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6月,賽曼的研究團隊在Cortex發表文章,定義心盲症(Aphantasia)是一種「無法自由使用視覺心像能力」的認知缺陷,並且推論心盲症可能是一種神經認知功能的特殊狀況,和先天面孔失認症(congenital prosopagnosia)、共感覺(synaesthesia)等認知障礙相似。無論是高爾頓的研究還是現階段塞曼教授採用的視覺心像生動程度表(VVIQ),都還存在爭議,心盲症並未最終揭開謎底。

看得見的盲人——心盲症你還能記起初戀的臉嗎?最後一次見面,Ta穿的是白色襯衣還是灰色高領毛衣,你還記得嗎?

事實上真不是每個人都想得起。英國艾克斯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認知行爲神經學教授賽曼(Professor Adam Zeman)發現,人羣中約有2%的人缺“心眼”(mind's eye)。截至2016年,我國人口總數爲13.79億,也就是說,可能有近2800萬人無法在腦/心中描繪事物的影像。

2005年,65歲已退休的建築物稽查員MX(化名)找到塞曼教授,稱自己在一次手術後失去了在腦內描繪圖像的能力。隨後MX接受了一系列記憶力和視覺相關測試,測試結果顯示MX的記憶力和人臉識別(facial recognition)能力沒有任何異常,然而當被要求回憶“臥室有幾個窗子的時候”,MX這樣說道,“我一輩子都在和人解釋,即使是早上纔剛從房間裏走出來,我就是沒法在腦海中想象出房間的樣子。但是我知道事實,我知道窗戶在哪裏。”

2010年,賽曼接受科普雜誌《發現》(Discover)記者季默(Carl Zimmer)的採訪,提到MX的案例。文章登出後很多人聯繫到賽曼,稱自己也有相同的症狀。賽曼通過郵件發出一份心理學家馬克斯(David Marks)於1973年發表的視覺心像生動程度量表(Vividness of Visual Imagery Questionnaire, VVIQ)。賽曼最後收到21個心盲症的案例:他們的VVIQ量表指數普遍偏低,多爲男性,且都是進入青春期後才發現自己視覺心像能力的欠缺。 “菲利普 男 多倫多 42歲攝影師 已婚 想不出妻子的臉”,當他想起一張臉的時候,腦子裏只會蹦出一個理性概念,而非形象的圖片。

2015年6月,賽曼的研究團隊在Cortex發表文章,定義心盲症(Aphantasia)是一種「無法自由使用視覺心像能力」的認知缺陷,並且推論心盲症可能是一種神經認知功能的特殊狀況,和先天面孔失認症(congenital prosopagnosia)、共感覺(synaesthesia)等認知障礙相似。

同年曾在探索雜誌上介紹賽曼團隊心盲症研究的記者季默,在讀者圈更大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出相關報導,賽曼團隊因收到了近千個心盲症案例。

2017年9月,塞曼再次在Cortex上發表文章。團隊藉助視覺心像生動程度表(VVIQ)在111個大學生中挑出14個測試高分 15個低分參與者,將他們想象熟悉事物圖像時的大腦活躍區域進行對比分析。fMRI結果顯示得分較低羣組的大腦活躍區域比高分組分佈更廣,對大腦活動的參數分析表明,心像能力與皮層後區(posterior cortical regions)呈負相關,與梭狀回(regions of the fusiform gyrus)扣帶回(posterior cingulate)海馬側回(parahippocampal gyri)呈緊密正相關。

其實賽曼並不是第一個發現心盲症的科學家,早在1880年,統計學家高爾頓(Francis Galton,1822-1911)就曾通過要求受試者想像早餐喫什麼的方式,希望能量化人類視覺心像的清晰程度,得出“人的視覺化想像力並不是一個有或無的事件,從非常清晰到非常模糊都有”的結論。

而此後的100多年裏,這個研究並沒有受到重視。如果沒有塞曼教授關於MX案例的研究,也許那2%的人還是會像發現色盲症之前的摩爾根一樣,覺得世界本就該是黑白的。“因爲沒有見過光明,纔會對黑暗習以爲常。”

那篇紐約時報有關心盲症報道的最後,提到了一個25歲的加拿大小夥兒。他是在4年前和女友聊天才發現自己的不同,知道竟然存在“腦內投影儀”的時候簡直驚呆了。“自從母親去世後,雖然還能回憶起之前的事,卻再也想不起母親的樣子,而母親的樣子,原來還存在其他人的腦海裏。”

無論是高爾頓的研究還是現階段塞曼教授採用的視覺心像生動程度表(VVIQ),都還存在爭議,心盲症並未最終揭開謎底。

如果發現自己有心盲症症狀,且對研究感興趣的話,可以聯繫(英文)塞曼教授(Dr A.Zeman)[email protected]

目前國內也有了相關研究http://hsslq.home.52brain.com/thread-30009-1-1.htmlhttp://hsslq.home.52brain.com/thread-30009-1-1.html(真實性還沒做評定)

參考文獻【心理研究】看不見心中的風景 2015 年 10 月 30 日 CASE PRESSZeman, A., Dewar, M., & Della Sala, S. (2015). Lives without imagery–congenital aphantasia. Cortex. Jun 3. pii: S0010-9452(15)00178-1. doi: 10.1016/j.cortex.2015.05.019.Fulford J, Milton F, Salas D, Smith A, Simler A, Winlove C, Zeman A,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visual imagery vividness - an fMRI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CORTEX (2017), doi: 10.1016/j.cortex.2017.09.014.Zimmer, C. 2015. Picture This? Some Just Can’t. New York Times. 22nd June 20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