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361°,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憑藉着大衆、低價的定位,風靡大江南北。可以說,很多人都穿過這家的鞋子、衣服。

隨着運動品牌飽和,361°發展愈發艱難,不論是市佔率,還是增速都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361°開始轉型,希望通過走高端路線,重塑品牌價值,帶來新的生機。

但目前來看,這樣的戰略並不成功。據361˚近日發佈的盈利預警顯示:截止2018年,公司預期的稅後純利與2017年相比將大幅下滑。與此同時,標普預計:361度在未來一年的收入放緩至0—4%,弱於市場的7—9%增速。

那麼,在品牌升級的過程中,361°都犯了哪些錯誤?這又給了其他鞋服類製造業哪些啓示?

有業內人士分析,361°品牌升級這個戰略本身是可取的,這也符合國家提倡的“企業轉型”主題。但只要涉及轉型,肯定會帶來陣痛,這是難以避免的。而就目前觀之,361°可能在轉型過程中犯了2個錯誤。

首先,是營銷上的錯位。據公開資料顯示,361°約67.1%的門店位於中國3線及以下城市,1、2線城市門店僅佔8.9%和24%。從這個意義上來說,361°的大部分消費者其實是3、4線城市的低收入羣體。

除了實體渠道,線上用戶的消費力也沒有預期的這麼高。據天貓數據顯示,361°賣的最好的是一款119元的運動鞋。

但361°在做推廣營銷時,卻頻頻贊助高端體育賽事,這其實與它的實際消費羣體並不是很相符。最終,贊助這些體育賽事不僅沒有給361°帶來實際營收和利潤增長,還極大地影響了集團淨利。

可見,在品牌升級上,361°確實在營銷上牟足了勁走高端,但目前的渠道鋪設、實際用戶並不符合這樣的戰略,存在錯位。

361°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目標消費羣是16—28歲的愛運動年輕人,但實際消費者卻是3、4線城市的中老年人或學生羣體。361°必須要找到符合品牌升級的真正消費羣體。

其次,是產品設計上的錯位。361°爲了打造專業產品,產品研發上也沒有懈怠。在2018年時,它表示研發成本佔本營業額的3.6%,未來也將保持在3%-4%水平上。

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361°的產品設計和專業度,被李寧、安踏拉開不小差距。如果和阿迪達斯、耐克等高端運動品牌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可以說,361°一邊在嚷嚷着走高端,但產品的研發和專業度卻沒跟上,自然也難走好這步棋。

其實,從以上犯的錯誤來看,我們會發現361°雖然在轉型升級,但還沒找對方面,依然還是按着之前的路子(量產——廣告——賣貨)走,還是以量取勝,這顯然是不行的。

對於361°而言,要想轉型成功,隔靴搔癢的小打小鬧是行不通的,需要從定位人羣、渠道、線上線下融合上全面發力,真正使品牌從“量變”發展爲“質變”,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