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唐·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爲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由來

陽曆時刻:2018年10月8日 16:14:37

陰曆日期:八月(小) 廿九 星期一

開始時刻:2018年10月8日 16:14

結束時刻:2018年10月23日 19:22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至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到了寒露,中國各地已全面進入秋季。北方是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天冷露寒;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而東北和西北地區,則四野蕭瑟、時見早霜,即將或已經進入初冬。

寒露·三候

一候 鴻雁來賓

白露節氣開始,鴻雁大舉南遷。“雁以仲秋先至者爲主,季秋後至者爲賓”,此時南遷的鴻雁應爲最後一批,所以稱之爲“鴻雁來賓”。

二候 雀入大水爲蛤

“蓋寒風嚴肅,多入於海,變之爲蛤”,天氣寒涼,雀鳥都躲藏起來,古人便以爲海邊的蛤蜊都是由消失的雀鳥變化而來。鳥雀入大海化爲蛤蜊,飛物化爲潛物,這是古人感知寒風嚴肅的一種說法。

三候 菊有黃華

“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在深秋天寒的時節,菊花遍地開。“華”是花,草木皆因陽氣開花,獨有菊花因陰氣而開花,其色正應晚秋之時。

寒露·習俗

登高

此時,我國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衆多的遊人。

觀紅葉

詩云,“霜葉紅於二月花”,說的正是這個季節的美景。登高而望,極目遠眺,層林盡染,秋風颯颯,黃護葉紅。金秋滿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時節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賞花、喫螃蟹、釣魚的好時節。由於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鬥蛐蛐兒

秋風起,鬥蛐蛐兒。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鬥蛐蛐兒的高潮期。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喫母蟹

俗話說“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喫母蟹的最佳季節。

喝寒露茶

寒露前後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後四天所採之茶,謂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爲最佳。

寒露·養生

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

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

早睡早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秋天是“陰氣重,陽氣衰”的季節,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

寒露灸

在寒露節氣前後施以“寒露灸”,收斂陽氣使陰精潛藏於體內,防禦慢性病的復發。

“艾灸足三里,勝喫老母雞”。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脛骨前嵴外側一橫處。中醫認爲足三里穴爲胃經之要穴,經常艾灸足三里能起到調脾胃、調氣血、具有補虛、健脾的特殊功能。

早鹽晚蜜

在秋天裏,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發現皮膚越來越乾燥,不少人以爲,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養陰防燥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涼燥”症狀,即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寒露時節,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飲食上少喫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食品,宜多喫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蔘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喫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爲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蔘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喫些紅棗、蓮子、山藥等。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溼度,注意補充水分。

寒露·食譜

雙耳冬菇

【食材】水發銀耳、木耳、冬姑各100克,精瘦肉150克,雞湯適量,黃酒、香油、鹽、澱粉各少許。

【做法】將上料摘好洗淨放鍋內,置火上,用雞湯或精瘦肉湯爆燉熟透時,適入鹽、黃酒、香油少許再調入澱粉汁,待湯汁黏稠明亮時即可。

【功效】益氣、滋陰、止血。體弱消瘦、低熱者及出血病患者食用尤爲適宜。

蓮藕花生肋排湯

【食材】老藕一節,肋排一根,姜兩片,紅衣花生50克,蓮子30克(想安神效果蓮子可多放)。

【做法】先將蓮藕外皮清洗乾淨,連皮切滾刀塊,放入淡鹽水或微量白醋水中浸泡10分鐘。新鮮肋排直接放在流動水中浸泡,或者在水中浸泡沖洗三次備用。

煲鍋中放入足量的水,將肋排,紅皮花生放入,大火煮開,不斷撇掉浮沫。放入切好的蓮藕,轉小火慢慢煲到蓮藕肋排熟爛,最後加適量鹽調味。

【功效】藕熟喫,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煲湯中放入一些蓮子。可以起到益血補髓,安神健腦的作用;

女性喫藕能夠達到調血、補血,紅潤面色的效果;藕還可以清肺止血,是肺結核病人的最佳食品。

西芹南瓜炒百合

【食材】南瓜、百合、西芹、鹽、雞精、植物油。

【做法】西芹洗淨削皮,去掉老筋後切段,南瓜去皮去瓤,切薄片。鍋內燒開水,放入南瓜焯水,水開後撈出,將焯好的南瓜控幹水分。

鍋內放油,放入西芹翻炒,西芹炒至斷生後加入南瓜一起翻炒。南瓜西芹炒熟時放入百合,加入鹽和雞精調味,翻炒均勻後出鍋。

【功效】西芹具有降血壓、鎮靜、健胃、利尿等功效。百合是秋季潤肺去燥、止咳化痰的佳品。

南瓜健脾養胃,不僅是護肝、預防胃炎,治夜盲症的理想食材,還有中和致癌物質,使皮膚變得細嫩,預防和緩解糖尿病的作用。

月季雪梨銀耳羹

【食材】月季花三朵、貝母5克、雪梨2個、銀耳50克、冰糖100克。

【做法】月季花洗淨,貝母用醋浸,雪梨切片,銀耳泡軟時去掉硬根。鍋內加水,放人梨、銀耳、貝母、冰糖,煮半小時,加入月季花稍煮片刻,隨意飲食。

【功效】益氣、滋陰、止咳,適用於肺虛咳嗽、短氣乾咳等症。

文字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

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