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马拉雅主脊从普南雪山的瓦姐拉山口和40雪山群过了雅拉山口和五尖峰一直向西,到了玛桑岗是个转折,由此开始转向西南一直连绵80公里就是卓木拉日山段。

本山段北起康马边境处的雅拉山口,南至卓木拉日峰南面的卓木拉山口。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脊线相当清晰,国际上通常把卓木拉日山段分为3段,北段由玛桑岗和岗城达等一组6500米级的雪山群组成,中间为正对多庆措观景台的日嘎拉波,最后是卓木拉日主峰群,海拔7326米,峰顶突兀,壁峭坡陡。

藏族民间传说卓木拉日峰是喜玛拉雅山七仙女之一,当地百姓称之为圣女峰,而在藏传佛教中,卓木拉日这位有时被称为“干城章嘉的新娘”的神山,是喜马拉雅中赫赫有名的祥寿五姊妹中大姐祥寿佛母扎西次仁玛的居所,其名称中所含的卓木或珠穆即是女性守护神的意思,喜马拉雅山系中有几座都以珠穆开头,都与祥寿五姊妹有关,这5位女神向莲花生大士宣誓要保护脚下的土地、人民和佛教信仰。

卓木拉日峰是早古生代地层和喜马拉雅山花岗岩所组成的断块山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山口。由于卓木拉日附近山脉横贯于县境中部,形成了亚东县北高南低的 地势,将县境划分成为两个迥然不同的地貌单元。山峰西侧在中国境内,东侧在不丹王国境内(属于不丹第二高峰)。卓木拉日峰山势险峻,至今仍未被人类征服,因此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是探险旅游和科学考察旅游的极好去处。

因为技术难度,强风和通道问题,卓木拉日迄今为止只有6次成功攀登。 1996年以后,不丹不允许进行任何技术攀登。

雪峰西北有个蓝色的湖泊,置于雪山、草甸之间,美丽异常,叫做多情湖(海拔约3000米)。这是一个沿着一长列雪山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水由雪山冰消雪融汇成,清澈如镜。由于雪山、蓝天和白云的折射光,湖水呈现出淡蓝、深蓝、浅绿、翠绿、墨绿五色,且随视角的不同,变幻出的色彩也不同。美丽的多情措将众多雪山倒影在湖中,云飘雾起时,卓木拉日与多情措遥相顾盼,日出日落时,雪山与湖水熠熠生辉。站在公路旁远眺时,湖水与雪山浑然一体,雪山、湖水、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多庆村到堆纳乡的S204道路边是观看卓木拉日雪山的最好位置,在夕阳的衬托下,身影显得格外动人,路过卓木拉日雪山脚下的人都可欣赏这一美景。 而到了堆纳乡可以看到西面的泡罕里雪山群,那是中国和印度锡金邦的界山。正是泡罕里雪山和卓木拉日雪山夹持成了亚东——帕里——康马的喜马拉雅裂谷,我们通常把这个裂谷形成的沟壑叫亚东沟,而沟里广阔的草场叫做帕里草原。从地图上看,整个亚东沟就像一枚楔子从喜马拉雅山脉中向南突出,位于印度锡金邦与不丹国之间,最南端位于北纬27°,是目前中国在西藏实际控制区中,最靠南的地方。每年到了春夏之交的雨季,孟加拉湾上空温暖潮湿的空气会被印度洋季风会往北输送,这些温暖潮湿的气流绝大部分会被大喜马拉雅山脉的巨大的山体说阻挡,让南坡的尼泊尔、印度、不丹得到十分充足的降雨,但也有很少部分温暖潮湿会通过几个豁口进入西藏。这几个豁口就是著名的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樟木沟、吉隆沟喜马拉雅五条;相比于其他四条沟,亚东沟是形态最为明显的一条沟,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里几乎完全断开,没有丝毫阻拦,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水汽通道。因此,印度洋暖湿气流很容易就能到康马、江孜、白朗、日喀则一带的年楚河平原,灌溉此处的千万亩良田,日喀则附近也就成了著名的西藏粮仓。

最佳路线地推荐:

路线1:康马县——冲巴雍措——岗城达群山——多庆村——堆纳乡——卓木拉日雪山

从康马县城出发赶到冲巴雍措就能观赏到岗城达群山的日出金山。

在冲巴雍措欣赏完岗城达群山日出后,原路返回到S204南下到达多庆村,继续前往至堆纳乡的S204道路边是观看卓木拉日雪山的最好位置,庞大完整的卓木拉日雪山主峰群屹立在道路的东面;卓木拉日雪山峰顶突兀,每当日落的时候,卓木姑娘俏丽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顶峰的峭壁上,在夕阳的衬托下,身影显得格外动人,路过卓木拉日雪山脚下的人都可欣赏这一美景。

路线2:不丹国著名的“雪人小径”

这条路线从帕罗开始,沿着卓木拉日山段一路北上,进入不丹喜马拉雅山的高耸山峰,穿越14条4500米以上垭口,穿越地球上最难以进入的人类住区。深入不丹最难以抵达的卢纳纳地区,甚至要在海拔5000米以上露营。全长350公里,可以完整的欣赏大喜马拉雅卓木拉日山段和卢纳纳山段,耗时20天以上,成功率不足50%,完成者比登顶珠峰的人数还少。

“雪人小径”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徒步旅行,也是不丹最长的徒步旅行。它深入展现了不丹人未受破坏的旧传统生活方式;不仅是大喜马拉雅地区宏伟的山景,还有人与自然和谐谐相处的山区人民的生活方式。高海拔、长距离、暴风雪,让不丹的雪人小径被Lonely Planet评为“全球最难走的步道”。

要特别提醒:不丹旅游有很多特殊的限制,不允许自由行,所以想在不丹徒步必须找有特殊关系的旅行社代为申请旅游签证和并安排行程。

拍摄幕后:难以记录的雪山红日

2018年1月23日,我和任哥带着一丝睡意就早早起床,背上装备和相机,驱车来到冲巴雍措岸边,在零下20几度的严寒下等了近1小时后,太阳缓缓升起,阳光穿透云层,将天上丝丝的薄云照射成淡淡的橘红色,眼前的冲巴雍措平静得似梦境。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附近,四处都是雪,湖水大部分已经结冰,湖边大片的是沼泽,非常不容易地选择了一片水塘做前景,看着卓木拉日连绵的群峰,雪白的尖尖一点点被红日晕染出来。你可以看到红色在一点点的向主峰褪去,每到这种时候就很恨自己词拙,根本没办法形容自己所见之景色,就算用相机也没办法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也许相机可以把雪山尖展现得更红,但是那一刻震撼又平静的心情却难以记录下来。这也是拍摄大喜马拉雅群山最有意思的地方,有些景色根本没办法靠自己本身以外的东西记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