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講了發動機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談談mu-x 和 d-max 的改裝問題:升高幾乎是所有改裝越野車所要考慮的問題,只要升高,問題就會隨之而來。文字版的好處,就是在描述細節上可以更加柔性化,更突出重點。

mu-x 或者 d-max 原車塑料槓的問題在於其有些設計接近角過低,尤其是爲了符合國內對於車輛牌照的安裝標準而設計的那個牌照座讓車輛接近角更低,我們的 mu-x 和 d-max 都因爲這個問題而導致前槓從中間裂開,都是因爲在沙漠中過刀鋒時推沙所致,無論技術多好,這個問題都無法避免,這也是爲啥這兩臺車的前槓改裝比例很高的重要原因。

爲了保證國內法規的要求,mu-x 或者 d-max 的車牌做被改成了4個螺絲固定;但是國內車牌的高度高於原車保險槓下脣,因此爲了能夠容納下車牌,車牌照座被往下挪動,這就造成了車輛的接近角損失;其實這個高度如果往上也就只有幾公分的高度,但是五十鈴的工程師不願意冒任何影響中冷器效果的風險而把它做成了這樣;從這點上來說,在保險槓裏面或者前面裝射燈、護板或者絞盤是一件多麼不理智的事情。

  1. Mu-x和 d-max :在國外和國內的產品定位不同

  1. d-max 本身設定的產品需求是工具車,在它最大的市場東南亞國家主要的產品定位就是工具車,它的耐久性能、穩定性、承載能力非常適合類似泰國這種鬆散小工業和旅遊業的市場產品需求和物流需求;大部分人買它的目的就是幹活拉東西,在廣大的亞非拉地區也主要是這種用途。在澳洲因爲經濟層次導致的購買力不同,買它做泛戶外運動的更多些;不過從總體上來說,全世界人民大部分對於車輛的需求還是以實用爲主,除了政府強制的法規要求外,對配置本身有多高並不感冒,更不會去刻意追求。

  1. d-max 在國內的市場定位完全不同;這是因爲它的價格已經和一輛中級轎車差不多,一臺國內的合資品牌主流中級車的價格也就是18-20w 左右,而且配置相當高,所以在中國,中級皮卡的市場定位和客戶需求更類似發達的北美、澳洲和歐洲地區。皮卡是作爲豐富家庭生活品質,延展泛戶外活動的助力器和添加劑,用它來幹活的人並不多;這主要是因爲它相對生產資料型的皮卡車太貴,從成本上來說並不划算,動力也過剩,它在國內的應用更類似於硬派 SUV,但是皮卡的多用途性比SUV 類產品要好得多。

  1. 國內的客戶和南亞的客戶羣體完全不同;國內的客戶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去買這類中級皮卡,他們對於車輛的舒適度和配置要求都是很高的;而這類皮卡的主體市場在南亞國家的定位造成了它不可能有太高的舒適度,尤其是和中級轎車相比,所以這就催生了改裝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除了希望改善外掛、性能、可靠性等因素外,對於能夠改變舒適度的減震類型需求是佔很大的比例的。

  1. 減震器的甄別與選擇:

  1. 減震器的數據最重要:以中國製造業的能力,製造減震器和彈簧是很容易的事情,難的是製造產品的數據和經驗從何而來?如果沒有充足的數據積累、長久的耐力考驗和針對改裝所做的各種測試,那麼無論它品牌多響亮、做工多精良、外表處理多精緻都沒有意義;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跟你說他的產品彈簧是多少磅多少磅,聽起來非常專業,那麼這個磅數從何而來?就是根據他開了幾趟車得出來的結論嗎 ?別別人忽悠沒有錯,但如果你信了,就是你的錯!

  1. 減震器的長度問題:減震器的長度一定要正確,無論是升高還是不升高都要保證它的拉伸長度是準確的,這個聽起來好像有點開玩笑,改減震能連長度都搞不準嚒?但確實就是這樣,有些減震器牌子很響但真的連長度都不對,這也會導致很多問題的產生,最常見的就是減震打底和被拉脫現象,當然還有很多問題並沒有那麼顯性,但它們肯定存在於更多的行爲中。

  1. 減震器的形式:很多人會拍着胸脯告訴你說氮減更舒服或者油減更適用,但無論是誰說的哪個更好都太主觀;因爲舒適性並沒有一個可以完全量化的衡量標準,每個人屁股上的肌肉、脂肪和神經反應都不同,所以別人認爲好的並不一定適合你;每個人的經濟基礎也不同,別人認爲一萬塊的東西並不貴而你連伍仟都掏不出來,這也會導致對產品性能判斷的不同。所以減震器到底怎麼是好是壞,最好自己去感受一下。

  1. mu-x 和 d-max 翼子板顛裂開的原因:

  1. 裂開的位置通常就是設計的應力點,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弱點;

  1. 不排除車輛本身的製造瑕疵問題導致的損壞,但是從工業產品上來說,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爲機電一體化的流水線產品不像有些工人擰螺絲沒擰好,機器不太會在衝壓的時候出現這種問題;

  1. 長期在惡劣的環境中使用造成的問題,比如搓板路上長距離顛簸;

  1. 改裝減震器或者彈簧的數據不對造成的問題;

  • 減震器過硬或者過軟,起不到應該起到的減震作用,如果再加上惡劣的路況,那麼時間長了以後很容易造成葉子板開裂的;


  • 彈簧的係數不對,尤其是改了過硬的彈簧之後,無論減震器匹配的好壞,都有可能造成葉子板部位的開裂,尤其是在惡劣路況下重載長時間行駛,比如負重穿越無人區、長距離的搓板路、跑沙漠過刀鋒的時候直上直下總是摔車頭等等,都會有可能產生這個問題。


  • 車頭過重;安裝重型金屬前槓、加裝絞盤後車頭過重導致的問題;爲了支撐車頭不得不調高彈簧或者更換重載彈簧,使得彈簧的負重係數過硬,長時間也會造成葉子板開裂。所以所謂的重載彈簧,如果你不是確實有這種需求,還是不要改的好。

  1. 升高還是不升高,升多少纔算好:這個完全根據個人需求來定

  1. 實用性的升高:1-1.5吋;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在沒有剛需的前提下,我們不建議升高,因爲升高會導致很多問題的產生,比如我開的車因爲會經常跑沙漠做了升高,但也只是做了前面一吋的升高,加上我輪胎加大的1吋半,實際上已經達到了接近2吋的升高效果,卻不會產生因爲升高過多的諸多問題。

  1. 對於外觀黨需求的升高:2吋就OK,不建議超過2吋。

  1. 追求炸街冒天下之大不韙:4吋以上,這個高度除了成本高之外,帶來的問題也會非常麻煩,需要很多次的調整才能達到一個較好的狀態;

  1. 升高用的彈簧如何選擇:

通常的升高無論 mu-x 還是 d-max,用原車彈簧就夠了;氮氣減震器可以通過絞牙螺絲來完成升高,油壓的也可以通過在減震器筒身加墊片來完成;爲什麼用原車彈簧是因爲原車彈簧的係數是與整車匹配最好的,這是做了無數次路試的結果,哪個廠商的新車測試都會跑個上百萬公里出來(合格的改裝彈簧也要跑上幾十萬或者幾場大比賽,這不是一般的改裝廠所能夠承受的成本);所以只要不重載長距離行駛的話,原車彈簧足夠;即便是要換升高彈簧,我們也是建議只用加長彈簧,不要安裝重載簧,除非是你有無法拒絕的原因。

升高後降橋的效果,傳動軸仍然保持近乎零角度。

  • d-max 的後鋼板升高也是一樣的道理,一般來說用加長吊耳就可以解決問題;如果換整架鋼板就一定要考慮到鋼板的空載和重載係數的區別;否則空載的時候一個是會很顛簸難受,另外一個對於車的操控性也會有很多負面影響。

  1. 升高的優勢和剛需

  • 提升離地間隙,改善接近角、離去角和通過角;

  • 高大威猛、視覺效果更好;這個結果其實是很多人升高的最重要原因;他們纔不在乎使用中會產生哪些問題或者壓根就不知道會產生問題,反正也不怎麼越野,就是爲了好看。

  • 升高對於某些類型的穿越活動確實非常必要,比如穿越佈滿石頭的河道、在容易淤泥的地方行駛,原廠的底盤高度在這種場景下確實通過性不好;

  1. 升高會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 傳動軸、半軸的工作角度變大;容易引起車輛共振和意外損壞;

  • 大扭矩下,尤其低四檔位時對半軸壓力大,容易扭斷半軸;

  • 如果不做降橋處理;升高後的 mu-x 或者 d-max 的前獨立懸架實際是佔用了下行程,這會對越野性能產生影響。

降橋處理是升高的關鍵

  • 上下車的便利性受到影響,不過對於外觀黨來說這不算啥。

  • 因爲車體變高,重心同時也變高;因此減震器要額外承擔升高後帶來的支撐要求,過軟或者過硬都會影響車輛操控性。

  • 升高完以後的減震器上行程限位,尤其是皮卡後橋鋼板的上行程限位一定要重新做,否則你的上行程因爲升高以後,上止點發生了變化,如果繼續沿用原來的限位塊高度是不行的,必須進行下延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