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經常會碰到一些家長、老師甚至教育專家輕率的談論孩子是多動症;要如何如何進行注意力專注力訓練。今天的文章帶大家瞭解一下加拿大學校在鑑別一個孩子是多動症、注意力不足所需要的嚴苛程序和審慎態度,以及正確的處理方法。期待我們能夠放下焦慮和情緒,審慎專業的面對孩子問題;對孩子有所懷疑的家長也可以作參考,避免亂投醫;更重要是,即使真有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故事的開始

格子會不時的收到同志們來自於歐美澳等地區,孩子求學時遇到的各種問題。

其中之一,便是這個ADHD【注意力不足多動症】。

爲什麼海外小夥伴會格外關注這個話題?

原因常常很簡單:“老師讓我帶娃去看看,孩子是不是有病…

尤其對於新近移居海外的同志們,收到老師這樣的意見書,往往不是小事兒,尤其是小男生的爹媽們。

關於ADHD,格子絕對不是領域內人士,但是,ADHD的發現和早期疑似多半都是從學校裏提出的。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格子會從教育學的視角:

1. 給海外小夥伴普及一下歐美的老師一般會經過一個怎樣的流程,纔會給你發這個通知;

2.對於國內的同志們,我們也可以從這些流程中學到預檢的辦法;

3.對於那些確認沒有ADHD,但依然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大夥兒可以看看是不是這些地方出了問題。

1. 別害怕,ADHD很尋常

在加拿大,當一個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時,是要經過好幾個流程才能最終被推薦去看兒童專科醫生,判斷是不是生理或者病理的問題。

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集中症,的的確確是普遍存在的。

來自於2016年美國兒童健康國家調查的數據顯示:

美國共有610萬的兒童曾被診斷出有ADHD,其中2-5歲組共有38.8萬,佔該年齡組兒童的2.4%;240萬的6-11歲學齡兒童被診斷出患有多動症,佔該年齡段人口總數9.6%;330萬12-17歲的未成年人患有ADHD,佔該年齡段人口總數13.6%。

截至訪問時止,依然患有ADHD的孩子共有540萬。

加拿大臨牀評估研究所在2017年也給出數據顯示:

加拿大安省5%的青少年都被診斷患有ADHD。

對於一旦查出患有ADHD的孩子,醫生都會建議服用專業的醫學用藥,針對不同病情的孩子給予治療。也有很多相關機構爲此類人羣及其家庭提供幫助。

2. 不可規避的教育學檢測流程

儘管從醫學的視角,注意力不足多動症的診斷和治療已經相當體系。然而,在北美,當爸媽收到老師意見書,建議孩子就醫之前,學校裏,其實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學視角的檢測:

1】學校會安排專業老師查看孩子的學習習慣,以及注意力集中時長,提供一對一的特定指導

在加拿大,校園教育的介入者除了一般意義上的老師外,還有很多的specialists【專業人員】。比如 Behavior Specialist行爲學專業人員,Language Specialist語言學專業人員,Education Specialist教育學專業人員。

這些專業老師,或隸屬於學校,或隸屬於教育局服務指定學校。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輔助學校和班級老師,提供自己專業領域內的知識。

以閱讀領域的學習,舉個具體的栗子:

在中國家長和老師的眼中,我們一般會認爲學習課本上的知識,能說會背纔是學習。

然而,西方的教育理論20年前就提升到了多元識讀的高度,就語言學習而言,除了我們日常所知的“聽說讀寫”,還包括“觀察和演繹”,也就是說,對於一些低齡兒童,小學三年級之前,孩子呈現認知和學習的形式很可能都是很多樣的,不僅僅有書寫背誦,還可能包括繪畫、音樂、表演以及其他的意思表現形式。

那麼檢驗小朋友是不是注意力低下,就需要多重考量手段,去觀察和驗證,孩子的認知方式是否與絕大多數孩子不同,或者進一步檢驗孩子的問題更傾向於閱讀障礙還是注意力障礙。

2】對學術語言的檢測。(這是西方特有的,但是對中國家庭依然有借鑑意義。)

對於新移民家庭,學校會請專業的語言學老師,考覈孩子的academic language,也就是學術語言的能力。

從而驗證,孩子是不是因爲學術語言能力低於課本難度,即學習的內容超出他們的學術語言“最近發展區”,才導致的注意力低下。

試想,對於自己怎麼學也趕不上的知識,孩子上課時,自然會走神分心。

那麼這種檢驗措施對於中國家庭是否也具有意義呢?答案是一定的:

孩子在日常生活裏油嘴滑舌,能說會道,那都屬於social language,社交語言。然而,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少有學術話題的討論【孩子們的數理化都是學術】,孩子的閱讀偏少,尤其是科普類書籍偏少,那麼他們所具備的academic language,學術語言能力就很有可能不足以支撐他們在學校的學習,哪怕那是他們每一個字都聽得懂de中文。

這也是爲什麼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學霸,自孩子一小,父母的交流就偏向於學術用語。

比如我和吳江同志,在日常生活裏的交流,脫口而出的都是我們各自研究領域的學術詞彙:

正態分佈,概率,雲存儲,大數據【統計學】;

進步主義 ,最近發展區,親子建構【教育學】;

機會成本,資源配置,人口紅利【經濟學】;

傳播效果,受衆分析,刻板印象【傳播學】。

孩子漸漸長大,經常聽到我倆聊天,有一搭沒一搭的自然就會問,她問,我就會用她能聽懂的語言給她解釋,中英雙語

。所以當她在學習中再次碰到相關學術語言,包括相關知識點,她都不會覺得陌生。

昨天,在我和同學聊values【價值觀】時,小美張口就問“這是什麼”,於是我就解釋了,很快,她便開始分析班級裏不同同學的values。

順道,我又把worldview【世界觀】和view of life【人生觀】都講了。告訴她如同我們的body存活不能沒有空氣、陽光和水一般,我們的soul存活,也不能沒有這些。

爲什麼學術語言重要,因爲任何一個學科領域中基礎的基礎,都是基本概念,而基本概念的構造,哪怕是一年級的孩子,也是由學術語言爲主要構成的。這也是當下全中國都在搞親子閱讀熱的核心原因之一,即提高孩子的認知,以及academic language的能力。

3】在排除了認知表現形式和學術語言障礙後,學校的老師們還會集體在每月的職業發展日,共同討論各自班級裏的特殊孩子,就包括注意力高度不能集中的小朋友。

所以呢,一般學校裏的特殊孩子都是全校老師皆知的。

老師們會從教育法的視角去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學途徑有問題,是這個孩子所接受不了的。

在我們的眼中,低齡孩子的西式教育似乎都是在玩,不是夏天去小河邊看青蛙,就是冬天在森林裏找樹葉,要不就是過家家,扮演各種角色,或者玩積木樂高。

如果你只看到這一層,然後覺得孩子什麼都沒學,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對於低齡孩子,近現代西式教育強調的都是實踐式教學,又或者叫情境化學習,說的再白一些就是play to learn,玩中學。

因爲結合孩子的發展心理學和認知能力,他們的學習任務就是以他們自己爲核心,不斷向外界畫圈,去延展他們的常識認知、行爲認知和心理認知。

強調情境化學習的意義就在於:

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用最便捷的途徑,結合自己的生命直觀體驗,用他們所擁有的感知能力去理解那些事實性和規則性的理論知識。

此外,西式教育強調的是進步主義,也就是符合每一個孩子天賦特徵和個性特色,並以孩子的個體需求爲導向的教學。

這對老師的要求是極高的!所以北美的公立教室裏,一般不會超過20個學生一個班。尤其是私校,更是5-10個孩子一個班。使得老師能夠針對每一個孩子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路徑。

所以,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老師們也會自我反省,是不是在這個孩子的教學方法上出現問題了?是不是老師給絕大多數孩子提供的教學內容和策略,不足以支撐這個孩子的需求?

除卻以上三點,在校園內部,老師們還會考量以下可能因素:

  1. 聽不懂,學生的知識水平低於老師授課內容;
  2. 太簡單了!學生的知識水平遠超同齡人;
  3. 受到來自課堂內,外界的影響,比如被隔壁同學干擾;
  4. 缺乏學習動力,比如有些孩子的天賦,使得他就是不喜歡數學,只喜歡看書;
  5. 孩子的學習模式與課堂不符,有些孩子更偏向於通過閱讀獲取知識,有些側重聆聽老師的講解,有些需要同步觀看視頻動畫,有些需要親自動手,有些需要和小夥伴一起討論。【教育學理論中有這樣的假說:學習者類型分類,分成視覺、聽覺、運動神經學、社會型、獨處型。但是注意,這是假說,也就是孩子理論驗證階段。所有把假說篤定的告訴你的,都是牛鬼蛇神的胡扯淡。】
  6. 校園焦慮,比如在校園裏經受了校園暴力。

4】在校園內部因素檢驗完畢後,老師會聯繫家長,詢問孩子的日常生活,排除其他可能。

比如飲食上是否挑食,導致營養不良;

睡眠上是否正常,導致睡眠不足;

家庭環境是否和諧,孩子的精神狀態是否受到父母關係的影響。

此外,也會邀請家長配合學校觀察孩子在家的行爲,是不是在做所有的事情時都會注意力不集中,哪些事情能集中,哪些不能?

最後,在排除了所有,教育法、教學策略、校園環境、以及一般身體環境和家庭影響的因素後,最後纔會由學校的專業老師出具報告,將孩子交由兒童專科醫生進行下一步的檢查。

3. 疑似ADHD怎麼辦?

近些年爲ADHD正名的研究越來越多,很多高智商的孩子,包括在世界頂級學府的博士,都有過ADHD的病史,或者一至兩項病症。

ADHD在大人中也依然存在,世界衛生組織就爲普通成人提供了一個自填量表,大家不妨來一起測一測。

在知乎上也有這樣一條非常有趣的提問:

說實話,寫完這篇文章,看完長長的知乎討論,我也想去家庭醫生那裏查查,我是否也有Adult ADHD

倘使真的有這毛病,也簡單,那就治唄,遵醫囑就好。

來源:小美格子齊步走(ID:xmgzqbz)

點擊下列原創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