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明哈爾濱】哈爾濱:一部電話連接66個“親人”

只要按一個電話鍵,就有人買菜送糧到家、上門理髮,還有醫生帶着儀器上門免費做體檢……獨居殘疾人李雲和有一部神奇的電話——

一部電話連接66個“親人”

“有事兒打電話”,對常人來說就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客套話,可對於南崗區新春街道辦事處虹橋社區殘疾居民李雲和來說,卻是一句含着情、浸着愛、透着暖的最實用、最掏心窩子的貼心話。

車禍讓李雲和無法正常行走,眼睛幾乎全盲。衣櫃上貼着的親戚朋友的電話號碼漸漸都打不通了。目前,李雲和用手摸着牀頭那部普通的電話對記者說:“現在我雖然獨居,但我這電話可是萬能的,電話線的那頭可有我66個‘親人’呢!兩年來,我不管有什麼事,只要拿起電話隨便按一個電話鍵,他們就來了。”

大貨司機車禍後親疏鄰幫

15年前,39歲的李雲和是個大貨車司機,是家裏的頂樑柱。一場車禍,讓這個原本美滿的家庭徹底破碎了。李雲和小腦摘除,無法正常行走,更無法下樓,眼睛幾乎全盲,不能獨立生活。妻子離他而去,他和母親、女兒靠着低保金生活。車禍後那兩年,還有親戚來看他,但漸漸地就沒人來了。李雲和眼睛不行了,他就讓女兒把親朋好友的電話號碼寫在紙上貼在衣櫃上,萬一有事好應急。可後來這些電話都打不通了。

幾年前,母親去世了,女兒又在外地上大學,李雲和的生活就一直是好心的鄰居戈阿姨幫襯着。缺個油少個米,戈阿姨都幫他買。戈阿姨家做什麼好喫的都帶他一份。這兩年,戈阿姨的年紀大了,照顧李雲和有些力不從心,戈阿姨找到虹橋社區黨支部書記宋春豔求助。從那時起,照顧李雲和的接力棒就傳到了宋書記的手中。

社區成立服務隊接力照顧

2016年,李雲和的女兒大學畢業後,想去南方闖一闖,請社區幫忙照顧李雲和。宋書記說:“他女兒寫了一份委託書給我們,她說要在南方打拼幾年,等紮下根再把父親接過去養老。”從那時起,爲了更好地照顧李雲和,虹橋社區的黨員幹部就組成了一支委託接力服務隊,專門負責照顧李雲和的生活。多年來,社區把李雲和照顧得很周到,留在社區的李雲和女兒電話一直沒用上,女兒多次想回來看李雲和都被他勸住了:“孩子孤身在安徽打工不容易,我這邊生活有着落,不想讓孩子爲我分心。”

宋書記在社區附近的超市給李雲和辦了張儲值卡,每次幫他買東西都有詳細記錄。李雲和放心地把自己的身份證、房產證、戶口本都放在宋書記那兒,讓她幫着管理。家裏的物業費、水電費、各種瑣事都由委託接力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幫着打理。宋書記說:“雖然這些卡的名字是李雲和,但聯繫電話全都是我的。”“隔天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就給我買些菜和乾糧送來,如果我想喫點可口的,只要打電話給社區,社區馬上派人給我買好送來。每兩個月宋書記都來給我理髮,每週黨員志願者都來給我收拾家務,每季度社區幹部幫我買一次藥,每半年社區醫院的大夫就帶着儀器來我家給我檢查一次身體……家裏的大事小情,都有人幫我張羅。”李雲和不停地說着,因車禍變形的臉上一直掛着笑。

一按電話“親人”馬上到

“宋書記曾幫我給我的親戚打過好多次電話,可電話都打不通了。我眼睛又看不見,自己打電話也費勁,兩年前社區就給我買了一部電話,我按任何一個鍵都能找到社區的人。1是書記,2是主任,3是小王,4是小張……9是社區辦公電話。”李雲和如數家珍地跟記者講着電話鍵對應的人,右手不停地撫摸着電話的每一個按鍵。或許,對於李雲和來說,電話的每一個按鍵不僅是一個人,每一個按鍵的撥出都能幫他解決困難,更能讓他體會到關懷、安慰和久違的親情。

一次李雲和想拿櫃子上的東西時不小心摔了,頭磕在了桌角上,他馬上拿起電話隨便按了個鍵子,3秒後電話那邊傳來宋書記的聲音。5分鐘後,宋書記就帶人趕來幫他處理傷口,還請了社區大夫到家裏來診治。給李雲和送菜的社區志願者聽見他咳了兩聲,馬上下樓買止咳藥送上來;早上聽李雲和說想喫麻花了,午休時社區幹部就買好送去;每一個年節都會有不同的“親人”來陪他一起過節。兩年來,李雲和的身邊始終沒離了“親人”的關懷,他的“親人”也從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66個人,他的“親人”有黨員志願者、社區志願者,還有大學生志願者。隨着委託接力服務隊隊員的增多,他們的服務對象也從李雲和一個人擴大到轄區的50多戶低保戶,成爲了他們的“親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