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了,公園多了,市民王科菡眼中的三亞越來越美;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崖州民歌傳承人張遠來感受到老少“粉絲”對瓊島文化越來越熱愛;社會文明力量凝聚,上海遊客郝孟在三亞旅遊期間被一件件暖心事感動。

李幸璜 攝

近年來,三亞穩步推進“創文鞏衛”等各項工作,市民遊客感受到了這座濱海旅遊城市正在發生的變化。“深化社會文明大行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鞏固國家衛生城市,這是海南在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中,三亞最基本、最基礎的工作。”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說。

如今,三亞外修環境、內修人文,一幅欣欣向榮的發展圖景正徐徐展開。

1

家住三亞市荔枝溝路的市民林麗最近很高興。“家門口的臭水溝變成了城市公園,散步、健身都有了好去處。”林麗說,這兩年,小區附近的東岸溼地公園、抱坡溪溼地公園先後開建,周邊居住環境變好了,生活越來越愜意了。

鳥瞰三亞東岸溼地公園。王曉斌 攝

林麗一番話,說出了許多三亞百姓的心聲。山體破損、河流受污、綠地被佔……面對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等發展難題,三亞下大力氣呵護生態環境,加快推進35個破損山體修復工程,讓破損山體重新披上綠裝;對全市11條河流啓動水污染治理,啓動491個自然村污水綜合整治項目和城區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打響“城市綠地保衛戰”,收回被私佔公園綠地11處,建成並免費開放公園綠地37個,初步形成“一河九園”城市中心公園帶,“綠色項鍊”串聯起三亞兩河四岸的城市美景,實現“還綠於民、還景於民”。

陳穎專 攝

綠意青蔥,點綴着城鄉風貌,更多的改變還不止於此。9月23日,從上海回到三亞過中秋節的市民王夢發現,從自家陽臺望向鳳凰路,以前那些阻礙視線的樓頂大型廣告牌不見了,城市街景一覽無餘。

面對五花八門的廣告牌和雜亂的街巷,三亞市拿出“繡花功夫”,推進城市“五化”建設,重點對老城區道路沿線啓動立面改造,規範戶外建築廣告標識,美化、綠化、彩化城市道路景觀,點亮城市夜景燈光,打造靚麗的城市“天際線”,城市“顏值”全面提升。

2

“咚咚咚……”9月15日,三亞市圖書館報告廳內響起陣陣鼓聲,一場別開生面的瓊劇藝術講座拉開帷幕,《紅葉題詩》等瓊劇經典選段輪番上演,不少“瓊劇迷”聽得津津有味。

“戲曲藝術需要一代一代人傳承下去。”當天一大早,三亞市民王書海帶着女兒前來聽講座,讓孩子現場感悟和學習瓊劇文化。

崖州民歌、瓊劇文化……瓊島特色文化元素豐富,是寶貴的資源財富,如何傳承發揚?近年來,三亞積極聯繫本土藝術家、文化傳承人等,深入學校、社區、村莊開展公益講座、文化課堂,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瓊島文化精品。同時,加快體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市民公園、羣衆藝術館、農村文化室、運動場等,帶動城鄉居民參與文化活動,提升百姓素質,豐富城市人文內涵。

“我們加大文化惠民力度,連續打造了一批具有三亞特色的文化演藝項目,通過崖州民歌、海棠瓊劇等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三亞市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一系列務實舉措推進下,文化之花在鹿城綻放——公園裏,太極拳、健身操等運動令市民生活豐富多姿;學校裏,白髮蒼蒼的崖州民歌傳承人與孩子們一起揚聲歌唱;節慶活動中,中外嘉賓合作展示瓊劇文化、海南民歌,盡顯鹿城“國際範”;黎苗“三月三”等傳統民俗節日中,民族歌舞表演薈萃,中外遊客沉醉其中……

3

“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我們幫助一名孕婦生產,太難以想象了!”時隔大半月,三亞市吉陽區環衛所一隊一組組長符澤容回憶起她在街頭參與愛心接生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9月1日8時30分許,三亞一名孕婦行至河東路時,突然腹痛當街躺臥在地,眼看就要分娩,附近的環衛工人、店鋪老闆娘等紛紛伸出援手,有的還拿出了家裏的被子、牀單、毛巾被。在衆人幫助下,該孕婦順利產下一名男嬰。

圖爲愛心人士當場爲孕婦接生。圖片由符澤容提供

三亞的凡人善舉還有很多。近年來,三亞堅持“用凡人善舉樹起道德旗幟,讓身邊好人引領城市文明”,加大宣傳文明觀影、文明排隊、文明旅遊、車輛文明禮讓行人等,讓人人爭做文明榜樣。

以文明風尚爲引領,一件件善舉相繼上演——三亞漁民梁彩雄26年義務爲駐島官兵運送生活必需品;大茅村村民李鴻民孝順愛家,連續7年以一己之力照顧家中4位病患親人;俄羅斯女遊客在街頭突然暈倒,三亞警民熱心救助、愛心接力,使女遊客轉危爲安……社會正能量正逐漸提升三亞的“溫度”。

▲有市民從附近的商店內買來數條新毛巾捂住俄羅斯女遊客的傷口。

“我們積極開展道德模範、‘三亞好人’等系列評選,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努力打造人人蔘與、人人嚮往的文明之城。”三亞市委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三亞市先後有5名市民入選“中國好人榜”,共評選表彰了文明單位101個、文明校園31個、文明村14個、市文明家庭114個,文明理念滲透至社會各個角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