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結核病最常見的是肺結核,但結核分支桿菌會影響的器官並不僅僅是肺部。結核感染後不及時治療,極有可能造成女性生殖器結核,易引起某些併發症,可能包括不孕症。

今年3月24日是第29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爲,縮短治療週期、有效治癒結核病患者是一項重要應對手段。

結核病又稱“癆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人體除頭髮、牙齒和指甲外的其他臟器都可發生結核病,其中肺結核是主要病症。

張文宏表示,結核病一旦發病,90%的病竈會集中在肺部,產生髮熱咳嗽甚至是咯血的情況,整個肺部將會被嚴重破壞。而且結核病菌也會散佈在其他臟器,引起嚴重的併發症,這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這個(結核分枝桿菌)像香腸一樣的東西,看起來人畜無害,實則暗藏殺機。”張文宏在一場科普節目中說,“一到四微米的長度使得它可以飄浮在空氣中,通過空氣媒介進行傳播。當它進入我們的身體後,強大的巨噬細胞將會發起首次進攻,但無法將其根除,於是結核分枝桿菌便進入了潛伏期,結核病的潛伏期長短因人而異。”

他還稱,雖然結核病最常見的是肺結核,但結核分枝桿菌會影響的器官並不僅僅是肺部。結核感染後不及時治療,極有可能造成女性生殖器結核,易引起某些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中可能包括不孕症。

張文宏解釋道:“結核病引起的不孕不育,如果接受輔助生殖前的篩查,可以幫助不孕不育的人羣提早發現,提早治療。許多活動性結核病患者在治療後能夠恢復生育能力。”

他還稱,增強免疫力是應對結核病的關鍵“武器”,在補充營養後,結核病的發病率可以大幅下降,因此,通過保證充足的營養來維持健康是最佳選擇。

根據WHO發佈的《2023年全球結核病報告》,2022年全球約1060萬人罹患結核病,130萬人死於結核病,結核病仍然是全球僅次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第二大單一傳染源死因,造成的死亡患者例數幾乎是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的2倍。

WHO數據預估,全球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經感染結核桿菌。大約5%至10%的結核病感染者最終會出現症狀並發展爲結核病。

在我國,2022年結核病估計發病患者爲74.8萬例,佔全球所有發病總數超過7%,位列全球第三。但我國結核病患者死亡例數顯著下降,與2015年相比,2022年結核病估算死亡例數 (包括HIV陰性和HIV陽性) 下降了29%。

目前結核病沒有成人可用於預防的疫苗。新生兒接種的卡介苗降低了結核病的發病率,並且使重症的概率大幅降低,卡介苗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但張文宏表示,卡介苗雖能預防結核病,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保護作用會逐漸減弱。

針對過去結核病發病緩慢,服藥週期長帶來的治療依從性低,以及停藥、復發導致的耐藥性等挑戰,張文宏團隊進行了多項結核病短程治療方案的研究,將此前耐藥結核2年的治療週期縮短到6至9個月,將普通型結核病的治療週期縮短到4個月,探索出可及性更高、更符合中國人藥物代謝特點的本土方案,加快結核病消除速度。

當前,多重原因導致了耐藥結核出現,從全球來看,部分新藥物也出現了抗藥性。如何破解結核病耐藥問題與藥物研發困境?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主任丁勝認爲,加速研發抗結核創新藥物至關重要。新的藥物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提升,例如服用便捷、毒副作用小、患者依從性高、針對靶點效果好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