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期间,家里的小孩不写作业,原因是老师没有留作业,家人不干了,我在想,有多少家长觉得孩子如果按老师的要求写作业就会学习好呢?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看了不下十次,每一次都能泪眼模糊,不禁再想,如果每位父母都如电影里的父亲一样,自己的孩子是否会成为一颗“新星”呢?

恰好最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以下简称《刻意练习》);一本是王芳的《最好的方法给孩子》,类似的问题又萦绕于脑海之中,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练习时间,孩子是否会在某一行业有所成就呢?

在《刻意练习》首页的致读者中,作者已经对“正确的练习”进行了定义“需要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我认为是告诉你没有导师,我们怎么练习。

首先,没有导师怎么办?,按书中的说法“首先辨别出领域内的杰出人物,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虽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当今社会真正的导师却很难遇到,或者你遇到了,别人也不一定收你为徒,那么我们就应该研究这一领域的杰出人物,然后探究他们是如何变得卓越的。

其次,书中明确指出有目的的练习指“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大部分家长都以升学为目标,所以我们培养出了“普通人”,但书中列举的莫扎特,拉斯洛的三位成为象棋大师的女儿就是真正的天才。

最后,为什么要有反馈?书中指出“反复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进步,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刻意练习》这本书在后半部分提出了父母培养“天才”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引导

在第一个阶段,大人以一种好玩儿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他们最终从事的领域或行业,例如对苏珊波尔加,她找到了国际象棋的棋子,并且喜欢它们的形状。一开始,那些东西只不过是孩子的玩具。

第二步:父母的关注与鼓励

父母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关注和鼓励。父母往往以成就为导向,并教孩子一些重要的价值观,比如自律、刻苦、负责任,以及建设性地运用时间。

第三步:到导师或教练那里上课

尽管父母和导师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来激励孩子,但动机必须来自孩子的内心,那些长大后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孩子,有着“自加燃料、自我激励的动机来从事繁重的工作”,尽管他们依然需要父母亲和导致情绪的和技术的支持。

第四步:全力投入

培养天才的过程,始于童年时代或青少年时代的早起,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杰出人物的水平。但那并不是终点。

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中,作者王芳提供了一些引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其中很多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只有加以运用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总体来说,《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的实用性比较强。

如何学数学?

王芳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中写道“全家人开始了一次口算大赛,一有空,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就一起比赛100以内加减乘除题,我负责出题。在游戏中,女儿基本运算好了很多,小学就是基础教育,基础打好了,学什么都很简单。”

如何学英语?

王芳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中写道“把我会说的单词,简单的句子,经常和她说。7岁开始背新概念第二册,培养自信。这里边有个技巧,就是我会经常把她背的课文录制下来,然后发在网上。很多朋友看完都说太棒了,这么小英语就这么好!女儿会很用心地看这些留言,这些让她变得特别自信。”

如何学作文?

王芳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中写道,要善用“填字游戏”。举个例子,以沙发垫子作为核心词,第一步,“沙发垫子”四个字,第二步妈妈来提要求,变成七到八个字,这样就有好几种答案了:“沙发垫子在沙发上。”“沙发上放着沙发垫子。”“墙角里的沙发垫子。”接下来可以加形容词和状态。“安静的沙发垫子。”“美丽的沙发垫子。”“沙发垫子在睡觉。”每次写的时候先让她把作文结构复述一遍,然后我给她建议,再复述,一直到她自己觉得没问题了,再开始下笔。”

如何学地理?

王芳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中写道“我总结了很多图形记忆法。比如,中国地图是一只雄鸡,她有两只爪,好像在走路,前面一只爪就是台湾,后面那只爪是海南,雄鸡的脑袋是黑吉辽,心脏是北京,长长的脊背是内蒙古,很快在中国地图前女儿就可以说哪里指哪里了,再把去过的城市重点标记一下。”

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王芳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中写道“因为3到6岁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孩子爱上书店,是最简单的培养阅读的方法,而且家长不用操心,在旁边看书就好了,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关注,他坐地上、跪在地上都可以。看书,从最初开始,至少让孩子坚持十分钟。”

如何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王芳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中写道“这个游戏适合1岁到12岁的所有孩子。方法很简单,叫“在哪里”。就是带着孩子在屋子里走一圈,然后出来,问孩子:“有本字典在屋子里的什么地方?”孩子通常都不会记住,但这个时候,他的游戏心已经被调动起来,再次走进屋子,走一圈出来,这次孩子肯定观察了字典在哪里,但是出来之后,家长问的是:“宝贝,有件黄色的衣服在哪里?”这次孩子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但是一般到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很喜欢这个游戏了。”

大概天下的父母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之时,都能够“有所成就”,然而有的时候,方法不对,可能对孩子造成重大伤害,譬如常见的“高分低能”现象,然而,又有多少父母敢去肯定,孩子经过刻意练习之后能够成为“新星”或者行业的“佼佼者”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