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道伯”王金平參選求公道?

從政治“素人”柯文哲連續兩屆力克藍綠兩大黨雄據島內第一諸侯,到國民黨內被邊緣化近二十年的韓國瑜一舉攻克民進黨大本營高雄,集中顯示臺灣持續三十年的社會分裂、政黨惡鬥已難以爲繼,又一次政治大轉型、大重組加速進行。

這一切無疑將全息性地反映並體現於日益接近的2020大選。

目前,由於民進黨由蔡英文競選連任的態勢基本明瞭,國民黨最終將由誰出戰就成爲牽動整個選情及未來各種因素流動組合的關鍵與觸媒。此前,輿論媒體一直聚焦於吳、朱民調誰領先、黨內初選應採何種方式、是否徵召韓國瑜出戰、是否將是柯韓對決,而對王金平密集的鋪陳動作視若無睹。

直到3月7日王金平大動作宣佈正式投入大選,人們才真正予以正視與關注。其實,深入考察三十年來臺灣社會深層脈動與王本人歷次參選的過程,就會知道他這次強烈求戰具有極爲深厚複雜的意涵,甚或可能對整個大選以及選後政治生態的分化組合產生深遠影響。

王金平要出頭其來有自 屢參選積澱着複雜意涵

一、2005年王馬黨主席之爭

衆所周知,此前李登輝掌控國民黨長達十二年;2000年連戰大選落敗後,連李決裂,李率少數追隨者另立臺聯黨,連接任黨主席。2004年大選連再次失利,下半年開始考慮交卸主席職位。當時,臺北市長馬英九的明星效應聲勢日隆,被普遍視爲不二人選。王金平起初表示,如果連戰不再續任,他個人支持馬接任,但前提是馬要帶領國民黨繼續走本土化的正確路線,促進島內族羣和諧,以及持續進行各項改革,王自己則一切“順因緣”。其後,王參選意願日漸強烈並最終投入競選。他認爲,落實本土化是黨的必然趨勢,但“本土”的意涵應是一心追求臺灣的利益,而本土化就是“基層化”;國民黨未來要走向南北平衡,也應落實本土化。王自認在整合泛藍的能力上較馬略勝一籌,他當主席還可以瞭解大選時南部失敗的原因,將南部失掉的選票贏回來;南部鄉親也期待土生土長的子弟擔任黨主席,他當選可以鼓舞南部士氣,成爲2008大選勝選的基礎。這裏,王雖未明言馬因其外省身份而不夠“本土”,也表示本土化絕不能有族羣觀念,但“本土化就是基層化”的特別用語還是具有明顯的指向性與區隔性,凸顯自己由草根基層一步步上來的“本土”正當性。他還表示,要整合人脈資源消除黨員結構(指以外省籍深藍爲主的黃復興黨部等)對其不利的狀況;雖然現在沒辦法爭取到他們支持,但會設法讓他們瞭解爲什麼國民黨需要他這樣的人來當主席。這也是寓示雖已經過李、連擔任黨主席,但國民黨尚未“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實現本土化。

馬方面,雖然聲勢及民調居於明顯優勢,但還是出重手對王施以猛烈攻擊。

其一,強烈質疑王走“李登輝路線”。

對此,王反覆表示自己走的是蔣經國的本土化改革路線,並當面向李煥、郝柏村等大佬予以澄清:他主張中國國民黨黨名不可改、“中華民國”國號不可改、“憲法”不可廢,永遠反“臺獨”,與李的“正名制憲”完全不同。王也極力向黃復興黨部等外省族羣爭取支持;蔣孝嚴、洪秀柱、周錫偉、韓國瑜等與王一起參加“榮民”活動,認爲王走的就是蔣經國路線,個人特質、經歷、整合能力都足以帶領國民黨,但因選舉受到抹黑中傷,拜託榮民榮眷理性思考,還王以公道。

其二,馬陣營標舉清新改革、與黑金劃清界限,影射王爲黑金代表,宣稱黨主席一定要有良好的社會形象,不能提名有黑金背景的人。

馬陣營還不時拋出王賄選、請客送禮、人頭黨員等醜聞,要求中央選監小組徹查。王則親自致電抗議馬陣營影射、人身攻擊與不實指責,要求道歉否則訴諸法律。王稱,受馬陣營攻擊影響,一些公職人員抱怨最近都變成了“派系”和“黑金”人物。其間有憂心分裂者請連戰出面居間協調,也不奏效。雙方撕破臉公開互罵,沸沸揚揚,馬王由此結下樑子,馬王情結於焉形成。

選舉結果,王金平不僅大敗虧輸,還強化了在國民黨內“非我族類”、派系黑金代表的顯着標籤。馬就任後,一度展現斬斷黑金、黨產歸零、切割地方派系等宏大抱負,意圖根本翻轉政黨形象,但在黨內各方掣肘下寸步難行不了了之,併成爲馬後來執政八年黨內紛擾及國民黨再度下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2008大選黨內初選之爭

黨主席之爭餘波盪漾,“總統”初選悄然臨近。情勢顯示馬英九出戰定於一尊,但王金平表示“未必只有馬一人蔘選”,並稱國民黨的選舉是先協調,協調不成才舉辦初選,就照黨內程序走。雙方陣營前述各種糾葛紛爭照舊延續,但這次最大分歧集中於初選程序。2007年1月,黨務小組訂出四月十五日完成初選的規劃,王發佈新聞稿公開反對,主張延長初選時間,讓全民有深思熟慮的機會;連戰表示要以團結爲最高原則,應先透過協商產生共識,不懂爲什麼這麼急着辦初選;黨內也有動機不單純的解讀,認爲黨中央有意壓縮空間與時間,並傳馬相當抗拒協調,擔心連介入對其不利。步調不同是由於二人所處位置不同,馬掌握黨工、民調優勢;王無黨機器,策略是以靜制動。

最大歧議集中於馬的“特別費案”。馬就任主席後,爲彰顯清廉形象與改革決心,曾特別制定排黑條款,將黨章中“經判決有罪不得提名”修改爲“經起訴即停權”。2月13,檢調單位決定對馬起訴,馬以受迫害的悲情憤然正式宣佈參選,黨中央當晚修改排黑條款,恢復黨章原有規定;其後進一步通過全代會將“經判決有罪”放寬爲“經判決確定有罪”,以防一審有罪對馬參選的羈絆。最後,王於4月2日高調發表聲明,批評“這次選舉的遊戲規則,從一開始就爲特定人士量身打造,不可能是一場公開的競爭”,他決定不領表登記參加黨內初選;認爲特別費案讓選舉充滿不確定變數,國民黨應建立危機處理機制因應,因爲馬案可能是十年以上重罪,即便當選,司法單位可能最終以此提出當選無效之訴,國民黨必須嚴肅面對。他還引用學者研究指出:國民黨歷來的“恩庇-侍從體制”特徵之一,就是少數族羣的政治菁英控制中央政權,持續統治多數族羣平民;民主化後,國民黨因無法獲選民支持,淪爲在野黨,臺灣形成北藍南綠投票現象,加上民進黨炒作去蔣化,族羣對立將更形惡化;黨內如果無法正視這個問題,將直接影響“立委”、“總統”選舉的成敗。

王宣佈不參加初選後,馬無異議獲得國民黨提名並於次年的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連帶“立委”選舉也席捲狂勝,王以黨推薦的不分區“立委”續任“院長”。各就位置後,民進黨由於少數席位的劣勢,採取霸佔主席臺、議場上鎖等諸多脫序行爲癱瘓議事,致使馬當局重要法案都無正常通過;而主導議事的王堅拒國民黨及深藍羣衆動用警察權維持秩序的要求,力主在政黨協商尋求共識基礎上推動法案,並將政黨協商法制化;國民黨多數席位形同殭屍,馬政府施政窒礙難行,馬被社會定性“無能”,王則被藍營斥爲“藍皮綠骨”。直到2013年9月,馬抓到王爲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所涉案件進行“司法關說”的線索,親自操刀由黨的“考紀會”撤銷王黨籍,意在由此剝奪王“不分區立委”資格進而收回“院長”一職,徹底搬開政治絆腳石。怎奈王已練就金剛不壞之身,處變不驚隨形就勢,危急之際對國民黨提起法律訴訟,硬生生駁回該黨決定,保全王黨籍,還使向馬彙報電話監聽內容的檢察總長喫上“泄密”刑責。整個過程中,王的戰略與策略運用出神入化,定力與攻防功夫令人歎爲觀止。“馬王政爭”造成的社會震動,進一步動搖了國民黨執政基礎;翌年三月發生“太陽花學運”,導致年底國民黨年底“九合一選舉”一泄千里、氣若游絲。

三、2016大選黨內初選之爭

隨着馬八年任期將屆,圍繞新一輪大選初選再起紛爭。總體上,國民黨面臨的是必敗之局,身爲“副總統”的吳敦義早早掛出免戰牌,理由是他已和馬綁在一起,執政失敗的影響都會轉移到他身上。時任黨主席朱立倫自始明白,即使擺明是敗局,他也必須出戰,否則將在黨內終結自己的政治生命。王金平雖心知勝選希望渺茫,但仍有意參選,關鍵要能在國民黨內出頭,求個“公道”,而且以其17年“立法院長”之身,最後能以選“總統”作爲政治生涯終結也不失臉上有光。

鑑於國民黨固有陳腐文化,朱立倫雖知最終必戰,但仍需對黨內大佬做足禮讓勸進功夫,最後在大家無異議下形成爲黨出戰、受命於危難的情勢。他曾多次勸進吳,後確定吳確實不選。複雜的是王,他深知馬英九一系以及黨內深藍外省族羣不會輕易接受他,直接尋求出線的結果就是被投票否決;但又期待有相關勢力協調疏通出現轉機。所以觀望曖昧就成爲必然,似選不選,一會表示“如果有那福氣,當然好”,一會以家屬不同意爲由遲不明確表態。在這過程中,他多次對“藍皮綠骨”的指稱進行解釋:在“院長”的位置上必須“超越藍綠”,主持議事必須要中立,自己是“藍皮臺骨”;也大略提出兩岸論述,認爲中華文化是兩岸交流基底,兩岸同根同源,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傘下,大家互相敬重、疼惜,互相合作幫助;會秉持國民黨的主張與立場,盡力維護臺灣主權,進行兩岸交流合作;“九二共識”對兩岸過去8年有很大貢獻,有很大成果,不能抹殺。

直到洪秀柱看不下黨內“更無一人似男兒”,一怒投入初選。5月15日初選登記前夕,王聲明表示不參與領表登記,並稱由於個人努力不夠,無法讓大家充分相信足以承擔大任;金平是國民黨永久黨員,一切在黨的最大團結之下往前邁進,金平更要爲了下一代做團結的種子;臺灣的前途必須團結在朝野及全體人民的共識上。後按規定日程,洪經正式程序確定爲候選人。洪意在“拋磚引玉”,結果弄假成真,當然不爲黨內各主要勢力接受,於是最終發生“換柱”。很多人不明究裏難窺堂奧,指責朱“換柱”不仁不義,殊不知當時情勢是:如柱柱姐參選到底,儘管結果一樣是輸,但衆多“立委”參選人各人顧性命,不等部隊抵達戰場就將分裂作鳥獸散;而朱則起碼能將部隊帶到戰場,“砰砰”放兩槍然後大敗而歸。這兩種結果效果是不一樣的,就是朱出戰可以保住國民黨基本隊形,以圖再起。

事實上,王宣佈不參加領表登記後,黨內重量極人物之間的複雜互動仍未完成。不久前,朱透露當時曾六次向王勸進,王最終不選;王則稱六次都是在第一階段,而確定換柱後則朱未再聯繫商量,暗示是朱失信徑自確定自己選。與此先後,馬錶態今年支持朱,王稱“他們本來就是一起作夥、逗陣,不奇怪”。這都顯示黨內仍將齟齬難解,形勢將更形複雜。

待續未完。

作者:王道

責編:若若

來源:中評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