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5389 字 30 图

预计阅读时间: 14 分钟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当时的中国,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贫穷,科技落后,党内斗争严重,国家政局不稳。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经济繁荣,国泰民安,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

您没看错,我是在写传武,

因为现在的传武,正如1978年的中国……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爱上喷传武。

不管他们说啥,看到就喷,一句话,传武都是骗人的。

他们有一千种解释,我只需一句反驳:“把现代搏击打赢了再说”。

说起来理直气壮,听起来也貌似公平,毕竟古人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武术,只要想喷,总能找到其不足,但喷谁都没有喷传武那么畅快淋漓,因为他们不敢打。

连玩君这种老好人都觉着传武人太不争气,希望大家对假大师们骂的更狠一些,因为他们还有市场,还在继续骗着人。

不过,只有失望和气愤还是不够的,不分青红皂白的狂轰乱炸必然会误伤好人,在对传武彻底绝望之前,还想和大家探讨四个问题: 传武,到底 该不该骂?能不能变?如何训练?如何实战?

写成一篇怕篇幅太长,斟酌许久,决定分为四篇,每篇分析一个问题,顺序读完即可。

本人对传武向来不黑不仙,写此文只愿传武早日能实战,谬误之处,敬请留言探讨。

观世间万物,唯实事求是值得信仰。

1979年的那场大辩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传武能不能打呢? 答案或许可以是:

实战是检验武术的唯一标准”。

但是……

敲黑板,划重点……

实战就是实战,而不是简单的登上现代搏击的擂台去比武!

一种规则下的擂台只能检验一种格斗术,现代搏击的擂台检验不了传武的实战能力。

传武的实战原本更高级、更科学、更直接。

因为:

它是生来就是——“杀人技”。

今天的传武,像极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因为它们有着一样迷茫的前途,陷入了一样危险的困境,这困境的形成又有着一样的原因。

那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字, 传武现在不能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字——“封闭”

而这种封闭又是全方位的,具体可以分四个方面:人物、技术、训练、实战

本文是第一篇——人物篇。

传武不能打,就该——骂骂骂

玩君认为,有两类人限制了传武实战的发展:

一是师父,二是大师。

一、师徒关系限制了技艺更好的流传

什么是秘笈?

曾经有网友做过精辟的解释:所谓秘笈,其实就是祖师爷们在习武时发现的一些能提升实战能力的小诀窍,这些诀窍会被掌门藏起来作为本门派的秘密而不外传。

它们一旦在实战中发挥效能,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很容易被夸张放大,给本门派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当祖师爷们对某一类型的格斗技巧研究的足够深,秘笈积累的足够多,形成体系之后,就会有人来学,也就有了门派。

什么是师父?

掌门手里那些秘笈是稀罕物,能教你一点是你的福分,也是对你的器重,当徒弟的都感恩戴德,像对待父亲一样尊重他,师傅说啥就是啥,没有对比,没有怀疑,没有顶撞,没有挑战,不管师傅干啥,都是为你好。

在这种绝对权威的光环笼罩下,在那种亲似父子的情感氛围里,徒弟们开始称其为师父,甚至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师徒关系保证了门派延续的纯洁性,但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是技艺容易失传

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徒之间,有恩义也有竞争。

对于祖辈留下的这点秘笈,如果全部传给了学生,学生自立门户的话,自己还怎么混?

所以师父一般都会藏着掖着,只有深得师父信任的,才会传你绝学作为本门的门面,而本门的终极大招,往往只传给自己的子嗣,用来保证后代的饭碗。

这样一来,真正的诀窍必然不会流传太广,所以也就容易失传。

二是学艺过于漫长

一方面,如果徒弟学的太快,很快就出师了,谁还会继续孝敬师父,给他交学费?

所以,为了生计,师父只能在基本功方面对徒弟提出更高要求,达不到要求就不教你更多,而且美其名曰“教的太快其实是在害你”。甚至人为设置门槛,故意不说明白,而是让你自己去“悟”。

另一方面,对于徒弟的品行,师傅也需要进行长期考察,不能教的太快,否则万一看走眼,损失太大。所以,师父会一点一点的慢慢教,而且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徒弟们传授功夫有多有少,对于那些看不顺眼的徒弟,往往只教基本功,随时可以逐出师门。

这样一来,学艺过程必然会被人为拉长,造成练习者时间上的浪费和所学技巧的贫乏。

(三)破解之道在于——变“师父”为“教练”

1、现代搏击再无“秘笈”

对现代搏击而言,无论拳击还是MMA,都有固定规则,各种招数和训练方法能出书的早已出书,视频教程也有无数版本遍布网络,哪还有什么秘笈?

况且,在比赛时,摄像机在各个机位拍摄,还能慢动作回放,什么稀罕招式用一次全世界都知道了,想不公开?除非不用!

2、“教练”取代“师父”是大势所趋

现代搏击也要有老师,不过被称为教练。

优秀的教练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拳手的不足,更好的提升拳手水平。他们的经验别人没有,其敏锐的观察力别人也模仿不了。 ​ 所以,好教练无需藏着掖着,相反,他们会竭尽全力帮助拳手提升水平,靠选手的成绩给自己增加光环。

在这种背景下,师父就变成了教练,辈分关系也就变成了契约关系。

学生出钱,教练为他服务,学生成了上帝,教练还得让他满意,不行就换人。

时代在发展,传武的那些秘笈在古代看来或许因为符合人体力学原理或者其他科学性而成为众人垂涎的香饽饽,但在今天看来早已不足挂齿,再加上失传的失传,误传的误传,剩下的精华已经不多,再藏着掖着,啥都学不到,谁还跟你?

还想像从前师父对待徒弟那样让学生给你端茶、倒水、跑腿、捶背、洗衣服、倒夜壶是不可能了。

想要传承下去就必须吸引人学习,想要证明自己就必须在实战中使出来,单凭师父一人掌控,延续过时的传承方法,传武只会越来越弱,最后的结局是永远不能打。

二、“大师”的存在阻碍了传武实战的尝试

(一)传武“大师”纷纷陨落

2017年2月10日,有着马云、赵薇等大腕粉丝的著名气功大师王林因病经抢救无效在医院死亡,一代“大师”陨落!

2006年7月31日,无论什么病都可以治愈的“中功”创始人张宏堡大师在美国遭遇车祸身亡,他曾因被指控强奸前来求医的多名女学员,被北京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1995年9月30日,能让哑巴开口说话的“香功”创始人田瑞生大师因肝癌病死洛阳家中,其子女将其棺木秘密安放在一孔旧窑洞里,宣称其留美科研或云游归隐,继续打着“香功”的名义接待外地信徒。

……

2017年5月3日,在央视演示过太极“雀不飞”绝技的“民间十大太极大师”的雷公太极创始人雷雷大师被徐晓冬按在地上,打得口鼻出血,正式揭开了MMA狂人打假传武的序幕。

……

他们都曾被称为“大师”,又都被证明是假的。

大家都知道传武圈子乱,“大师”遍地,鱼龙混杂。

但到底有多乱?当代传武到底有没有真的大师呢?

让我们先看看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大师?

(二)真正的大师从来不自封“大师”,也羞于接受“大师”的称号。

《辞海》中关于大师的解释是:“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

简单的理解,成为大师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成就非凡”和“享有盛誉”。

那么要牛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成就非凡”和“享有盛誉”呢?

列举一下近代以来中国几个公认的大师:

在学术领域,有人说季羡林先生是中国最后的大师。季羡林先生发表讲话,坚决要求摘掉他头上的三顶桂冠:大师、泰斗和国宝,说自己充其量只是个国学小师。

在书画界,公认的大师仅有十三位。他们是: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于右任、潘天寿、黄宾虹、林凤眠、徐悲鸿、丰子恺、张大千、吴作人、吴冠中、陈逸飞。这十三位大师均已去世,而且没有一人在生前自诩为大师或被别人吹捧为大师。

在佛学领域,有人说唯有星云和尚可以被尊称为星云大师,即便如此,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被推崇为大师的活着的和尚,因为在佛教界,大师是追赠死去高僧的谥号。

更多的人说“民国之后无大师”,真正的大师早已贴在墙上,或写进书中。

由此可见,大师本应是凤毛麟角,毕竟,有几个人敢自诩“成就非凡”,并自信“为人所宗仰”呢?

所以,现在大部分活着的人是没有资格、也没有资历能称为大师的。

(三)当下传武,本没有大师,吹捧的人多了,就成了大师

现在,不管哪个行业,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号称“大师”,只要脸皮厚,敢吹牛,编几个故事,发几篇报道,上几个节目,你就是“大师”。

别的领域敢称“大师”的,多少可以编造出成一点成绩来,传武则不同,都被现代搏击打成这样了,竟然还有人敢称大师,敢问你的“大”究竟大在哪里呢?

如前所言,传武正陷于困境之中,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人们都渴望再出现一个像李小龙那样的人物,即便不是改革派,至少能够重振传武威名,使之发扬光大。

遗憾的是,这样的人一直没有出现,有的只是一些面对挑战装聋作哑、自欺欺人的假大师们。

甚至有人说现在掌握中国传统武术话语权的人没几个是真练出来的,他们对传武根本没有全面客观深入的了解。

对一般票友来说,练武就是一个爱好,和别人周末钓个鱼,跳个舞一样,没啥大不了。

而那些一招半式都没学会的假大师却乐意拿传武给自己脸上贴金,逢人就吹自己练过啥啥啥,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学过两招。

他们除了买来各类野鸡证书、加入名门、结识名人之外,还会成立各种听起来名头很大的机构,发布貌似很权威的排行榜,或者纠结一帮圈内人给自己发奖,再拿着这些个名头互相吹捧,招摇撞骗。

“闫大师 神功盖世”,“王二爷 人尽皆知”,你吹我,我抬你,厉害不厉害全凭一张嘴,一个个肚大腰圆的,跑都跑不动,也敢称大师。

他们走江湖不是靠个人成就,而是靠所谓的“正宗”来确立地位,靠相互吹捧抬高身价,靠忽悠装逼欺骗百姓,夸张放大,故弄玄虚。用金星的话来说,全都是装神弄鬼。

他们之所以假装“大师”,其根本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学员交费学习,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在江湖上立威,让别人产生畏惧感,方便行走。

(四)“大师”不能打,所以传武不能打

在小说中的 武侠 世界里,朝廷从不问江湖恩仇。

我国政府也从不理武林中事,不管理,不资助,任其自生自灭。

各个门派为吸引门徒,都想拥有不凡的形象和不败的战绩。最终大家达成了一种默契:各个门派之间不交流,不比试,不质疑,不拆台,互给面子,井水不犯河水。

久而久之,传武变得越来越神秘化。

这种封闭和独立使得正常的切磋成为幻想,最终导致传武越来越不能打。

这种不公开不透明也给了假大师们骗钱的机会,传武圈已不仅仅是武术圈,更成了名利圈。

这种神秘感一直持续到前两年,冒出了那个百年才出一个的格斗狂人,传武才真正从天上跌落人间。

像闫芳那样靠装神弄鬼上位的假大师们绝不会接受挑战,如果打,一定会输,输了就不是“大师”了,所以打不得。

只有像雷雷那样活在功夫梦里的“大师”才会接受挑战,结果可想而知,上台十几秒就清醒了。

当然,拥有一些真才实学的掌门人也是有的,只是保证不了训练时间和强度,也没有太多精力研究应对之策,虽然懂一些,但终究无法达到顶峰。他们面对现代搏击的挑战也不敢应战,因为真的懂,所以有自知之明,宁可被骂的狗血喷头,也不会去找挨打,顶多痛心疾首的说一些“这代人不行了,不如祖师爷了;年代不允许了,没法用了;擂台规则太狭隘了,不公平了”等等。

师父不敢打,做徒弟的连本门的奥义都没有学会,又有何德何能,敢于接招呢?

无人敢打,我们不能怪他们,但明知自己技不如人,却不找原因,不敢尝试,不思改进,而是陶醉在武侠片或前辈们威震四方的神奇传说中,那就是他们的不对了。

(五)解决之道在于——“骂”“骂”“骂”

1、没有真本事的假大师,就不能让他们有立足之地。

大师之“大”,不应该是因为年龄大、招牌大,而是因为有大学问、大智慧。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的用能否经的起实战检验作为衡量大师的标准,但至少对传武的发展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人都不配享有大师的名望。

一说就是韩慕侠打败号称“震环球”的俄国大力士,"长江大侠"吕紫剑一掌打死马歇尔的保镖…… 贵门派这么厉害,你不也是大师吗?为嘛不敢出来亮亮相?

对于那些还在发文章打嘴仗的“假大师”,我们必须坚持“喷”“喷”“喷”。

对于那些还在抛头露面开会、剪彩、颁奖的“假大师”,我们更要继续“骂”“骂”“骂”。

什么时候他们觉着打传武的幌子没用了,什么时候他们不敢露面了,真正的大师才有机会浮出水面。

所以,骂假传武就是在帮真传武

2、对于“好面子”的传武人,必须给他们卸担子

很多传武人,内心其实是非常想变革的,只是碍于面子,怕被笑话,不敢尝试。

因为变革就意味着承认现在技不如人,意味着老祖宗的东西不行了,愧对列祖列宗,他们拉不下那张脸。

他们也知道现代搏击有很多更科学的地方,但他们很犹豫,改的话,传武还是传武吗?

他们其实已经醒了,只是仍然闭着眼睛装睡,犹豫是否该起床。对于这种人,我们只需给他一盆冷水,一盆不够就两盆。

“喷”“喷”“喷”“骂”“骂”“骂”就是那两盆冷水。

他们就像是不求上进的学生,骂他们是因为怒其不争。

直到某一天他们觉着不改变就传承不下去了,才会踏踏实实的坐下来研究。

必须让他们知道,比赢更重要的是输得起,传武可以输,但是不能逃避,现在不能打,不意味着永远不能打。

被打倒了就爬起来,改良之后继续打,只有那样才有可能赢!

在意diss的人永远成不了大师。 真正爱传武的人,敢于肩负那份责任的人,会知耻而后勇,为传武翻开新的篇章,他们将会是真正的大师。

所以说,骂真传武也是在帮真传武

综上所述,不管真传武还是假传武,想要传武能打,只管“骂骂骂”。。

只有这样才能让假大师无容身之地,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真大师如凤凰涅槃,浴火而生。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本文可能会让部分传武人感到不适,请谨慎转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