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习练李氏古传太极,气血越来越畅通,心情很高兴。练习太极拳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因此就想多看看老师的视频,听听老师的声音,想想老师所说的话。

把薛文宇老师强调的一些要点,牢记在心里,日常练习的时候,努力练到身上去。让它们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本能。

进步常常是一丝一缕的,虽然有时候感觉不到,过一段时期,就会发现自己有了变化。

01虚领顶劲

第一,虚领顶劲。又叫顶头悬。悬是结果,不是方法。

这是太极拳习练最先提到的要领。眼平(下)颌微收则头正,顶劲自生而不须用任何力气领起。

《心会论》中说:“腰脊为第一主宰,喉头为第二主宰,心地是第三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掌指为第二宾辅,足掌为第三宾辅。”

下颌微收,而后可进行“喉式呼吸法”,可保证呼吸通畅,呼吸畅通了,人的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

下颌微收,喉头内含,“颈弓”可成。“颈弓”与“腰弓”组成人体督脉之“大弓”。大弓撑起了,必将有利于人身督脉气机的通畅,也必将有利于拳手太极整劲的形成。

虚领顶劲,“喉头永不抛”也是保护咽喉要害,乃至整个头部的安全。

按照这个要领去做,则颈椎自然就伸展了。如果在日常走路,工作等各种情形下都坚持这样做,就不会出现颈椎病了。

我的颈椎痛就是坚持这样做,逐渐消失的。这样做好处还有许多,以后慢慢谈。

02含胸拔背

第二,含胸拔背。

含胸,借以减轻运动中气喘的现象。

《心会论》中说:腰脊为第一主宰,实际上,应该是神做主宰。但是这并不能直接做到,需要一个训练顺序。首先要练腰做主宰。腰主宰身体要通过气,这就需要把气和腰结合起来,也就是要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后,再和腰脊结合起来。

拔背来自于含胸。背部是自然往外凸的,形成圆弧状,这就是拔背。

含胸拔背的目的,就是使背部有一个向外的圆形,将来练出手臂的松沉劲后,会感觉手臂的外部和背部合起来有一个向外撑的圈,这才是太极拳的撑劲。

拔背有助于气的下降。进而实现气沉丹田。

“力由脊发”,“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都说明拔背在卷劲和放劲时的主要作用。

03松腰

第三,松腰。拳谱里说:“动如车轮,腰为车轴”。

一旦腰松了,气机变化就会非常快,之后练拳就是真练了。

《周身大用论》里讲“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全身气流行本身就是丹田和腰结合的问题。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练十三势要从腰隙——命门那里发出“意”和“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真正从命门那里出来才行。

把丹田气收到腰,再通过腰形于四肢。认真练,就进入真正太极拳层次了。

气沉丹田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气更好地贴于脊,以便于力由脊发。

太极拳要注意的要点很多,以后慢慢来谈。

每次到家属院里面经过时,总会见到不少中风,骨折的中老年人。倘若大家能早点儿练练太极拳,可以预防很多这样的疾病发生。

我们写这些,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健康、快乐、长寿。欢迎评论,如果您觉得有用,也欢迎转给朋友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