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弹的半自动重型狙击步枪研发时,但凡不甘心只立足于国内、或者是亚非洲等低级廉价品市场的型号,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挑战巴雷特M82家族统治性的垄断地位?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巴雷特家族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高度可靠,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培训和售后维护体系,巨大的产销量又使它拥有着后来型号无法相比的成本优势。这都使得新的竞争者,必须在性能或者设计特色上拥有很明显的优势或是人无我有的长处,才能引起潜在客户的兴趣。

图:GM6的枪管处于正常状态(上)与后坐到位(下)下时的对比,相差20厘米。同时下方这种状态也可以用于携行枪械,此时GM6长度仅有928毫米。

图:GM6的枪管处于正常状态(上)与后坐到位(下)下时的对比,相差20厘米。同时下方这种状态也可以用于携行枪械,此时GM6长度仅有928毫米。

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巴雷特M82系列的性能没有显著短板。对于狙击步枪通常最看重的指标来说,M82看似最大的弱点在于精度性能平庸;然而新的半自动重狙要做到精度比M82好一些还是挺容易,但要形成类似高精度栓动步枪那样的性能差距却极难。

这种情况下,有限的性能优势完全不足以弥补价格和其他方面的劣势;比如英国AI公司的AS50狙击步枪就因此而彻底失败,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现在AI公司的官网里都找不到它的信息。匈牙利的杰帕德公司推出的GM6反器材步枪,就是近年来一种设计思想上相当有独到观点的武器,目前已经装备匈牙利陆军。

图:GM6的宣传视频里,展示最多的镜头就是射手立姿射击、尤其是边走边打。

图:GM6的宣传视频里,展示最多的镜头就是射手立姿射击、尤其是边走边打。

GM6的设计取向是:牺牲一定的精度(也是该枪宣称自身定位于打击车辆等大尺寸的器材目标,属于反器材步枪,而非狙击步枪的原因),强化枪械的携行和快速反应能力,让射手能用最快的以各种姿势——比如跪姿和立姿,在弱依托甚至是无依托姿态进行相对准确的连续射击 ,能较大概率击中那些中近距离的目标。而这种能力,是巴雷特M82所远不能及的。

要实现这种能力,枪械的设计重点就落在了后坐力、重量、尺寸、重心分布的控制上。后坐力的问题相对好处理,GM6采用了和巴雷特M82一样的枪管后坐原理;利用枪管向后运动拉动弹簧来消耗枪械后坐能量,并推动枪机后退抛壳。不同点在于GM6的枪管后坐行程非常的长,因此后坐力远小于M82。

图:M82比GM6重,而且重心非常靠前,要进行相对准确的无依托射击基本不不可行。在国外视频网站上时常能见到身强力壮的射手用M82进行立姿无依托射击,但是能瞄的又快、打的又准的可以说几乎没有。

而在重量与尺寸控制上,GM6采用了无托式布局,一方面缩短了全枪的长度——这也有利于从机匣和枪托环节减轻结构中,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有效使枪械的重心后移,避免了有托布局下大口径枪械头重脚轻的问题。由于枪械重量更轻、而且重心协调性好,射手可以很容易的在无支撑的情况下将枪口快速、准确的指向目标;要在M82上做到相同的事情,可以认为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GM6并没有得到国际市场的明显认可,销量并不见佳。但是GM6这种能够用心寻求自身战术优势、具备自己独到观点,设计取舍上极具魄力的产品,确实值得一份尊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