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舞蹈要先搞清音樂與舞蹈的關係

  由於音樂與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藝術,在小學、初中的音樂課堂上,二者常常融爲一體。比如伴隨音樂的自發動作或律動,爲感知音樂要素、體驗和表達音樂情感的模仿動作,根據音樂內容與情緒即興創編動作,爲理解、體驗音樂的舞蹈作品欣賞,載歌載舞的“樂舞”活動等等。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的“音樂與舞蹈”不同於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堂的舞蹈活動,而是在結構、目標、內容、形式上相對獨立的課程模塊。從內容上看,“音樂與舞蹈”不僅有基本功(或形體訓練)、舞蹈語彙、舞蹈作品的學習,還包括即興舞蹈、舞蹈創編、舞蹈鑑賞等。然而,需要明確的是,在高中“音樂與舞蹈”課中,“舞蹈技能的學習固然重要,而音樂感知、體驗及綜合藝術素養,也不可忽視。在教學中,應注意音樂、舞蹈的有機結合”(引自《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因此,筆者強調,在高中“音樂與舞蹈”教學中,應注重音樂與舞蹈的聯繫,在音樂中學習舞蹈。

  注重音樂與舞蹈的關係

  無論是舞蹈基本功、語彙、作品的學習,還是創編、鑑賞、表演活動,都應強調教師、學生對音樂與舞蹈關係的理解,努力構成在音樂中學習舞蹈的環境與過程。

  1.形體訓練與音樂律動。與其他藝術門類相比,舞蹈與音樂之所以關係更密切,是因爲二者都以生命運動——節奏爲基礎。音樂節奏的抑揚頓挫、旋律的張弛起伏與舞蹈的動作、呼吸之間的有規律的結合以及重複,構成了律動。這種律動既是音樂的律動也是舞蹈的律動。因此在形體訓練中,不只是單純追求動作的質量和技術的發展,而是要充分重視動作與音樂的律動關係,在音樂環境中進行基礎訓練,在發展舞蹈技術的同時培養音樂素養。在這方面,可以借鑑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的教學思想及方法。

  2.舞蹈語彙與音樂風格。特定舞蹈的典型動作、體態及其動律,是與音樂風格密切相關的。通過舞蹈組合的學習,熟悉和掌握不同民族舞蹈、不同舞種的典型動作、體態及其動律的過程,不僅是學習和積累舞蹈語彙的過程,更是感受、體驗、理解音樂與舞蹈共同體現的風格特徵的過程。關鍵問題在於,教師是否充分認識到音樂風格與舞蹈特徵的密切關係,並將其始終貫穿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音樂的風格感受越深,舞蹈的動作就做得越到位。反之,舞蹈動作越規範,體態與動律把握越準確,對音樂風格的體驗也就越深刻。

  3.舞蹈作品排演、欣賞與音樂分析。在小學、初中的音樂課堂上,針對特定風格的音樂或舞劇音樂的鑑賞,時常會藉助與之有一定關聯的舞蹈的欣賞或表演,以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在高中“音樂與舞蹈”教學中,學習表演舞蹈或鑑賞舞蹈作品時,更少不了對音樂的分析,因爲“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要更好地理解和表演舞蹈作品,須儘快地熟悉音樂,理解音樂與舞蹈的關係,如:音樂節拍、節奏與舞蹈律動的關係;音樂風格與舞蹈動律的關係;音樂情感與舞蹈表現的關係;音樂結構、整體佈局與舞蹈結構、整體構思的對應關係等等。

  4.舞蹈配樂與舞蹈創編。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音樂與舞蹈”模塊內容標準中,關於舞蹈創編的表述如下:瞭解音樂與舞蹈的關係,根據舞蹈的節奏和情緒選配適合的音樂……能根據指定或自選的音樂即興舞蹈,能根據音樂設計與之相應的舞蹈動作及隊形。

  毫無疑問,無論是爲舞蹈配樂,還是創編舞蹈,在這裏都強調以感受和理解音樂爲前提。在組織教學材料和活動的過程中,都應以“瞭解音樂與舞蹈的關係”爲基本目標,並將其貫穿始終。

  [!--empirenews.page--]

  重視視聽資源的應用與開發

  充分利用視聽資源,充實和擴展課堂、課外教學內容,對積累舞蹈語彙和作品、擴展藝術視野、豐富藝術修養、加強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舞蹈教室的視聽設備。舞蹈教室最好配備音響設備、大屏幕電視機、影碟播放機,以播放伴奏音樂,舞蹈視頻資料、電視舞蹈、以及學生自己表演、創作的作品等等。

  2.伴奏音樂。在舞蹈教學中,伴奏音樂不只是起到襯托和伴隨舞蹈動作的作用,也不僅僅是作爲音樂口令使動作整齊劃一,更重要的是,舞蹈訓練中的伴奏音樂是學生舞蹈技術和音樂素養髮展的催化劑,並特別通過聽覺、動覺、視覺的聯覺感受和內心體驗,開發舞者心靈的力量,挖掘舞者潛在的舞蹈能量,激發其表現慾望,增強藝術表現力。因而,要注重伴奏音樂的選擇。

  3.用於教師備課及學生自學的舞蹈視頻資料。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舞蹈文化市場的繁榮,爲舞蹈教學提供了豐足的舞蹈視頻資源,如VCD、DVD、電視和網絡上的舞蹈視頻資料。

  4.教師和學生共同收集、整理、編輯的舞蹈音樂。比如,優秀舞蹈作品和舞劇(片段)音樂;適於編舞的古典音樂、現代音樂、電子音樂、通俗歌曲等;適宜編創不同舞種、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舞蹈組合和小品的音樂片段。

  5.通過便攜式攝像機記錄課堂教學、考試、表演和創作的作品,用於進一步的教學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