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事關很多人的錢袋子!財政部長端出“主菜”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7日)9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會,邀請財政部部長劉昆,副部長程麗華、劉偉就“財稅改革和財政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記者會

兩會時間”

特別報道

在減稅“大餐”中,“主菜”是什麼?

劉昆:深化增值稅改革是今年減稅降費的核心內容,也就是“主菜”。

減稅方面:

注重突出普惠性,將製造業等企業現行16%的增值稅稅率降到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到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

注重與稅制改革相銜接。

降費方面:

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到16%;

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提高穩崗和社保補貼力度;

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繼續提高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使社保基金可持續,企業與職工同受益。

2019年減稅的實際減負數額,按照測算,會高於公佈的年化全年預測數。

財政資金分配如何優化?

劉昆:我們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毛不拔;也要打好“鐵算盤”,把該花的錢花好,花在刀刃上。今年減稅降費數額近2萬億元,在世界上沒有別的國家一年減稅額能達到這麼高

一、解決財政收支平衡問題。

二、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三、加大重點領域投入力度。

四、加強基本民生保障。

五、推動區域均衡發展。

赤字率2.8%是如何決定的?

劉昆:適當提高赤字率,一方面,強化逆週期調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另一方面,也與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有效降低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相適應。

從赤字規模看,今年比去年增加了3800億元,這已經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

從赤字率看,我國赤字率水平並不高,這個安排綜合考慮了財政收支、專項債券等因素,也爲今後宏觀調控留出了政策空間。

如何防止虛報冒領、擠佔挪用扶貧資金的現象發生?

程麗華: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

全面公開。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全面公開省市縣扶貧資金分配結果,鄉村兩級扶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情況也一律要公告公示。

監督問責。將與有關部門協作,對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對違規違紀問題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問責一起、曝光一起,堅決防止扶貧資金被擠佔挪用。

如何助力中國經濟穩增長?

劉昆:財政部門關鍵是要做好“加減乘除”這四則運算。

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好“乘法”,“放水養魚”,用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做好“加法”,就是要加大財政支出力度。

做好“減法”,節用裕民。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取消低效無效支出。

做好“除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劉偉:四個方面加力。

一、減稅降費。小型微利企業的認定標準進行了調整。資產總額5000萬、職工人數300、應納稅所得額300萬以下的都具備認定爲小型微利企業的條件,1798萬戶企業都納入了調整範圍。

二、推動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安排100億資金用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農村自主創業的農民也納入這個範圍。個人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提到15萬,小微企業的創業擔保貸款額度提到300萬,都予以貼息。

三、運用好政府採購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規定政府部門預算中,每年編制採購預算至少留30%的額度面向中小企業。

四、財政部將繼續安排相應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雙創”升級。

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劉昆:不允許發生新的隱性債務,同時穩妥化解存量。

到去年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是18.39萬億元,全國政府債務餘額是33.35萬億元,政府債務負債率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這方面的風險非常低。

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實際的法定債務餘額都低於法定限額。確實有個別地方政府仍然存在在法定限額外通過融資平臺公司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借債務,已經採取嚴格的措施,不允許發生新的隱性債務,同時穩妥化解存量。

劉昆:目前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情況總體良好,能夠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整體上收大於支,滾存結餘規模仍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

未來措施:

  • 提高調劑比例。將調劑比例提高到3.5%,預計全年中央調劑基金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

  • 加大補助力度。擬安排中央財政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7392億元,同比增長10.9%。

  • 按照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的原則,彌補收支缺口。

  • 加快規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推動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詳情點擊:定了!今年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基金規模將達6000億左右

在支持鄉村振興方面將有哪些“乾貨”?

程麗華:加快落實通過建立土地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

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擬安排農林水支出約2.2萬億元,同比增長7%。加快落實通過建立土地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於“三農”。

如何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劉偉:主要抓住散煤治理這個“牛鼻子”,突出在京津冀一帶,進一步拓展。在推進過程中,宜煤則煤,宜電則電。

在大氣污染治理資金的支持上,予以重點保障。今年中央財政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在去年200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安排50億元,增長25%。另外還有350億元是對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的投入。

通過其他專項資金,算起來大致也有400億左右,支持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來解決大氣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