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出口坦桑尼亚的K8在地面起飞滑跑过程中出现异常,飞行员双双弹射。前舱飞行员死得相当凄惨,坠落方位在弹射点的前方94.6米、右侧10米,救生伞根本没打开,直接连人带椅砸穿了屋顶。

· 坦桑尼亚事故机,注意两根伸展出座舱盖高度的弹射筒,弹射座椅先靠它们冲出座舱,然后火箭才点火

说实话,飞行员的选择简直莫名其妙,当时飞机的速度非常低(地勤称15-20公里/小时,幸存飞行员称30公里/小时),也没有全面起火等危险情况,完全可以紧急制动停下来。这架飞机的主要损伤是无人控制以后撞了机头,简单修复以后又继续交付使用。

这起事故曾在军迷圈中引发了一场国产弹射座椅安全性的大争论——

很多爱国军迷义正言辞地指出,K8等很多中国军机在外销时,都装的是马丁贝克等外国座椅,因此这起事故不能说明中国弹射座椅差。

不过,出事的这架K8由于坦国较穷,装备的确实是国产TY7A型弹射座椅(2011年装机)。但是弹射座椅质量也没有问题,工作正常,且理论性能可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的救生。

· 稳定伞会从后面拽住弹射座椅,稳定其飞行姿态

这位坦桑尼亚飞行员死亡的原因只有一个:他忘记按自己的身高(1.71米/68公斤),调节座椅高度了。

该座椅当时的状态是火箭包的档位被设置在三档,椅盆位置处于上极限。按他的身高/体重计算,他使得座椅的偏心距状态(2.4-27.4毫米)超出了安全极限(10-35毫米)7.6毫米。

用大白话来解释他的死因,就是:

由于火箭推力方向和重心的距离超标了不到1厘米,火箭一点燃,就推着座椅向前快速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稳定伞(稳定姿态/方向的辅助小伞)又牢牢的把人和座椅给缠住了。

结果人/椅不能分离,救生伞(主伞)也打不开,活活摔死。

或许会有人觉得,这只是中国弹射座椅才有的问题。但早在前两年,F-35不允许轻体重(62公斤及以下)飞行员驾驶的新闻就已一度引起关注。

图:F35弹射试验

其装备的马丁贝克的MK-16E弹射座椅,在A型(装备EF2000)基础上减重10.6公斤以后,飞行员体重差异对人/椅重心范围带来的影响变大了;弹出去以后,人/椅组合的翻滚速度会大大超出安全范围,非常有可能导致开伞的瞬间对颈椎造成严重的伤害而致死致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