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鋒

又到3·15,去年消費者的維權狀況如何呢?日前,騰訊財經對過去一年消費者的維權狀況做了調研,數據顯示,過去一年,91.6%的消費者都曾遭遇侵權,其中超半數侵權行爲發生在網購領域,但僅有37.1%的消費者選擇維權。

“謝絕自帶酒水”“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一經售出概不退換”“最低消費××元”……對這些霸王條款,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霸王條款在不少行業已經長期存在、屢禁不止。面對霸王條款,很多消費者都放棄了維權,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消費者的維權意願較弱,主要是因爲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信息獲取、證據收集、法律博弈等能力有限,如果僅依靠個體力量單打獨鬥,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進而望而卻步。

消費者鬥霸王條款還需更多“維權後盾”,而市場監管部門、消協、法院以及相關行業的主管部門就是“維權後盾”的主要力量。這些單位應該依法依職責遏制霸王條款,規範商家的經營行爲,對消費者的維權行爲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這些部門可根據主動調查發現或消費者、媒體等投訴反映的霸王條款線索,依法研判定性後對商家進行約談,要求商家或相關行業糾正不當或違法行爲。

消協有必要探索建立一鍵投訴機制,即消費者按下投訴鍵後,剩下的收集證據、調解、移交等主要維權事項原則上都交給消協辦理,以減輕消費者的維權負擔。另外,全面推廣、深入推進“消協電商直通車”機制,把各地消協以及電商普遍涵蓋在內,進一步降低異地維權受理門檻,提升維權效率和質量,讓消費者針對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家電商的侵權行爲,都可以即時向本地消協投訴,都可以獲得“孃家人”的幫助和支持。有了這些“維權後盾”,消費者在面對形形色色的霸王條款時,就能掌握更多主動,就有了更多底氣,就有了更多維權的信心和力量。

消費者鬥霸王條款還需更多“維權後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