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樓市不平靜! 社交媒體上傳出多地疑似因樓盤降價而引發的糾紛事件。

看到自己尚未入住的房子價值大幅縮水縱然心痛,但是拉橫幅維權、打砸售樓處,這樣的做法就是明智的嗎?就能獲得最大利益嗎?

針對樓盤降價,有分析人士指出,除非當事人簽署購房合同時約定了合同解除事由,比如“約定如果在一定期限內降價,開發商就構成違約。”否則業主要求補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買房子毫無疑問是一個市場行爲,購房者在簽訂購房合同時,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僅限於開發商保質保量把售出房產,業主以定價支付,未來的價格波動的風險應該由業主來來承擔。

樓盤降價引發糾紛 降價就維權是否合理?

前幾年樓盤持續漲價,有的樓盤一次提價就可以達到20%,三個月甚至可以翻番,業主也從來沒有將溢價部分還給開發商。

事實上,開發商無論漲價還是降價,對已購房業主都不構成傷害。因爲當初成交價是雙方認可、市場認可的。

一旦房產貶值就要求開放商補償,這根本不是維權,而是不願意承擔風險的耍賴、悔棋。

對於業主的維權行爲,法律專家指出,對於高價購房者提出的“退差價”或“退房”的說法,從法律上判斷難以成立。如果開發商在履行合同上沒有問題,很難要求退房或退差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