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我和好友一起帶孩子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轉頭,好友就跟我抱怨起來:“你說這孩子不就是小魔童嗎。

01

家有靈童or魔童?

昨天,我和好友一起帶孩子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啓示:不完美小孩,如何從魔童到靈童?選擇權在父母

我和好友家生的都是男孩,電影全程中兩個男孩幾乎都沒眨眼,笑聲不斷。

特別是看到哪吒給太乙真人設下惡作劇,變成一隻大豬頭的時候,兩個孩子都笑瘋了。

一出電影院,好友家的兒子立馬就把他的偶像改成了哪吒。

你問他爲什麼,他立馬回答:“夠酷夠拽,很帥唄!”

說完他還學着電影裏的小哪吒的樣子,搖頭晃腦地背起了小哪吒的“代言詞”: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喫人不放鹽。”

兩個孩子又爆發出一陣大笑,接着又把商場當成了跑道,玩起你追我趕的遊戲,完全不顧旁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羣。

好友看到了,立馬緊張起來,大聲喊道:“跑慢點!小心!”

轉頭,好友就跟我抱怨起來:“你說這孩子不就是小魔童嗎?在家裏就上躥下跳,拆家破壞力十足,出來玩更是像放了鴨子一樣。”

每個父母都期盼自己孩子是“靈珠轉世”,可事實上,我們的孩子是個能皮上天的小魔童。

《哪吒》啓示:不完美小孩,如何從魔童到靈童?選擇權在父母

02

成“魔”原因知多少

家有小魔童,真的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一級魔童:翻箱倒櫃,總是把房間弄亂,只用收拾就可還原。

二級魔童:在家裏閒着沒事做,那就把媽媽的化妝盒裏的“筆”拿出來畫畫吧!反正媽媽還有很多支!

來幫媽媽洗衣服吧,於是用完了一整瓶洗衣液!

以上拆家行爲都還是靜悄悄的,雖說破壞力增強了不少,但是隻要一發脾氣,立馬認慫,知錯就改,能保持幾天的聽話狀態。

最難管的是三級魔童:他肆無忌憚地開始搞惡作劇,不怕你皺起的眉頭,有時能說會道懟得你啞口無言,家裏能鎮得住他的人少之又少。

面對家中的小魔童,我們別急着尋法寶去鎮壓他。

《哪吒》啓示:不完美小孩,如何從魔童到靈童?選擇權在父母

《哪吒》啓示:不完美小孩,如何從魔童到靈童?選擇權在父母

首先,我們要找到小魔童成“魔”的背後原因。

從生理上來看,醫學家告訴我們,隨着孩子的成長,特別是男孩體內的雄性激素含量會增加。

到了5歲的時候,由於受到激素的影響,男孩心理上對打鬥行爲、冒險行爲及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的遊戲產生濃厚的興趣。

孩子還會有這樣的表現: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並試圖探索;精力過剩,總是不斷地追逐、打鬧;開始擁有好勝心,常常拿着玩具槍“攻擊”周圍的人……

很多父母都會感到苦惱:“要是個女孩就好了,就不會惹出這麼多麻煩事了。”

但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的某些行爲背後,是在傳達一些信息:

我長大了……

我想擁有自己的空間,我想去探求世界……

你看我的發明,你看我設計的航天飛機……

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怎麼傳達這些信息,所以他們會選擇自己的方式去表達。

《哪吒》啓示:不完美小孩,如何從魔童到靈童?選擇權在父母

我們只有讀懂了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將小惡魔的心性轉化爲成長的動力。

03

小魔童的魔性通常在被誤解後爆發,陷入死循環

《哪吒》啓示:不完美小孩,如何從魔童到靈童?選擇權在父母

看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朋友都知道,哪吒一開始並不是壞孩子。

哪吒成魔的原因只有兩個,一個是被大家說成“妖怪”時,一個是乾坤圈被取下時。

電影裏有一幕讓人很心疼:哪吒本想收服妖怪,救下小女孩,可是由於他用力過猛,導致村莊也被燒燬了。

村民並不知道夜叉妖怪躲進了水缸中,他們只信眼前,哪吒在肆意地破壞。

當大家一口咬定小哪吒是妖怪時,小哪吒憤怒地說:“你們說我是妖怪,那我就變成妖怪給你們看。”

這一幕其實很熟悉。

我的朋友跟我講過一件事情。她的女兒剛剛順利入園,很幸運,孩子沒怎麼哭鬧。老師說,她在幼兒園裏表現不錯。

可是,回到家後卻好像變了一個人。

平常自己喫飯,現在連飯也不喫了,要別人喂;平常自己走路,現在也不走了,要別人抱。

孩子爸爸很不理解,“怎麼上了幼兒園,變得越來越嬌氣了?”

孩子一聽,脾氣越來越暴躁,撕心裂肺地哭了一個多小時……

後來才知道,女兒在幼兒園表現不錯,但是也有不少壓力,回到家就憋不住了。

我朋友的做法很值得點贊,她帶着孩子玩起了“植物大戰殭屍”的遊戲,爸爸媽媽當殭屍,孩子拿着家裏的娃娃“打”殭屍。

孩子使勁地丟着玩具,在這樣一場瘋鬧中,哭泣的小臉終於又笑起來。

一個熊孩子,在他不知道怎麼去表達時,或者表達錯誤時,如果我們直接使用怒斥的方式去鎮壓,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讓孩子陷入“魔化”的死循環。

心理學家李雪說過:看見,即是最高級的慈悲。

這份“看見”,不光是看到孩子的表現,還要看見孩子的心。

當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他會做錯事,與其被劈頭蓋臉地指責和禁止,孩子更需要我們,幫助他找到更適合的表達方式。

《哪吒》啓示:不完美小孩,如何從魔童到靈童?選擇權在父母

04

我們的孩子畢竟不是小哪吒,我們也無法找到一件像乾坤圈一樣的法寶,去時時刻刻鎮住孩子的魔性。

對待孩子的魔性,我們更好的做法就是將這種成長的衝動轉化爲動力。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以下三個方法給家長提供參考:

給孩子打造一個成長空間

在電影中,太乙真人擁有一個法寶叫做江山社稷圖。有了一支筆,圖裏世界可以隨心變化。

看到哪吒乘坐木舟就像坐過山車一樣上天入海時,兩個孩子當時就樂瘋了,他們一直叫:“真的太好玩了!要是我也能坐一次就好了!”

是啊,有人說江山社稷圖是爲了不讓哪吒出去搗亂,但在孩子看來,那簡直就是一個可以撒野的遊樂園啊,哪吒在這裏學到了不少本領。

所以,在成長中,我們也可以爲孩子打造一個成長空間。

這個成長空間不必那麼大,它可以是老家一個小院子,或者是家裏的陽臺,那裏有昆蟲、植物、泥巴,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也可以是一個運動場,在那裏盡情奔跑。

也可以是家中一小塊地方,放着拆裝玩具,或者孩子想維修的一個小鬧鐘。

總之,孩子在這個空間裏可以盡情地去探索世界,去發泄他們的精力。

建立底線意識,有些事情一定不能做

對於小魔童,在他釋放“魔力”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告訴他,底線在哪裏。

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

很多家長是爲了讓孩子遠離危險,但是家長與其直接禁止孩子的行動,不如讓孩子看到嚴重的後果。

例如,電扇轉動的風扇是很危險的,除了盯着孩子不靠近電扇以外,一位媽媽是這樣做的:

媽媽和孩子做了一個小實驗,她把硬的小紙片塞進轉動的電風扇裏,紙片瞬間變得粉碎,再讓孩子明白,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

讓孩子觸犯社會規則時,我們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嚴重後果帶來的不適感。

孩子總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讓孩子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我不經過同意,就把你最喜歡的小火車拿走藏起來,你會不會也很難過?

有了底線,孩子纔會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嘗試;有了界限意識,孩子也能學會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

《哪吒》啓示:不完美小孩,如何從魔童到靈童?選擇權在父母

理解孩子的成長信息,爲他找到實現的途徑

有時候,孩子調皮搗蛋的“魔性”,是在告訴我們,他長大了。

電影中,哪吒的父親李靖,懂自己的兒子想得到大家的認可,只是方式用得不對。

如果孩子想“逞英雄”,我們不妨爲孩子找到一種更好的實現途徑:

將孩子的英雄夢中的勝利欲,轉化成對於他人的幫助,並及時給予他肯定。

當孩子迷上了超級英雄超人,在他的幻想中,他渴望拯救世界,得到他人的肯定。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英雄情結”:“英雄都是很樂於幫助人的哦!那就請‘小超人’把這袋垃圾扔到樓下的垃圾桶裏吧!”

孩子一聽,超人是這麼做的,那自己也能做到。“沒問題。”他飛快地下樓,把垃圾扔進了垃圾桶裏。

從此以後,在父母的引導和鼓勵下,孩子終於成爲了一個樂意爲大家服務的“小超人”。

《正面管教》中有句話說得很好:成年人對孩子的引領和指導是很重要的。

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和痛苦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要的生活技能。

這個世界上,孩子並不是生來就是“小魔童”,關鍵還在於父母的引導。

在父母的關注和正面的期待下,希望每一個“小魔童”都能成爲讓我們驕傲的小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