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農藥坑農害農,危及健康,該如何辨別真假優劣?

農藥是防治各類農作物及各類果樹花卉的病蟲草害和有害生物,有害病菌的必備農用物資,現今市場上仍然充斥着大量假冒農藥,劣質農藥,這些農藥使用了不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有的甚至會危害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更有甚者,農藥殘留會保持到整個生長期,從而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那麼面對市場上各種琳琅滿目,誇大其詞的農藥品類,我們該如何去辯解真假優劣呢?

一 產品包裝

1拿到一瓶農藥,首先我們看的是它的名字,我們國家規定農藥一律不準使用商品名,只能使用標有產品有效成分的中文通用名。例如:毒死蜱就是毒死蜱,百草枯就是百草枯,不得隨意起名。

2我們再看它的三證是否齊全,三證是:該產品的農藥登記證號(有的是臨時登記證號),農藥生產許可證號,農藥生產批准文件號。尤其是登記證號,如果沒有,那一定是不符合規定的假冒僞劣產品。

3色帶,可能朋友們沒有注意過,正規的農藥按照類別不同,它的標籤底部和外包裝上是有一條不褪色的不同色帶來區別的,除草劑類是綠色,殺蟲類是紅色,殺菌類是黑色,生長調節類是深黃色,如果類別與色帶顏色不符,那就要對產品質量提出換懷疑了。

4說明書,正規的說明書上應該有生產日期和有效期,正確的開啓方式,限用農作物的範圍種類,與其它各種藥劑的混用禁忌,施用的用法用量與間隔時間,毒性標識,各種注意事項,例如每個生產週期最多施用次數,對蜜蜂,蚯蚓等有益生物和環境的影響和預防措施,殘剩藥品的保存處理方式,生產企業的信息等等

二 產品性狀

觀看粉劑農藥應該是疏鬆的粉末狀,如果有較多的顆粒感或者已明顯受潮結塊,藥味不濃或有其他異味時說明已失效;乳劑和水劑農藥應該是液體無沉澱或懸浮,如果藥液渾濁不清或出現分層或有沉澱或有浮油雜質等現象時,表明失效或者產品質量出現問題。顆粒劑應該大小粗細均勻,不應該有粉末和雜質。

具體操作驗證可使用下列方法:

1水溶解法:將乳劑農藥取出少許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攪拌後觀察溶解情況,若立刻變爲乳白色液體,屬真農藥,若出現油水分離現象或溶解程度差則是假農藥。

2看受潮狀況:粉劑或可溼劑農藥,一般含水量在5%以下,正常情況下不結塊,呈粉末狀。若藥粉已結團、成塊或用手捏成團,就說明已經失效或部分失效。

3加熱法:把已經產生沉澱的乳劑農藥連瓶放入熱水中,1小時後,未失效農藥的沉澱物會緩慢溶化,而失效農藥的沉澱物不溶解。

4搖盪法:一般乳劑農藥瓶內出現分層現象,上層是乳油,下層是沉澱,可用力搖動藥瓶,使農藥均勻,靜置1小時,若還是分層,證明農藥變質失效,若分層消失,說明農藥尚未失效。

5燒灼法:可取多菌靈粉劑農藥10-20克,放在金屬片上置於火上燒烤。若冒出白煙,證明未失效,否則已失效。

6懸乳法:對可溼性粉劑,可取50克藥倒入瓶中,加少量水調成糊狀,再加適量清水攪拌均勻,稍等一下進行觀察。沒有變質的農藥,其粉粒較細,懸乳性好,沉澱慢而少,已變質的農藥或假農藥懸乳性差,沉澱快而多;介於二者之間說明藥效降低了。另外也可以將農藥樣品撒到水面上,1-2分鐘觀察,若全部溼潤,說明有效;若長時間地漂浮在水面,不溼潤,說明失效或效果降低。

注意:同一種農藥含量不同,生產廠家不同,價格也會不同,選擇時切忌不要聽人忽悠,也不要只看那價格,儘量去擁有銷售許可證的正規地方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假農藥坑農害農,危及健康,該如何辨別真假優劣?

嚴查假農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