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史上,我想成就斐然的人物也是相當多的,畢竟我們一直以來就是作爲了世界文明古國,而像諸多的一些個經史典籍也相當多見。然而在近現代歷史上,我覺得魯迅的出現爲很多人是帶來了欣喜,在他的筆下我們是能夠看到語言的魅力所在,曾經的課本上能夠出現他的文章,我想這也是對於他的一種認同。而在魯迅筆下的諸多文字之間,他所傳達出來的似乎更像是一種精神的治療,對於人們麻木思想的釋放,像《孔乙己》《狂人日記》等等都有這樣的深刻內涵。

魯迅痛批國人的虛僞,壞的非要美曰其名,現代人還樂此不疲

有人說他諷刺,有人說他幽默,或許這就是魯迅,看似在笑談之間就能夠挖掘出事情的本質,我想這纔是文字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學學其中的一句話:

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即使無名腫毒,倘若生在中國人身上,也便“紅腫之處,豔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國粹所在,妙不可言。

魯迅是那個最安靜的智者,他能夠在衆人吵鬧的時候暗中觀察,他的沉默就代表了一種智慧,而就像是“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一般,而這句話則是深深揭露了我們的一個陋習。

魯迅痛批國人的虛僞,壞的非要美曰其名,現代人還樂此不疲

我們在這句話當中就能夠看到,他的字面意思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他所講到的就是隻要是我們一直認爲好的東西就是寶貝,即便是一些個醜陋不堪的毒瘤,要是長在了我們國人的身上,那麼我們也會用很多虛無的詞語來誇讚他的魅力,甚至有人是將其說成了國粹,實在是值得人回味無窮。這就是說我們國人根深蒂固的一種陋習,畢竟之前我們所生存的就是封建社會,其中有很多的事情的發生實則是不明智的,就像男尊女卑等等,但就是有的人覺得祖宗就是對的,甚至不惜用很多冠冕堂皇的話來加以修飾。

魯迅痛批國人的虛僞,壞的非要美曰其名,現代人還樂此不疲

而到了如今也是一樣的,人們不是想着能夠去創造更多的美好,而僅僅是守着那一畝三分田去美化自己,在前進的路上應該是會犯錯很多,可是大多數的人們是想着能夠讓自己完美無瑕,甚至是編出許多的謊言,殊不知這就是對於自身的一個約束,或許用“虛僞”這兩個字就能夠很好地概括這些人的行爲,要說魯迅先生能夠將這種陋習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來,很多事情或許只是徒有虛名而已,看完他的這句話,大家心中會有一絲愧疚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