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就出现了皇帝利用宦官诛杀外戚的现象,到了汉恒帝利用宦官单超等人诛杀了外戚梁冀后,东汉王朝的统治大权,就落到了宦官集团的手里了。最后我再说一下黄巾起义的影响,尽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也彻底敲响了东汉王朝亡国的警钟,外戚、宦官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解除了党锢的士人和地方豪强通过镇压黄巾起义走上了前台,形成了一种割据势力,他们静待时机,进而分割汉室的一统江山。

说到东汉王朝的崩溃,就不得不说到东汉统治的危机。危机要通过现象来体现,那么东汉统治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整个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危机主要是由春秋战国以来土地自由买卖、土地的集中,奴隶使用数目的增加,农民和手工业者这些小生产者经济的衰颓,流民大量出现这些现象构成的。

东汉末年最大的危机:大量流民的产生,动摇了国家根基,并引发了农民起义。

从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发展到铁器,令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农业得到了大发展的同时,手工业者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战国时期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沂、周王室的洛阳、楚国的寿春、宋国的定陶都成为了经济中心,成为了手工业、商业、高利贷的荟萃之地。商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富商大贾,利用他们压倒性的经济优势,并走向了统治政权。随着商人出现的越来越多,就产生了高利贷这种不良的经济行为。

东汉王朝的崩溃:一个危机、三股势力、一种现象、最终结果

《史记·货值列传》中所说的“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商人和高利贷者奴役、控制着小生产者,就是指这种情况的产生而说的。因为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所以小农经济就不够稳固,就必然引起有向高利贷者借款的必要,于是抵押土地,因欠债而转让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因为借贷而破产现象也越来越多。当然破产小生产者的产生,不仅是商业发展和高利贷造成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如战争的影响和国家税收的负担都是不可忽视的。

破产的小生产者越来越多,这并不是汉朝征服所期待的,因为做为国家机器而言,小生产者才是国家税收和战争兵员的最大来源。让他们都破产后流离失所,这不是统治者期待的,因此从秦代开始就从法律上采取了重农抑商的策略,但是这么做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成效。因为你限制商人,但他们早都已经富贵了;你尊重从事农耕的人,但小生产者却没办法改变自己贫穷的地位。

东汉王朝的崩溃:一个危机、三股势力、一种现象、最终结果

为此,到了汉武帝元狩、元鼎时期,针对商业活动中最能发大财的盐铁,汉武帝收归国家专营了。这样一来,确实沉重打击了商人的商业活动,国家把利益把控在了自己手里,大多数商人都被踢了出去,不带你们玩了。办法总比困难多,西汉末年人樊重就靠着经营高利贷发家,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其所假贷款人间数百万。——《太平御览》

东汉初期时,就有了商人囤积土地以自肥:

广开田土三百余顷。——《后汉书·樊宏传》

失去盐铁这个最赚钱的买卖后,商人们把钱集中在放高利贷和买卖土地上,这样一来,就把商业、高利贷、土地三位一体的结合起来了。

东汉时期,由于对于盐铁的禁令变化无常,因此商人们都很慎重,不肯贸然去经营他们。其他的很多行业,如纺织业又和农业结合在一起,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就是土地。因此,东汉的商业模式,最终变成了通过高利贷的方式向土地投资。贵族官僚占有的大部分土地,是建立在无数小生产者失去土地的基础上的,这些破产的小生产者就成为了“流民”。

东汉王朝的崩溃:一个危机、三股势力、一种现象、最终结果

流民的境遇是极其悲惨的,他们在流亡的途中,往往赤裸着身体,啃食草根树皮来保命。“裸行草食”这个词,是对流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因此,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次胜过一次,终于最后引发了黄巾起义。

东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化:外戚、宦官、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斗不休、党同伐异。

东汉后期,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的官僚大夫与外戚、宦官之间的斗争激烈展开,而在地方上,由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州牧、郡守佣兵割据条件也逐渐形成。

东汉王朝的崩溃:一个危机、三股势力、一种现象、最终结果

外戚和宦官的相继擅权,说明了统治者皇权的衰落。当皇帝能力突出的时候,外戚和宦官都不可能扮演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只有当政治日益腐化的时候,国内矛盾日益尖锐的时候才会出现外戚、宦官擅政的情形。东汉的外戚势力大多出身于开国时期的将相功勋之后,如窦氏是光武帝刘秀时的功臣窦融之后,邓氏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之后,耿氏是耿况之后,但大将军何进不是,他确实是杀猪出身,靠了宦官的帮助才获得了一门荣耀,这一点和一般的外戚有所不同。

东汉王朝的崩溃:一个危机、三股势力、一种现象、最终结果

外戚的势力要依靠皇帝和太后,一旦发生了皇帝去世,新皇帝掌握实权的情况,旧外戚就会面临被新外戚取代后失势的境地,但旧外戚会不甘心退出舞台。同时新皇帝要想完全控制权力,就必须铲除旧外戚势力,但这个时候的外戚控制着百官,皇帝除掉外戚的想法就不能和外廷的群臣说。因此,皇帝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最亲近的家奴—宦官身上。于是就出现了皇帝利用宦官诛杀外戚的现象,到了汉恒帝利用宦官单超等人诛杀了外戚梁冀后,东汉王朝的统治大权,就落到了宦官集团的手里了。

东汉王朝的崩溃:一个危机、三股势力、一种现象、最终结果

接着是第三股势力士人。这些饱读诗书、素有贤名的人,是东汉末年的第三股势力。他们主张把权力交给皇帝,对于外戚和宦官擅权十分看不惯。但本质讲士人和外戚、宦官之间的是利益之争,不要把这些人想得太高尚了。外戚和宦官把当官的位置都安排满了,读书人还有什么机会呀,因此士人和外戚、宦官的斗争是为了谋求士人入仕的机会。他们并不伟大和崇高,优秀分子不是没有,但永远都少数。

东汉王朝彻底崩溃:腐败变成了常态,割据势力走上前台。

东汉王朝到了汉灵帝时期,东汉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极点,出现了朝廷公开在西园卖官鬻爵的现象,如曹操老爸三公之位就是买来的。这些人买了官之后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到任之后就开始搜刮民脂民膏,把自己买官的钱补上。因此实际上,卖官鬻爵最大的受害者是贫苦的农民,由此可见他们所受的剥削之重。

东汉王朝的崩溃:一个危机、三股势力、一种现象、最终结果

最后我再说一下黄巾起义的影响,尽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也彻底敲响了东汉王朝亡国的警钟,外戚、宦官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解除了党锢的士人和地方豪强通过镇压黄巾起义走上了前台,形成了一种割据势力,他们静待时机,进而分割汉室的一统江山。

东汉王朝的崩溃:一个危机、三股势力、一种现象、最终结果

这里面最为突出者最后接管了东汉的烂摊子,这个人就是曹操,因为他解决了流民问题,这是他能够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曹操的成功不仅仅是战争的胜利,更是政治上保持清醒头脑,针对社会最大的危机采取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的结果。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