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藏语意为“太阳的宝座”。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历经千年传承发展的林芝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厚精深。林芝以出产上好的食材而闻名,譬如大峡谷及巴松措的松茸和其它野生菌,林区各地的藏香猪和藏家鸡,以及各种味美的江鱼。在大峡谷的村落里吃顿野生菌,想必是莫大的享受。

自驾路程:然乌湖—米堆冰川—米堆冰川—波密县—波密县—通麦镇—通麦大桥—排龙乡—鲁朗镇—扎西岗村—色季拉山—林芝(八一镇)—色季拉山—林芝(八一镇)

林拉公路,这条全长409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全线共有220座桥梁和20座隧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条公路沿线拥有众多傲人的景观,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关于高原的美景沿途都能看到。这条公路将拉萨以东、林芝以西太多的美景串联其中。米拉山、巴松错、尼洋河、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南伊沟、鲁朗林海……无不使得这条公路如同流动的画卷一般,令人向往和迷恋。

1

林拉高级公路:一副流动的画卷

从八一镇出来,过“八一大桥”后就进入通往拉萨的林拉高等级公路。

公路免费,畅通无阻。自东向西,道路终点为拉萨的林拉高级公路,以米拉山为界正好分为两段。东西两段靠近米拉山的区域分别下辖于两个不同的县:工布江达和墨竹工卡。林拉公路从八一到工布江达这一段称得上如诗如画,伴随着公路前行的尼洋河好像永远闪着金光。尽管路好车少,但不妨让车速慢一点,再慢一点,尽情享受下高原难得的绿色之旅。尼洋河美在水色,清澈、翠绿、洁白,这三种视觉效果纷纷攘攘、难分难辨地交融在一起,撩人眼目。藏族人崇拜大自然,他们祖祖辈辈用神话故事、美妙歌舞膜拜大山、赞美江河。对于尼洋河,他们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飞花碎玉。

沿着尼洋河的山脉多为溶岩地貌,因此水流所含钙化物质的比重也较高,水面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异常美丽的颜色。河流的极远处,看似水汪汪的草甸是高山牧场,没有树。顺着缓坡一路慢行,两岸的坡地上渐渐有了疏朗的树林。一处停车地带,下车瞭望河流与田野。远处是连绵的山,山脚是茂密的林,尼洋河在广袤田野的怀抱中逶迤流转。最美的场景莫过于看见牧羊人正缓缓走来,牛和羊混合编队相互嬉闹,走过的尘土漫天飞扬,让自然的生动有了人间气息。

林拉高等级公路建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穿越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是它沿着美丽的尼洋河,从“雪域江南”林芝到“日光城”拉萨,这是一条当之无愧的高颜值公路。

2

墨竹工卡:河流变换了模样

翻过米拉山,便到了墨竹工卡境内。沿着林拉公路西行,山形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换了姿态,于是河流也跟着变换了模样,那是被称为拉萨“母亲河”的拉萨河。严格说起来,拉萨城就建在拉萨河上。正如一首民谣所唱:圣城拉萨何处建?拉萨建在湖泊上……发祥于山南雅砻河流域的吐蕃部落,收服了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苏毗部落后,就把统治中心北移到了地域更为辽阔的拉萨河流域,时为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时期。松赞干布就出生在拉萨河边的小支流甲玛沟中。

拉萨河从雪山间蜿蜒而来,在圣城拉萨脚下缓缓流过,宛如一条圣洁的哈达环绕着雪域圣城,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在拉萨河边生活过的每一个人都不能不对它产生深深眷恋,而离开拉萨河的人也永远割舍不断对它的那份浓厚情思。红山矗立,碧水中流。在车上,便可随意望见美的景。秋日里湛蓝的拉萨河水,悄无声息地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肆意游走,一路施展着旖旎柔美的身形。宽阔、清澈、明丽,如同蓝丝带般在高原连绵的群山之间,优雅华美地铺展开来。岸边的青稞田与山坡的树林呼应着在秋风里招摇,草丛中那些黄色、白色和红色的花朵,映衬着零星闪现的牛羊。还有白色的藏居,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山脚。

车刚在垭口停稳,就迫不急待地跳了出去。垭口风很大,帽子迅疾被吹飞。跳着伸胳膊去抓,却根本比不上它飞翔的速度。还想去追,眼睛却被空中飘扬的经幡所吸引。看不到边际的五彩经幡随风漫天飞舞,极其壮观。

3

米拉山:拉萨就在前方

倘若说逶迤连绵的群峰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长诗,那么深藏于群峰之间的垭口就是深入诗篇的诗眼……按《辞海》解释,“垭”的意思是“两山间的狭窄地方”;山口则是“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常为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 通常,一个垭口意味着两条河流的分水、两条山脉的相交。

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同无休无止的屏障,它们阻断了平原通往高原的路途,而这些天然垭口的出现,往往形成了由此及彼的独一无二的交通要道。这些垭口既是行路的天险,也是景色绝美的天堂。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是抵达拉萨前的最后一个高山垭口。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族朋友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

米拉山,藏语称为“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米拉山是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界山,是雅鲁藏布江的两个支流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水岭。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同时,米拉山也是西藏传统腹心卫藏地区与工布地区的分界线。号称“西藏江南”的林芝,其缔造者正是米拉山。从纬度更低的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顺着雅鲁藏布江天然通道长驱直入。当它行进到米拉山时,被南北走向的米拉山像一扇门似的挡住了。暖湿气流不能完全深入处于腹心的拉萨河谷,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因此,米拉山以西的拉萨河谷比林芝一带干燥寒冷,植被以灌木草地为主。

米拉山上,时已至秋,寒气咄咄逼人。凹处高山草甸横生,山顶奇峰怪石嶙峋。高海拔草甸,草色早已黄橙。雪峰仿佛顶着云层,直至蓝天。感动,为眼前的景象。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成为当地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山口,飘撒着无数印有六字真言的风马。山口高处的巨石上,矗立着一组标有“雪域之舟”字样的牦牛雕像,这是米拉山的标志。

走过318国道,每一座高山的翻越都让人心生无限感慨。驻足米拉山垭口,眺望西方,更让人有灵魂出窍的感觉,因为知道拉萨就在前方。

Tips:

关于林芝,除去周边若干景色值得驻留之外,关于历史与人文的探索也颇让人留恋。林芝曾被称为“塔工地区”,意为塔布和工布。塔布,是指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的朗县和加查一带。工布,是吐蕃时期对林芝、米林、工布江达一带地区的称呼。这里曾被认为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是流放者和逃难者的去处。后来雪域高原分裂成12个相对独立的小邦,工布地区是工杰噶波王统治的地域。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工布地区处于相对割据的状态,形成了与其它藏地有较大不同的工布文化,包括语言、风俗、服饰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直到现在依旧被完整保留着。

工布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工布的新年又叫工布节,是西藏米林县、巴宜区、工布江达县一带藏族和珞巴族每年最隆重的节日。这里独特气候和充足水汽,让高原多出一片湿润清新的土地,在雪域上多了几分粉色的柔情,塞上江南当之无愧。

自驾看点:

318波密段:漂亮的景观长廊

通麦天险: 川藏南线的艰险

色季拉神山:神灵的栖息地

南迦巴瓦峰:林芝市最高的山

米拉山:318 国道抵达拉萨的最后一座高山垭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