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夜簌

昨日上線的《中餐廳》第三季,讓話題#秦海璐情商#竄上微博“熱搜”第一,一舉刷新暑期檔沒有出圈話題的綜藝遇冷現狀。

秦海璐在這個經營體驗綜藝的首期節目中負責管理財務,但她與素人廚師林述巍在討論主菜單、採購食材等環節中頻頻發生衝突,其中“什麼玩意兒他都要啊”、“你錢都不夠還要求那麼高”等“秦海璐式直懟”,也引發了網友關於其情商的熱議。

而在秦海璐是“說話刻薄”還是“性子太直”尚無定論的同時,不少網友將目光放到了節目整體媲美《花少2》的“撕逼”風格上。不同於前兩季中的歲月靜好,本季《中餐廳》毫不掩飾的衝突製造,是否是洞察市場需求後行之有效的“黑紅”路數呢?

“零本金”起步開餐廳,買菜比做菜更“精彩”?

雖然不少網頁中關於《中餐廳》第三季的主創陣容,趙薇的名字仍保留在首位。但在實際參與的前成員中,前兩季店長趙薇因故缺席,第一季成員黃曉明和第二季成員王俊凱於本季迴歸,分別擔任店長和大堂經理。除新晉成員秦海璐和楊紫外,疑似回應關於第二季明星陣容中沒有“主廚”的質疑,素人專業主廚林述巍的加盟,曾讓不少人冠以對美食的期待。

但就首期節目內容而言,主菜青檸酸比利時啤梨相較於前兩季中火爆的茄汁大蝦、豆豉蒸鱈魚、麪包屑炒蝦等菜式,無論是賣相還是可操作性,似乎都遜色不少。而在餐廳經營之外,刻意製造的衝突和看點,則成爲主打的“硬菜”。

不同於前兩季中充足的啓動資金,本季的節目設定要求餐廳成員們在沒有啓動資金的情況下,按照餐廳原址的盈利標準,賺足兩萬歐元。面對節目中特意強調的“絕不是節目組的故意刁難”,店長黃曉明率一衆藝人,在意大利的菜市場中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換回不少食材及兩百歐元的資金。這個過程中,無論是藝人們紛紛將請求的姿態放到最低,還是外國老闆面對節目拍攝時的不自在和換取不知用途的冰箱貼等物時的勉強,都讓屏幕前的不少觀衆,對節目中的尷尬氣氛感同身受。

秦海璐和素人廚師林述巍的針鋒相對,則更是將這份固有的衝突推向高潮。與廚師林述巍不顧實際情況、一味追求食材高級的職業習慣相對立,“強勢財務大臣”秦海璐面對資金短缺的現狀,對節源開流的原則頗爲堅持。在面對林述巍我行我素的購物方式、無法與之達成共識的情況下,秦海璐頻頻爆發。“您就將就着吧,免費的蘿蔔還嫌辣!”、“真的夠了”、“我再也不想跟林老師出來買菜了”、“您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等語句,也因此成爲秦海璐被吐槽“情商太低”的論點論據。

在一觸即發、不斷升級的衝突下,原本在節目中負責活躍氣氛的年輕一輩——楊紫和王俊凱,雖坐擁強大的粉絲號召力,卻漸漸隱身於強勢的話題,各自在“賣萌耍寶”和“中英翻譯”間,默默找尋自己的位置。

而其實或許正如網友們就先導片中片段所作出的預測,這樣衝突十足的戲碼,在之後的內容裏也並不會缺席。臨時店員“二選一”的決定、黃曉明向落淚的楊紫道歉及林述巍被黃曉明辭退等情節,都自帶爭議點,隨之而來的節目調性的轉變,似乎已成定局。

偏離“慢綜藝”真實本“真”,治癒雞湯終不敵“搞事”衝突?

前兩季《中餐廳》雖飽受“抄襲《尹食堂》”、“區別對待中國人”的質疑,仍以“開一家自己的店,享一份愜意生活”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體驗,滿足當代都市人的浪漫想象而受到好評。其中,臺灣三代人“滷肉世家”和素人食客爲女兒安排生日驚喜等的“煙火氣”,及以飛行嘉賓張鐵林“還珠合體”爲代表的“情懷殺”,都曾成爲觀衆們的記憶點。

雖然由於“明星效應”的放大,未能還原韓式“慢綜藝”中,明星作爲普通人真真切切體驗生活的自在和勞動的幸福。但相對比較開放的錄製環境,佐以不多的遊戲任務和環節設置,趙薇等嘉賓們的“劇本”痕跡,在當時並不十分明顯。而舒緩的節目節奏,也與其“迴歸到本來的日常生活”、“展現出自然真實的一面”的立意相符。

但在觀衆們熟知綜藝營銷套路的當下,支持秦海璐、並將其與許晴相比或者洞悉節目炒作路數的聲音,也並不在少數。而觀衆對於內容看點的青睞,也許恰恰印證了這種“黑紅”的有效。在豆瓣有關五人後續情節的期待中,今日的“輿論焦點”秦海璐穩居第一,而素人林述巍的熱度甚至都遠超“流量小生”王俊凱和近日因《親愛的,熱愛的》熱播而數據十分能打的楊紫。而此前因“互撕”爆紅的《花兒與少年》,也確實在第三季一改前風、變身治癒雞湯之後,收視及話題一同直面數據的“滑鐵盧”。

針對“慢綜藝”被質疑“表演作秀”,甚至爲吸引眼球刻意製造話題的情況,《中餐廳》第一季節目組導演王恬曾強調,“善良很重要,就算一些題材或者內容稍加包裝就能炒作成大家會比較喜聞樂見的話題,但是如果帶有惡意,或者會對藝人造成負面影響,我都會拒絕。我希望我的節目是乾乾淨淨,靠內容本身打動人心,我也相信真善美的東西永遠都不會過時。”

偏離宣傳中華美食的節目初衷,《中餐廳3》似乎也與閒適隨性的生活相去甚遠。而正如公衆對於《花少2》的刻板印象,之後市場的熱度,真的會證明這份略帶惡意的話題炒作,毫無副作用嗎?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