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授銜時,很多開國將帥都會說這樣一句話:想想那些犧牲的烈士們,我已經夠幸運的了,授不授銜,授什麼銜,都行。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位何坤,當年他當軍長時,開國上將張愛萍還只是他手下的一個小隊長。

張愛萍說:這是我一生中最慘烈的一戰,全軍只剩下三個人

(圖:何坤雕像)

在上世紀30年代初,我們都知道江西瑞金有中央蘇區,其實還有很多地區也存在着紅軍隊伍,孤立作戰,面臨着更加艱苦卓絕的鬥爭,比如在江蘇如皋地區就曾經存在過一支紅軍——紅十四軍,創始人就是何坤。

何坤1898年生於湖南永興,考入過黃埔軍校,參加過廣州起義,兵敗被俘後,還憑藉少年時練的武功,率領大家成功越獄,經歷非常傳奇。

1930年,何坤領導一批工農赤衛隊,組建了紅十四軍,成爲江蘇地區唯一被列入紅軍正式序列的地方部隊。

紅十四軍雖然名稱是軍,但實際上只有1500多人,僅是一個團的規模,其實這在當時很普遍,目的就是爲了培養革命種子,別看規模小,隨時可能迅速擴張,同時也擴大聲勢。

張愛萍說:這是我一生中最慘烈的一戰,全軍只剩下三個人

當時,江蘇、浙江都是國民黨勢力最強大的地區,地方反動地主武裝也非常猖獗,所以紅十四軍面臨的困難是非常大的。但紅十四軍毫不畏懼,經常向敵人發起進攻,屢戰屢勝。

在江蘇如皋有個老虎莊,是敵人的一個戰略據點,建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和炮樓碉堡。紅十四軍決定拔掉這個據點,鼓舞江蘇地區的革命聲勢。

但是,這個據點的防禦實在太嚴密了,火力非常猛烈,紅十四軍一連發起幾次進攻,傷亡都很大。

何坤抬頭一看,只見敵人炮樓頂端並排放着一排機槍,居高臨下,個個都噴吐着火舌,紅軍被它們殺傷衆多。何坤知道,必須要找到一個射擊點,壓制住敵人的火力,掩護戰友衝鋒。

他環顧四周,看到山坡上有一個草垛子,就端着機槍衝了上去,想據此向敵人射擊。可是,等跑到草垛子下面才發現,這個草垛子太高了,又沒有東西墊腳,根本夠不到上面。

何坤正着急時,一個紅軍戰士跑了過來,何坤一看,是二隊隊長張愛萍。

張愛萍說:這是我一生中最慘烈的一戰,全軍只剩下三個人

原來,張愛萍見軍長親自上陣,不放心,就追了上來,想保護何坤,不讓他冒險。

面對張愛萍的勸阻,何坤咬着牙說:“我不能看着這麼多年輕戰士犧牲還袖手旁觀,必須要除掉這個炮樓!”

張愛萍見軍長這麼堅決,也二話不說,就伏下身,讓何坤踩着他的肩膀,上去射擊。

就這樣,何坤踩上張愛萍的肩頭,終於可以瞄準敵人進行射擊了。

張愛萍說:這是我一生中最慘烈的一戰,全軍只剩下三個人

何坤的射擊,迅速壓制住了敵人的火力,戰士們趁此機會,又向敵人發起了新的衝鋒。

但是,很快,張愛萍就聽不見頭頂那激烈的射擊聲了,喊了幾聲,也不見回應,張愛萍心裏發冷,連忙把軍長扶下來,卻發現,何坤軍長的頭已經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壯烈犧牲了!

其實,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犧牲的遠遠不止何坤一人,實際上,紅十四軍經此一戰,只有張愛萍等三個人倖存,其餘的人全都犧牲了!

直到晚年時,張愛萍每次回憶起這次戰鬥,都會眼含熱淚,說這是他經歷過的最慘烈的一戰,永遠忘不了何坤軍長和全軍的弟兄們。

試想,如果何坤軍長沒有犧牲的話,必定會在以後的戰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到了1955年授銜時,至少開國上將是跑不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