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是隴西成紀人,是中國歷史上西漢時期有名的大將軍,他在漢文帝的時候就參軍了,在一次跟匈奴軍對戰的過程中,李廣立了大功被漢文帝封爲中郎。他這一生歷經3個皇帝,跟匈奴人進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戰役,屢次把匈奴兵給趕出邊界,立了許多戰功,讓匈奴人一聽到李廣的大名,就被嚇的不行,並且不敢輕易來犯,保衛了邊疆的和平,所以當時的百姓非常愛戴他。

李廣雖然戰功顯著,而且身居高位,但是他從來不曾因爲自己的功勞而驕傲,他不但對待人很平和和氣,而且還能跟自己的士兵一起喫苦,每次出征,他都是跟士兵一起通喫同住,而且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的時候,他想到的都是他的部下,從來不是自己的家人,他把他所獲得的所有賞賜全部都分給了他的部下,讓他們補貼家用,改善家裏的情況。出征的時候,糧草經常跟不上,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李廣從來沒爲自己開過小夥,凡是出現糧食或者水供應不上來的時候,李廣是選擇和士兵一樣忍着飢餓和口喝,就算是廚師長偷偷給他找來一些喫的,他也不會喫上一口。

李廣打起仗來就像是不要命似得,他都是第一個先衝向別人,英勇無比,大家在他的召喚和令下,個個都是奮不顧身,不怕犧牲,就只爲多殺幾個匈奴人。而且在戰場上,他時常照顧那些常常處於危險狀態的士兵,所以他手下的這些士兵都非常敬佩和愛戴他,都願意跟隨着他,一起抵抗外侮以及一起建功立業。

李廣打起仗來,用兵很厲害,能征善戰,而且又是經常自己是第一個衝鋒陷陣的人,所以大家給他封了個“飛將軍”的美稱,但這對李廣來說,這卻是最高的贊睿。李廣這一生大部分都是呆在北方防守,震撼匈奴兵的侵犯,以及抵抗匈奴吧的侵略。李廣用兵很詭異,常常讓人摸不清他的想法,找不到他的路子,而李廣在北平做太守的時候,匈奴人一聽到李廣的大名,都趕緊退避三舍,不敢進犯。

不過李廣也有失手的時候,有一次李廣從雁門關出擊匈奴的時候,他所帶的士兵比較少,而匈奴兵則兵多,而且熟悉地形,他們擊敗了李廣。匈奴的單于一直很佩服李廣的才能,所以下令要活捉李廣,讓自己的兵不要傷害李廣。李廣一人面對人多勢衆的匈奴騎兵,終於被抓住了。這些匈奴兵把李廣放置在了兩匹馬之間的網上,就這樣帶着被捉住的李廣往回敢。也許是匈奴兵高興大意 ,在返回的過程中,李廣假死趁他們不注意,直接跳上了旁邊的一匹馬上,直接趨馬向南跑,而身後追趕的匈奴兵怎麼追都追不上,最終李廣和自己的軍隊成功匯合了。

在李廣年老的時候,漢武帝發動了漠北之戰,本來漢武帝是沒有讓李廣一起前行的,因爲那時候的李廣已經年老年邁了,根本喫不消這種軍旅生活了,但是漢武帝折服於他的請求,同意了他一起征伐。但是,在戰役的時候,李廣居然迷路了,來晚了,在戰鬥結束返回的時候才碰到,導致最後沒有能活抓匈奴單于,讓他逃脫了。衛青等人都諮詢李廣迷路的時候,衛青說要想漢武帝稟明這軍情,並且要求李廣把他的幕府人員叫來受審和對質。

李廣沉默了一會後說道,“他們沒有錯,他們都是聽我的,迷路是我過失,我現在就到大將軍的帳篷前去瘦身。!”而到了大將軍帳篷的前面,李廣對一直跟隨着自己的部下說,“我這一生跟匈奴交戰大笑70餘次。本來這次我是沒機會跟大將軍一起出戰的,但是皇上給我了這個機會,大將軍安排我帶部隊走迂迴包抄圍堵匈奴單于,而我去迷路了,錯失了良機。這就是天意啊。我已經60多歲了,我不能接受那些拿筆的人侮辱,我也不想聽到後人對我侮辱,我慚愧啊!”李廣說完之後徐,直接拔刀自刎了。

李廣去世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所有的將士都痛哭流涕,邊境的百姓也都紛紛落淚吊念他,因爲在他們的心中,李廣就是大英雄,他們崇拜他。司馬遷寫傳記的時候,就直接稱讚他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意思就是桃子和梨子都有着很香的花朵和好喫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是每次花開季節都吸引了人們到樹下去賞花,結果的時候去喫果,所以到樹下的地方都走出了一條小路來。李廣將軍就是憑着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崇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