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战斗机系统由于价格高昂,而且牵涉到的系统范围极大(比如地面维护、大修、人员培训、通信导航指挥系统)、装备时间漫长(战斗机日历寿命至少在二十年以上)等等因素,各国在采购时都很谨慎。因此在战机销售上,那些拥有良好出口历史、拥有大规模客户的型号,往往更具有市场说服力。

图:苏27家族的型号分布和研发历史异常复杂

而在苏27家族的出口历史中,中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苏27最早也是最大规模的购买国就是中国,另一方面中国长期视苏27家族为空中核心支柱,不断对俄罗斯提出详尽的改进要求和资金支持,推动了苏30MKK和新苏35等项目的发展。

所以对于国际市场上的其他潜在买家来说,面对型号繁杂无比、新旧设计之间差异极大的苏27家族;中国买了哪些型号、中国将会买哪些型号,就是极具参照价值的导购标准。这种示范效应甚至覆盖了相当多将中国视为潜在军事对手、或者与中国存在边境争议的国家,比如印度、越南、印尼等等。

图:印度的苏30MKI

当然印度一向来心高气傲,他们总是想尽可能的要在装备上压中国一头;于是他们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推动俄罗斯开发了相较于苏30MKK系列,航电综合化程度更高(大量采用西方产品和技术)、飞行控制系统换代而且添加了矢量推力发动机的苏30MKI。

但是对于那些经济能力更弱、面对俄罗斯没有太多议价能力也拖不起时间的国家——比如越南和印尼来说;直接摘中国的桃子,要求俄罗斯提供基于出口中国版本型号上的高度近似版本,就成为非常务实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出钱出力以后,便宜了越南与印尼。

图:越南的苏27sk

图:印尼的苏27sk

比如越南和印尼目前装备的苏27有sk、skm、smk等,其飞机的基本平台(结构和飞控)设计都和中国最早选购的苏27版本是一致的;差异在于skm、smk等后续改型因为时间晚、以及采购西方设备技术受限制少等因素,在机载设备上有升级更新。

而在早期的苏27家族中,苏27sk是第一款各方面性能满足实用化的平台——比如最初版本的苏27结构很弱,最大外挂重量只有4吨与中轻型战斗机相当,寿命仅有2000飞行小时;而苏27sk在经过大幅加强机身结构(增重了680公斤)以后,最大外挂重量提升到8吨,寿命也增加到2500飞行小时。

如果说苏27sk是中国在俄罗斯当时现有型号中选择的结果,那么苏30mkk就完全是中国推动出来的项目。苏27sk在中国的使用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结构和部分设备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不耐高温和腐蚀,电子设备落后——面对西方战斗机缺乏足够的电子干扰能力,只能发射半主动中距弹,在超视距空战中不能做到同时跟踪攻击多个目标和发射后不管;而且没有对地对海的精确攻击能力,浪费了载机平台的强大航程挂载能力。

图:越南的苏30MK2

图:印尼的苏30MK系列

苏30MKK系列就是这个背景下,由中国推动形成的多用途战斗机改型——将其单纯视为战斗轰炸机是很愚蠢的行为,它仍然是以空战能力为主,并且比之前的苏27有本质性的提高。和印度的苏30MKI相比,苏30MKK系列的选择相当务实;主要的改进都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性能提升,可以快速形成实战能力,而且价格上没有太多水分。

图:苏35实际上也是中国推进的项目

很自然的,中国推动下改出来的苏30MKK对于越南印尼这些国家来说,同样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作战能力升级需求。而让他们自己去推动这种项目的话,既没有钱,也没有足够的大规模使用经验和技术能力提出广泛、完善、深入的改进需求。后来越南装备的苏30MK2、印尼的苏30MK/MK2,实际上都是基于苏30MKK平台稍做改动的出口型号。而纵贯这些年的苏35出口洽谈历程;只能说,苏30MKK上的故事,又在再一次上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