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一剪梅》是宋詞中很常見的詞牌,其格式頗爲規整,每一個七言句都會帶兩個四言句,節奏時而舒徐、時而急促,在交替的韻律中極富音樂美感,非常適合抒情。

大家最爲熟悉的《一剪梅》莫過於李清照的經典之作“紅藕香殘玉簟秋....才下眉頭,闕上心頭”。這首詞爲相思而作,淺顯明快而又纏綿悱惻,極爲動人。還有南宋詞人蔣捷的《一剪梅》也堪稱經典,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說盡了時光流逝韶華不再的無奈。

亡國之後,詞人流落塞外十年,一曲《一剪梅》堪比李清照

除此之外,辛棄疾的《一剪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劉克莊的“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等等,以及狗子曾經推薦過的兩首諷刺之作《一剪梅·宰相巍巍坐廟堂》和《一剪梅·襄樊四載弄乾戈》也都是此中佳作。

不過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首《一剪梅》並非名作,卻是一首亡國之作,稱得上是最爲悲痛的《一剪梅》:

一剪梅·懷舊

南宋·汪元量

十年愁眼淚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團燕月明窗紗,樓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勸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緩捻琵琶。一從別後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亡國之後,詞人流落塞外十年,一曲《一剪梅》堪比李清照

汪元量是南宋末年詞人,曾以琴師身份任職宮廷內。後來元兵攻破臨安,幼帝及太后等三宮被俘,汪元量也隨太皇太后北遷大都,在大都與上都生活了十餘年。這首《一剪梅》正是他在大都的第十個年頭所作,經歷過亡國之痛、目睹了戰亂之禍和十年流離的生活讓詞人的家國之思愈加深沉,纔有了痛苦的亡國之作《一剪梅·懷舊》。

上闋開篇就直抒胸臆,十年之久、淚眼巴巴,思家、思鄉、思故國。緊接着轉而寫景,借景抒情,將家國之思的沉痛心情通過燕月窗紗、塞上胡笳來渲染,更加深了詞人身處異國他鄉的淒涼。

亡國之後,詞人流落塞外十年,一曲《一剪梅》堪比李清照

下闋從思家轉入懷人,當年離別之際,酌酒相別,琵琶弦急,說不盡的斷腸意。如今一別之後,十年之久,歸期難卜、相見無期,想要寄一束梅花聊表相思之意。結尾卻又說“莫寄梅花”,因故國已亡,物是人非,梅花寄向何處都不知,即使寄到了玉人手中,也不過讓她憑添牽掛,毫無益處,不如不寄。矛盾的心理恰恰是詞人內心痛苦的表現

整首詞淺顯直白,以復沓的形式,將國破家亡流落異鄉的愁緒鄉思表達地深沉而低徊,把內心鬱積十年的痛苦傾瀉而出,真情真意,自有動人心處。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