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尿尿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是,尿液的顏色卻隱藏着重要的健康信號。最近天氣回暖,寶寶活動量增加,很多寶媽開始擔心寶寶"上火"了。

"寶寶尿黃偏少,是上火了嗎?""最近無故發熱,一尿就哭,有什麼問題啊?"今天我們就一本正經的來聊聊"一泡尿"中隱藏的健康信息。希望家長們勤加觀察,一旦有問題提早發現並及時就醫,減少寶寶痛苦。

什麼樣的尿是正常的?

無色透明或淡黃色,在空氣中放置一會兒後,會有些許沉澱,且寶寶在排尿過程中,無任何不適感。年齡越小的孩子,排泄代謝會越旺盛,所以尿量和次數會比較多。只要孩子精神狀況、尿液的顏色在正常範圍內就不用擔心了。

這些顏色,代表寶寶生病了

黃色:這其實就是有熱症的典型症狀,也就是俗稱的"上火"了。這個火一般是由於水喝的太少、喫了熱性的食物或者積食生熱造成的。

濃茶色:胡蘿蔔、蜜柑或是橘子這類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會使孩子的尿色呈現出棕黃色。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小便發黃,新生兒黃疸的可能非常大。如果寶寶同時有出現發燒、乏力、噁心、嘔吐食慾明顯的減退,要警惕是否是肝炎、膽道疾病或是溶血性疾病。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白色:尿尿呈現乳白色,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裏,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乳白色的膿尿可能有感染存在。需要儘快去醫院檢查。

渾濁、偏紅:泌尿系統疾病如尿路感染、結石。一定要儘快就醫,讓醫生進行詳細的判斷。

孩子得了尿路感染該咋辦?

很多老人會說:"尿路感染後多給娃喝水,就能自愈了。""反正家裏還有之前尿路感染配的藥,先給寶寶用用看。"爸媽們,千萬別亂來!得了尿路感染,最重要的是早治療!而且尿路感染不會自愈,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出現感染進一步加重,出現腎盂腎炎、敗血症等,甚至導致腎臟損傷,那就悔死了。

尿路感染常見表現爲:尿頻、尿急、尿痛。寶寶除了無故發熱這一明顯症狀外,有以下異常症狀時,要及時就醫。

● 尿尿次數增多,但每次尿量不多;

● 已能控制小便,但又出現排尿不可控;

● 寶寶的陰部出現尿布疹,尿布上有臭味。

如何預防尿路感染?

● 勤換紙尿褲

這點很重要。長期兜着髒髒的紙尿褲,屎、尿沒得到及時清理,一股腦兒囤在紙尿褲中。這些排泄物中的細菌很容易鑽到寶寶的生殖器中,引起感染。

● 正確擦屁股

給寶寶換紙尿褲或者寶寶便便後,應該從生殖器向肛門處給娃擦屁屁(特別是女寶寶),減少細菌進入生殖器的機會。特別是準備入園的寶寶,媽媽最好提前教會孩子正確擦屁屁。

● 穿棉質內褲

已經戒了紙尿褲的寶寶們,要給他穿透氣的棉質內褲,千萬別選尼龍、化纖材質內褲。這能讓小屁屁保持乾爽,也阻礙了細菌大量繁殖。

● 多喝水

平時讓寶寶多喝水,充分攝入瓜果蔬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能多排尿沖走細菌,還能預防便祕,減少尿路感染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