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莆田人注意了!因爲這個2人去世,1人截肢保命…

來源:武漢晚報、健康時報、南國早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說起海鮮,這應該是很多人的最愛

但在你享受舌尖盛宴的時候

可知道海鮮美食背後隱藏

一種在48小時內

可致人於死地的“無聲殺手”嗎?

鱸魚紮了一下中指

被送進重症ICU

近日,廣東的吳先生在買魚時,被一條鱸魚刺到手指的中指。手指立即出血,之後吳先生當場將手指的血擠了很多出來,不痛了就以爲沒事。到了當晚兩點三點開始發作,手指頭髮黑很痛,人又發燒發冷,於是立馬將吳先生送到重症ICU進行治療,並組織綜合會診。

入院的第二天我們馬上給他果斷做了一箇中指的截指手術,把整個中指都切掉了,切掉以後同時在ICU裏面進行血透,全身抗感染,專門採購了一些特殊的抗菌藥物過來治療。

據瞭解,這是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近來遇到的第三例海洋創傷弧菌感染病例,且前兩例患者都無法挽回生命。

他們都因此差點丟了命

類似事件還有許多

並且每年都有發生

其他媒體也報道過

● 處理太陽魚被刺傷不幸截肢

2017年1月,55歲的男性患者朱師傅在處理妻子買回的太陽魚時不慎右手被刺傷。

因爲生活中經常出現類似情況,所以患者和家屬並沒有重視。

但是,患者在第二天便開始出現了發熱,右手發腫發黑。

發熱後患者被家人送往醫院,但就在等候就診的時候,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繼而昏迷。

最終原本便患有肝病的患者被確診爲海洋創傷弧菌感染,隨即被進行了截肢手術。

只是洗了條魚,卻失去了半條手臂!

● 清洗螃蟹被扎致肝臟功能損傷

72歲的陳先生,在清洗螃蟹時不小心被紮了一下左手拇指,當時只是滲了一點血,於是就用紅黴素軟膏塗了一下傷口。

誰知幾天後,陳先生的左手拇指突然腫脹發黑,皮下積液流膿,整個左手掌及前臂紅腫發熱,疼痛難忍。

經過急診檢查,發現白細胞計數高,肝腎功能均受損。

還好經過了救治,最終度過“一劫”。

● 被蝦蛄紮了右指皮膚流膿壞死

64歲的譚先生平時身體還不錯,他在處理海鮮時不慎被活蹦亂跳的蝦蛄紮了一下右手手指,當時只是小小滲了一點血,譚先生覺得問題不大,也沒做什麼處理。

到了晚上,譚先生突然出現寒顫,發高燒到40℃,整個右手前臂及手掌都紅熱腫痛。送到醫院後,醫生對症用了各種抗生素,效果都不明顯,譚先生仍繼續發高燒,右手腫脹加重,皮膚都開始流膿壞死!

小小傷口爲何

就能把人害得這麼慘

下面這個

就是大多數類似事件的元兇

創傷弧菌

什麼是海洋創傷弧菌?

創傷弧菌(學名:Vibrio vulnificus,又稱海洋弧菌)被稱爲“海洋中的無聲殺手”,是一種棲息于海洋中的細菌,它爲全球重要的海洋致病細菌,與霍亂弧菌、腸炎弧菌並列爲造成人類感染疾病的三大弧菌。臨牀上常造成嚴重的敗血症及肢體壞死,過程相當迅速,且死亡率極高,甚至有研究發現,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時內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該細菌首例人感染病例於1979年報告,同年被正式命名。此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創傷弧菌感染病例,美國自1996~2010年累計報 告1600餘例;我國臺灣地區自2003~2010年累計報告近100例;丹麥、西班牙、韓國、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中國浙江等地也報告了感染病例。數字呈現出逐年增高的趨勢。

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助理教授、傳染病專家Amesh A. Adalja博士表示,創傷弧菌也可以通過身上開放性傷口、沾染被細菌感染的水而被傳染,但迄今爲止,攝入生海鮮是最主要的罪魁禍首。

美國Mead P.S等統計報告,在美國所有經食物途徑傳染的傳染疾病中,創傷弧菌引起的死亡最高。近年來報告因生喫牡蠣,引起的原發性敗血症,死亡率極高(70%),快速致死,多1~2天內死亡。

創傷弧菌感染症狀有哪些?

臨牀最常出現的兩種表現爲傷口感染以及原發性敗血病。而每年的5月到10月是該疾病的高發期。

創傷弧菌感染後患者會出現嘔吐、發燒、腹瀉、低血壓、腫脹和疼痛等症狀。臨牀醫師很難會想到本病。

如果傷口暴露在含有這種細菌的海水中,創傷弧菌會在傷口上繁殖,可能引發潰爛,甚至導致組織壞死。

哪些人容易感染

任何人都可能感染,但在高風險的族羣上,此類弧菌感染可以很快速的傳播,並導致嚴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發嚴重的壞疽。最後多功能臟器功能衰竭,短期內死亡。

高危人羣有酒精性肝硬化、肝病(包括原因不明的肝硬化)、慢性肝炎、酗酒、遺傳性血色(鐵)沉着病 、糖尿病、風溼性關節炎、地中海型貧血、慢性腎衰、淋巴瘤等。

有肝病等易感人羣感染後的表現,開始有發熱、皮膚髮紅,似被熱水燙傷樣改變,迅速出現紫癜,皮下病竈擴散極快,局部疼痛及並有低血壓等,出現上述表現多在1~2天內出現多臟器衰竭而死。

如果發現上述一些症狀,切記儘快送醫院治療。特別是有嗜酒習慣的人,一旦發現自己的雙腿出現紅腫、疼痛、淤青起斑等症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立即去醫院治療,爭取早發現早治療。

哪些感染途徑?

專家介紹,海洋創傷弧菌分佈極廣,很多海鮮都有,最常見的就是:

1. 海魚

2. 貝類

3. 蝦類

4. 螃蟹

...

一般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是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蠔、蝦、蟹、蚌類等海產及生魚片。

二是從皮膚上直接感染,如果身上有傷口,接觸到海水、貝殼或魚類,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人與人一般不相互傳染,因爲海洋弧菌是一種需要較高鹽分纔可生長的嗜鹽性弧菌。

周女士,61歲,諸暨人,2011年7月15日手指被鮭魚鰭刺到,感染創傷弧菌。一夜之間手臂腫爛 慘不忍睹。

還讓不讓人好好喫海鮮了!

喫!

小心,就不會中招!

小編提醒

小心碰

抓海鮮或處理海鮮時,避免被鉗傷、刺傷,養成戴手套的習慣。

如有暴露的創口,儘量不要接觸海水。如創口已經碰觸海水或在海水中浸泡,要儘快用大量清水沖洗傷處。如已出現全身不適,傷口明顯紅腫,必須到醫院就診。

對於老人、孩子、孕婦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等免疫力較弱的人羣來說,儘量不要接觸帶刺的海鮮。

小心喫

儘量不要生食海鮮,尤其是貝類。

蒸煮貝類,要湯水沸騰超過5分鐘,不喫殼未張開的貝類。

貝類食品烹調後及時食用,剩餘部分密封冷藏,下次喫時要煮透。

出現問題及時就醫

對皮膚有發紅出現類似燙傷樣表現,也就是皮膚髮紅局部出現水泡,又有喫生海鮮、皮膚被海鮮剌破或海邊作業等,要儘早到醫院診治,不要等到皮膚小泡出現紫癜纔去就診,後者往往皮下已大片壞死,搶救非常困難。

不要恐慌,只要注意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是可以防治的。目前,醫院臨牀對該海洋創傷性弧菌的治癒率已在80%以上。

重要通知!

微信近期進行了一次大改版

想要第一時間查看完整精彩內容的朋友

快來一起把大莆田網

星標(置頂)吧~

非常簡單!

點擊本文標題下方的小藍字

大莆田網

然後點擊右上角的 ···

最後點 設爲星標 就ok啦!

小編一直在這裏等着大家

切記

有傷口就不要觸碰海鮮了!

海產品應高溫煮熟後再食用

一起點個提醒的大拇指!

你都花了·  來閱讀

點個再走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