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普惠金融首次納入國家戰略規劃。隨後的幾年中,相關政策鼓勵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鼓勵各市場參與者發揮作用,力求爲實體經濟注入活水。

撰文丨PPmoney陳寶國

來源丨中國小額信貸聯盟

網貸作爲新趨勢下普惠金融的一種體現形式,近年來在促進個人消費升級以及小微企業經營活動發揮重要作用。近期行業數家頭部平臺消費金融貸款餘額突破百億元關口,也充分表明網貸平臺踐行普惠金融已有不少成效。

從近期公開的數據來看,我國居民個人貸款餘額從2016年一季度的近28萬億增長到2018年二季度的43.6萬億。其中,受普惠金融政策影響,個人消費金融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增速穩步提升。筆者認爲有三大因素促使貸款餘額的增長:

一是崛起的年輕一族帶來的強烈消費需求。普通白領、藍領羣體等初入職場可能尚無財富積累但休閒娛樂消費佔比高,因此對超前消費、分期消費需求較大。

二是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觀念的進步與消費結構的升級帶來龐大的消費需求。梳理數據後我們發現,2013到2017年這4年中,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1%。與旺盛的消費需求相比,目前消費信貸服務水平卻遠遠不足,消費信貸市場發展也較不平衡。

三是處於實體經濟中的小微企業、農戶農企日益增長的信貸需求。衆所周知,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截至2017年末,中小微企業佔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超過90%,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然而對國民經濟發展如此重要的經營主體,卻長期面臨融資不足、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

事實上,小微企業在信貸服務領域處於弱勢地位,總體實力、抗風險能力以及現金流管理能力較弱,獨有的“小、散、頻、急”融資特點也使得其長期遊離在傳統大型金融機構服務範圍之外,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爲“頑疾”。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貸款覆蓋率也僅爲17.3%。

在傳統進入機構服務無法覆蓋的情況下,解決市場旺盛的消費、融資需求需要以網貸平臺爲代表的普惠金融踐行機構發揮作用。近幾年,國內頭部網貸平臺具備較強金融科技實力,在踐行普惠金融、促進消費升級、助力小微企業與農村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早年,在農村金融服務領域尚屬空白的時候,國內部分頭部平臺已開始嘗試切入該領域,希望能夠通過持續且有效的助農模式,幫助山區具有發展潛力、有融資需求的農戶農企高效獲得生產資金,促進其再生產。對於金融服務覆蓋率低、基礎設施建設較爲薄弱的農村來說,網貸平臺的切入不僅加速了經營生產資金募集的效率,同時網貸平臺自身的流量優勢、品牌推廣能力也利於幫助農戶打造特色農產品牌、促進其銷售額增長,從而達到“造血”目的,提升農村經濟活力。

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技術等金融科技手段深入發展以及對金融服務的賦能與改革,網貸平臺在踐行普惠金融上也愈發信息化、透明化、在線化,成爲改善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促進消費升級的助推器。從最初的依靠人工線下服務的方式到逐漸向純線上服務模式轉移,網貸平臺在提升服務便捷性的同時也降低自身的風險與運營成本。

具體來說,隨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基於金融和非金融大數據,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線上申請、線上審批、線上放款和線上回款等模式,提升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效率。

在筆者看來,隨着移動端的普及以及營銷觸達率的提升,純線上流程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大量的小微企業主能夠觸及到更多線上化金融服務;其次,藉助於純線上操作,降低了小微企業主的時間成本,審批週期短使得其能迅速獲取資金投入日常的經營當中。筆者所在的平臺主要以大數據爲依託,以人工智能爲抓手,建立涵蓋營銷獲客、貸前審批、貸中管理和貸後催收等全流程的智能化、自動化營銷及風控決策系統,提升了小微企業主的資金可得性。

在實際的金融服務過程中,網貸平臺能爲小微企業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事實上,小微企業主在現金流管理與財務管控能力方面較爲欠缺,網貸平臺通過金融產品設計可有效幫助其進行合理的財務規劃。由於當前小微企業主借款金額基本在20萬元以內,設計合理的還款週期有助於減輕資金壓力。

網貸平臺在金融科技方面存在的優勢,爲小微企業主提供了相對適中的貸款成本以及更加精準化的專業服務。在過往尋求週轉資金的過程中,小微企業主被排除在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範圍之外,不得不尋求民間高利貸來促進資金的週轉,但不合理的定價方式、借款成本以及後續可能帶來的暴力催收給他們帶來一定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儘管網貸平臺當前的借款成本略高於傳統機構,但相對於小微企業來說,資金的可獲得性提升了他們的存活率,從而也進一步推動社會就業,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除了幫助疏通和修復實體經濟中的毛細血管,網貸平臺在促進投資理財平民化、豐富大衆投資渠道方面意義重大。以往投資理財、財富管理、資產配置偏向於高淨值人羣、中產階級,普通的工薪階層幾乎沒有較爲合適的投資渠道。網貸行業的發展,促使理財方式從線下到線上逐漸轉移,並逐步實現了大衆化。在目前網貸投資市場上,精英人羣與普通工薪投資人羣並存。

未來,普惠金融依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網貸平臺也將繼續發揮“數字普惠”優勢,依靠技術與風控發展深化服務。隨着行業監管機制的建立健全以及有序健康發展,網貸平臺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金融服務普惠性、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也將發揮更爲積極、有效的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