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是需要逻辑的,09年的基建牛,14年的杠杆牛,17年的消费升级和龙头集中,最终都在产业资本上形成了盈利模式,讲出了一个可以盈利的故事。而这一次的故事,市场预期是个大周期里的大故事,于是迫不及待的抢跑。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情绪高涨,A股在破新低后迎来易行长超预期降准,几乎在同一时间,美联储在川普和投资者的要挟下鹰转鸽,中美投资者几乎同时从现在的市场上看到历史的影子,开启了一场狂欢。但遗憾的是,历史并不会简单重复,投资者可能正在进入未知区域。

从上图中,我们首先要确认一个事情,A股并不是独立的,中美在本轮上涨中形成了共振,两国央行的政策拐点也惊人一致。当然,两者随后的演绎是不同的,美股伴随着良好的企业盈利和宏观数据,A股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政策刺激。这里要特别提一提人民币升值,作为中美毛衣战的一个条件,外资大幅看多并借鉴日本广场协议,粗略计算,仅货币兑升值就使外资获利颇丰。若人民币后期走势不如预期,外资还会不会继续看多A股,这是值得怀疑的。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

在欧洲,乐观情绪同样正在发酵,意大利富时MIB指数甚至比标普500指数表现的更好。大宗商品也在狂欢,铜价在跌了1年后创出2012年以来最佳开局。同时,投资者开始大举押注MSCI新兴市场的经济复苏,巴西雷亚尔和南非兰特以及人民币均上涨超过3%。

贸易缓和被充分计入价格

随着春季躁动行情的持续推进,截止3月4号,上证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1.4%,创业板累计上涨29.5%,上证50指数累计上涨23.5%,已经完全收复6月15号的缺口区域,该区域以下被视为贸易战恶化以及去杠杆导致的企业现金流恶化的起始点,换句话说,目前的指数已经将贸易问题缓和、流动性改善充分计入价格,想要继续向上突破,大概率需要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的配合。

供给侧改革深入,市场进入未知区域

政策面上,我们会发现本轮周期中,供给侧改革是逆周期的核心政策。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特别提到目前的供给侧已经出现边际效应,政策上开始避免“一刀切”,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弹性也远不如15年剧烈。

螺纹主力合约走势

理论上,这说明供给侧对经济的效用已经降低,但是在政策上,却仍然揪着供给侧不放,还提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我认为,这其实体现出政策上的思路,坚持有效供给,不走放水老路,这对长期经济发展是重大利好,但也同样是近十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要去试探需求底线,自4万亿后的十年,几乎每一次经济下行,政策都偏向宽松,靠货币去掩盖供需矛盾,因此,大多数投资者看到M2的小幅上升后,本能的去做多大类资产价格,甚至有声音说去杠杆已经结束,应该要重新加上杠杆,我以为,做多是有道理的,但这种经验主义是存在风险的。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供给侧的浪潮也在继续,欧佩克+的减产实质也是一种供给侧改革,但淘汰的不是落后产能,而是成本过高的产能,包括生产成本和地缘政治成本,比如伊朗和委内瑞拉。美国也是如此,虽然特朗普的目标是消除比较优势,让制造业及供应链重回美国,但这是有悖经济规律的,最终他可能歪打正着,消除了利用贸易漏洞进行的过剩供给,这部分供给主要来自中国、欧洲和日本。这种全球性的风向,可能代表着一轮旧周期的尾声,只是这个尾巴有多长,还不能确定。

牛市需要逻辑,宏观政策进入观察期

在这个未知的阶段,市场进行了一场激进的试探,如果需求侧稳定,则企业盈利复苏,数据向好,试探成功;反之需求持续不及预期,数据恶化,重新探底。

归根结底,牛市是需要逻辑的,09年的基建牛,14年的杠杆牛,17年的消费升级和龙头集中,最终都在产业资本上形成了盈利模式,讲出了一个可以盈利的故事。而这一次的故事,市场预期是个大周期里的大故事,于是迫不及待的抢跑。

抢跑的理由大致有这么几点:

1、M2出现拐点,央妈转向放水,社融数据显示宽信用

2、资本市场改革加速,科创板利好

3、人民币升值,A股全球化,外资流入

4、糟糕的年报预示企业盈利见底,后续不会更差

首先宽信用不用说,央妈是一定要做到的,信用利差也确实有收窄的趋势,在上期“何处是底”中也提到过,宽信用是复苏的前提条件。但是央行放水,M2大幅反弹的逻辑我却不敢苟同。其次,科创板这种制度性的安排,在长期一定利多,但是中短期阵痛难免,就说宽进严出的注册制及退市制度,我想包括专业机构在内的广大投资者都不一定准备好了,只考虑了宽进,没考虑足退市的风险。外资这块,长期流入是存在的,但是大量流入怕是跟货币兑预期直接相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企业盈利是否见底,如果考虑商誉因素,怕是很难亏的更多了,但是如果剔除,可能又有斟酌的空间,特别是商誉影响的是年报,并不影响半年报,去年上半年企业的盈利状况还是很不错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