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隨着 2012 年 Kodak 的一份破產聲明,膠片最後一次出現在大衆的視野,除了少數膠片迷的一聲嘆息,對於大衆來說好像只是本就分手的一段感情,補了一份正式的通知而已,人們看着手機“哦”了一聲對膠片時代的終結道了別。

  當人們的手機鏡頭不斷的升級,單攝到雙攝,AI 開始介入到你的拍照,像素數在爆炸,清晰到可以數毛,但是我們好像越來越少認真的去拍一張照,我們粗暴的用劣質濾鏡直接糊在電子數據上,迫不及待的上傳朋友圈...

  差不多的濾鏡,差不多的磨皮,差不多的朋友圈,漸漸的時尚攝影圈也開始厭倦,被數碼鏡頭各種包圍的 IDOL 也開始選擇用塵封的膠片機去記錄自己的生活。

  或許這就是你的 IDOL 們使用膠片的理由,請不要再跟風把它當做炫酷的飾品,而嘗試着去理解這股時尚圈的膠片復興,跟隨你的 IDOL 開啓你的膠片視界。

  陳冠希

  RICOH GR

  EDC 曾經在 INS 裏曬出過的他膠片裝備,是她的女友秦舒培和她的媽媽送給他的禮物。

  或許對於攝影愛好者提到 RICOH 理光就會想到森山大道這位日本的傳奇街拍攝影師,對比強烈的黑白照片是他的風格,而對於各位潮牌愛好者我只想告訴你們:各位心中的裏原宿大佬同樣也是 RICOH GR 的粉絲,瀧澤伸介、藤原浩、NIGO 均人手一部 GR 的數碼相機隨身。而我們今天重點說說 EDC 的這兩部 GR 膠片時代的相機。

  GR1V

  這是 RICOH 理光的最後一部膠片相機,也是他的集大成之作。它搭載了一顆 28mm f/2.8 定焦鏡頭,可以說這枚鏡頭就是理光的標誌。最近對焦距離僅有 0.35m,是定焦相機中的佼佼者,當你熟悉了RICOH 的 SNAP 的模式後,或許他就成爲了你身體的一部分,是你手臂與眼睛的延伸。

  ▲ Image: ins@saopaulokim

  ▲ Image: ins@_crazyp

  GR21

  這在 RICOH 家族裏是一個異數,在整個全自動旁軸膠片相機界也是一個異數,因爲他是唯一一部搭載了 21mm f/3.5 的鏡頭的全自動旁軸相機,也是森山大道的御用相機,有着傳奇的光環附身又是獨一無二的鏡頭焦段,當年發售價摺合人民幣就是破萬,現在市場上的二手價格也在 8000 元左右。

  ▲ Image: [email protected]

  余文樂 / G-Dragon

  CONTAX T3

  這部由京瓷公司生產並由保時捷設計的相機,有着一顆蔡司製作的地球上最好的 35mm f/2.8 鏡頭,整個相機的外殼由鈦金屬製成,快門按鈕是螢石製成,除去它頂級的光學素質之外,外觀稱爲藝術品也不爲過,怪不得受到了潮流界大咖的青睞,比較常見的是香檳色和黑色。

  這部相機讓我與 GD 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是我與他宿命之戰的起源,開個玩笑~

  這部相機當初發售價便是 98000 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也要 7000 餘元,我在 2010 年長草時二手市場的價格爲 4000 餘元,對於剛工作的我這個價格超出預算太多,就這麼望梅止渴的過了幾年,權志龍社交媒體上的一句“MY T3 LIFE”徹底擊碎了我的念想,接下來 6 叔也是頻頻在 INS 上曬出這款相機。從此 T3 從 4000-6000 元的價格一路飆升至 11000 元。

  一些攝影論壇的愛好者氣急敗壞,直指這些 IDOL 和粉絲不懂攝影,擾亂市場,其實憑心而論,GD 的一些照片我還是很喜歡的,構圖很有靈氣,比自認爲專業的攝影愛好者們拍的好太多了。

  ▲ G-Dragon 作品

  水原希子 / 黑島結菜

  CONTAX T2

  ▲ 上:水原希子 / 下:黑島結菜

  曾經我在 CONTAX T2 與 T3 之間糾結不清,好像我小的時候就常常思考我到底是該考清華還是該北大,日常享受着這份糾結的痛苦,直到...... T2 的價格從我糾結時的 2600 元到了現在的 5500+,我再也不糾結了。

  KIKO 對於 T2 可謂是愛不釋手,車上,鏡子前,化妝間,各種生活場景都有着這部相機的身影。

  其實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有兩個 KIKO,一個是數碼鏡頭前的她——COOL GIRL 的 KIKO,還有一個就是 T2 這部膠片相機下的她,區別於雜誌上的精心修圖,四平八穩的構圖,她在膠片相機下記錄的生活則是古靈精怪,打破一切與之相對的數碼精準構圖。甚至連失焦也是一種美。

  ▲ 水原希子作品

  而另一位演員黑島結菜同學則用這部相機拍出了沖繩的詩意,看着她在 INS 上傳的作品如喝着一杯杯放着冰塊的泡盛酒,甚至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海風,一回神纔想起,她大學本就是攝影專業。

  ▲ 黑島結菜作品

  小松菜奈 / 余文樂

  FUJI 一次性膠捲相機

  ▲ 小松菜奈和她的一次性相機

  ▲ 余文樂和他的一次性相機 MADNESS 合作款

  我們的 IDOL 有沒有用廉價的膠片相機呢?可能是在看到以上的相機後大家迫切想問的一個問題。

  自然是有,而且極其“庶民”的一次性相機,這是一臺 FUJI 1986 年推出的產品,塑料的外殼和閃光燈,內含 27 張/卷的膠捲,至今日本的街頭和淘寶均可 65 元左右的價格買到。是潮人和潮牌爭先推出合作款的熱門產品,比如 MADNESS、FR2 均推出過合作款。

  ▲ 小松菜奈和 FUJI 推出的合作款

  不要因爲它的廉價而否認它的出片,小松菜奈用這部一次性相機拍出了諸多優秀的作品。

  筆者竊以爲,少女和廉價相機這是天然的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你的身份是少女,所以用廉價膠片相機拍照,或者你是攝影師,你在拍一位用着廉價相機的少女,這都是很好的內容和形式,另外讓我有這種感覺的一位天才少女攝影師就是PETRA COLLINS,她用着各種膠片相機拍攝着少女寫真,甚至奢侈品,來表達她24歲少女的觀念。

  ▲ 小松菜奈作品IMAGE:ins@konichan7

  二階堂富美

  富士月光機

  二階堂富美可謂是演員中將愛好發展爲職業的一個代表,《Nylon》雜誌曾經有一個她拍攝她的 6 位朋友的企劃,並且推出了多部攝影寫真集,還辦了個展,而拍攝花絮裏她所用的這部膠片相機就是富士的月光機,全稱爲:FUJIFILM NATURA CLASSICA。

  爲什麼叫做月光機,當然不是每個月會讓你月光的意思拉,而是他擁有 f/1.9 的超大光圈,配上富士的 ISO1600 的高度卷,那麼不需要閃光燈晚上也可以拍攝的意思。

  ▲ 二階堂富美寫真展

  村上虹郎 / 伍佰

  MINOLTA TC-1

  ▲ 村上虹郎和他的 TC1

  提起村上虹郎,各位可能不一定認識,提起他的父親村上淳,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一定看過他作爲模特的 WTAPS 的 LOOKLOOK,村上淳自己就非常愛攝影,他的兒子也繼承了他的攝影天賦。

  ▲ 村上虹郎的父親 村上淳

  村上虹郎經常用的一部膠片相機便是 MINOLTA TC-1。這部相機可以說是全自動相機裏最小巧的相機,精巧的如同一個首飾盒,日本相機工業最極致的代表,全鈦金屬機身,搭載了一枚焦段28MM,光圈F3.5的鏡頭,成像頂級,缺點就是由於集成度太高,很容易損壞,維修成本高昂。

  在 INS 上村上虹郎經常上傳他的攝影作品,他的作品充滿了閃光燈的直閃,給人的感覺彷彿先鋒的電子樂。

  ▲ 村上虹郎作品IMAGE:ins@rainbowmusix

  另外一位我們很熟悉的搖滾歌手也是 TC1 的擁護者,他就是伍佰。伍佰說自己的攝影是救贖,用自己曾給歌迷簽過的一句詩可以很好的概括:我是街上的遊魂,而你是聞到我的人。伍佰從來不會爲構圖所束縛,強調拍的是個人的感受,所以拍照從來都是一個人。

  ▲ 伍佰的影集(上)和影展(下)

  瑛太 / 齋藤工

  LEICA M7

  ▲ 上:瑛太 / 下:齋藤工

  LEICA M7 這部相機比起我們今天的主題便攜 PS 機大了很多,而且是部手動相機。但是考慮再三依然將他選入,爲什麼?因爲這部相機的兩個使用者我非常的喜歡,而且爲我們帶來了很多精彩的攝影作品,實在無法割捨。

  瑛太在GINZA雜誌裏有一個攝影專欄《年下男》,專門拍你們的 IDOL,完全不同於時裝大片的硬照,彷彿帶我們走進了這些 IDOL 的私生活,可能這就是膠片的親切感和瑛太本人性格的天然契合。

  ▲ GINZA 年下男專欄裏的 永山絢鬥

  ▲ GINZA 年下男專欄裏的 瀨戶康史

  而另外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齋藤工,也在雜誌《FIGARO》上開辦了他的連載專欄“活動寫真館”,裏面連載他用黑白膠片拍攝的上戶彩、淺野忠信、中川大志、巖田剛典、健太郎等演員。

  ▲ 齋藤工拍攝的淺野忠信

  筆者的膠片相機

  HEXAR AF

  在我接連遭受 CONTAX T2 和 T3 的打擊後,便開始考慮除了這兩個之外,3500 元以下我還能買到什麼便攜 PS 機,首先考慮到人像是我的愛好,那麼可能我會需要大光圈,然後就是旅行的時候我可能會偷懶只帶這一部相機,那麼又要兼顧人文,那麼這部相機的焦段最好在 35-50 之間,最後選中了 HEXAR AF 這部相機,國內譯爲巧思。

  ▲ Image: ins@mayinsheng

  這部相機搭載了一枚 35mm f/2.0 的大光圈鏡頭,有着明亮巨大的取景窗,這一點在拍照時帶來的愉悅感是很重要的,還可以全靜音拍攝,是一把鋒利的“靜音之匕”,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大,不是很方便的放在口袋裏,另外一方面就是他的快門速度最高只支持 1/250 秒,這就造成了晴天可能只能上低 ISO 的卷,不過由於我基本都是 50-200 的卷,問題倒不是很大。

  今年去了一次高松,就是不想帶我的數碼器材,輕裝上陣,一部巧思一個人直接就出發,至今還是很懷念一個人在內子,在下灘站,只需要看風景,舉起相機,一天說不了十句話的獨處時刻。不得不說一個人一部膠片相機的旅行是上癮的。回來後等待沖洗直至看到成品的過程彷彿又將你的旅行進行了延長。

  ▲ 直島 Image:ins@mayinsheng

  ▲ 高松港 Image: ins@mayinsheng

  ▲ 下灘站拍的路人 Image:ins @mayinsheng

  ▲ 下灘站請日本妹妹幫我拍的 Image: ins@mayinsheng

  ▲ Image: ins@mayinsheng

  有誠意的文章背後自然是有趣的人,快關注作者本人吧,裏面有更多好看的照片,他的私服照也很有型!

  INS: mayinsheng

  Weibo: 馬寅生-青衫摺扇

  「品味不能一天養成」

  訂閱我們,發現更懂生活的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