

從美國流通紀念幣發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發行紀念幣的計劃性很強,我們往往只做當年的發行計劃,而美國則對同一系列紀念幣發行制定十年或更長計劃,我們也發行了十枚世界文化遺產紀念幣,按計劃這一系列已發行完畢,共五組。然而中國是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是一個有960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的大國,僅僅發行十個世界文化遺產紀念幣顯然少之又少。截止2012年7月7日,中國共有43項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0項、世界自然遺產9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意大利45項、西班牙44項。但是如何讓外國人瞭解中國的文明,改變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紅高粱式”的認識,發行一套跨年度的精美流通紀念幣大全套將是一個最直接地讓外國人瞭解中國的手段。

中國有衆多的山川河流,有著名的五嶽(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以及其他如五臺山、九華山、黃山、武夷山、雁蕩山、峨眉山等,還有中尼邊境喜瑪拉雅山中海撥超過8000米的山峯;有黃河、長江、黑龍江、淮河、珠江、雅魯藏布江、塔里木河等。中國有很多歷史名著,有《史記》、《資治通鑑》;有“四書五經”: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五經有《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等;有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有三言兩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指《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等等。有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有很多重要的節日,有農曆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等等。這些題材都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流通紀念幣跨年度發行來展現,讓所有國人感知這種文化,加深瞭解這種文化,讓世界更深刻地瞭解中國。 這些題材的發行也可以大大激發國人收藏錢幣的熱情,讓大家在忙碌之餘能盡享收藏的樂趣。中國人民銀行也可通過發行流通紀念幣賺取高額外匯。

小小流通紀念幣雖然只有3平方釐米左右的面積,卻能做出大文章。它是國家名片,是國家資源。它可以快速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激發國人對祖國的熱愛,提升國人的收藏熱情。按目前流通紀念幣的發行方式和題材選擇,這種優質宣傳資源有點浪費,應當將我們的文化通過小小的錢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並廣爲推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