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r0IZZE4cUVeR\"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亳州市鄉鎮敬老院 讓老人有“醫”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利辛縣城北鎮大管敬老院,醫生田俊峯正在給孫修敏(中)檢查身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鄉鎮衛生院和敬老院“各自爲政”,到衛生院託管敬老院,再到如今的敬老院隸屬衛生院,我市不斷探索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服務的新模式,逐步將全市141個敬老院交由鄉鎮衛生院管理,不僅理順了關係,也提升了管理人員和護工的服務水平,讓失能五保老人在敬老院享受更加高質量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鄉鎮敬老院隸屬衛生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底,在多次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我市提出探索失能五保老人由鄉鎮衛生院集中供養服務的新模式,逐步將全市141個敬老院交由鄉鎮衛生院託管,並充分利用現有的食堂、醫療設施、醫護資源,對其進行適度改造,爲失能老人提供“醫養結合”的服務。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r0IZZE4cUVeR\"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亳州市鄉鎮敬老院 讓老人有“醫”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利辛縣城北鎮大管敬老院,醫生田俊峯正在給孫修敏(中)檢查身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鄉鎮衛生院和敬老院“各自爲政”,到衛生院託管敬老院,再到如今的敬老院隸屬衛生院,我市不斷探索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服務的新模式,逐步將全市141個敬老院交由鄉鎮衛生院管理,不僅理順了關係,也提升了管理人員和護工的服務水平,讓失能五保老人在敬老院享受更加高質量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被抬進敬老院的老人站起來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孫修敏沒想到,他被擔架抬進敬老院後,竟然還能有站起來的一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孫修敏今年67歲,是一位五保戶。2019年年初,長期患高血壓的他突發腦梗死,造成行動不能自理,被村幹部和衛生院工作人員用擔架抬着送進了利辛縣城北鎮大管敬老院。在牀上躺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孫修敏竟然又能站起來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都是敬老院照顧得好,不然我這條命估計都沒了,哪還能站在這裏和你們說話!”7月26日,大管敬老院院民孫修敏笑着對記者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孫修敏說,在敬老院裏,有醫生和護士24小時值班,按時給他檢查身體,並叮囑注意事項。在孫修敏躺在牀上的那段時間,每天都是由護工幫他翻身子,給他洗擦,並幫助他做恢復訓練,“我現在走路還得扶着東西,想走得穩當還得一段時間。醫生說能恢復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孫修敏隔一個房間的陸殿選恢復得也不錯。因患有腦血栓,67歲的陸殿選癱瘓在牀,剛被送進敬老院的時候,身上有多處褥瘡。經過三個月的治療,這些褥瘡已經癒合。“在這裏……好!”對着來幫他檢查身體的醫生和護士,老人費力地說了一句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大管敬老院共有老人31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20人,設有內科、外科和心電圖室等多個科室,僅僅比鄉鎮衛生院少了放射科和婦產科兩個科室。在敬老院長期坐診的醫生田俊峯是城北鎮衛生院的內科主任,去年11月份,他主動請纓到敬老院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特長是治療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而老年人是這類疾病的高發羣體,所以我就申請來了。”田俊峯介紹,平時喫住都在一個院子裏,他可以更方便地照顧老人,“遇到緊急情況,我也可以第一時間趕到實施搶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6日,在距離大管敬老院大約40公里的孫廟鄉程新敬老院裏,院民李宗祥剛做完B超檢查。對於敬老院如今的醫療條件,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表示很滿意:“我們和醫生都在一個大院子裏。我感覺到哪裏不得勁了,就直接找醫生檢查,很方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鄉鎮敬老院隸屬衛生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底,在多次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我市提出探索失能五保老人由鄉鎮衛生院集中供養服務的新模式,逐步將全市141個敬老院交由鄉鎮衛生院託管,並充分利用現有的食堂、醫療設施、醫護資源,對其進行適度改造,爲失能老人提供“醫養結合”的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市對於完善失能五保老人的探索仍在繼續。根據近日出臺的《亳州市農村敬老院改革基本規範(試行)》,我市整合鄉鎮敬老院和鄉鎮衛生院資源,設置集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和醫療護理功能於一體的敬老院,隸屬鄉鎮衛生院,爲政府舉辦公益性養老機構。鄉鎮轄區內有1家敬老院的,名稱爲××鎮(鄉)衛生院敬老院;鄉鎮轄區內有2家及以上敬老院的,名稱爲“××鎮(鄉)衛生院××敬老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規範》明確,對五保老人中有意願入住敬老院的全部安排入住;敬老院在完成保障對象供養需求後仍有空餘牀位的,應本着“低門檻、全覆蓋、保基本”的原則,面向社會開放養老服務,收費標準參照全自理五保老人供養標準執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規範》,鄉鎮人民政府是敬老院的責任主體,負屬地管理責任,民政部門履行養老行政監管職能,衛生健康部門履行衛生行政監管職能,敬老院院長由鄉鎮衛生院提名並任命。敬老院應配備兩個不少於20平方米的房間,分別設爲診療室和中醫治療室,配置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藥物。診療室同時向周邊羣衆提供診療服務。鄉鎮衛生院爲所轄敬老院配備醫生、護士各2名。配備的醫生從各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團隊選派,掛牌上崗。按照“規範護理、適當寬裕”的原則,爲全護理五保老人按2:1配備護工,半護理老人按4:1配備護工,全自理五保老人按10:1配備護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次調整理順了敬老院和衛生院的關係,五保老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市衛健委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敬老院原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也將重新進行聘用,“有助於他們提升爲五保老人服務的意識和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老人在敬老院“都挺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孫廟鄉程新敬老院原來名叫孫廟鄉敬老院,現有老人52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18人。在該敬老院院長汝愛軍看來,此次衛生院和敬老院關係的調整,絕不僅僅是更換一個名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敬老院隸屬於衛生院,可以讓老人們享受更好的服務。”汝愛軍介紹,在此次調整交接的時候,他們對敬老院的原有管理人員和護工進行了重新聘用。“根據考覈結果和徵求院民們的意見,我們辭退了一名管理人員和一名護工。”汝愛軍介紹,照顧老人尤其是五保失能老人的管理人員和護工需要愛心和耐心,如果達不到這些要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解除聘用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管敬老院院長江美峯介紹,他們對於敬老院管理人員和護工的重新聘用的主要參考依據是院民們的投票,“除了一名管理人員因爲超齡沒有續聘,其他的人員都重新上崗。對於他們的服務態度,院民們都比較滿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裏只能這麼享福了!有人端着喫、端着喝,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在譙城區魏崗鎮中心衛生院敬老院裏,80歲的朱紀青感激地說。去年年初,他搬進了魏崗鎮醫養服務中心,也就是如今的敬老院,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原來不能行走的他現在在護工的攙扶下可以下牀散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目前我市累計篩查摸底符合入住條件的失能五保老人1132人,有意願入住且現在在院957人。入院後,經過鄉鎮衛生院精心照護,全市851名不能自理的老人中有460人能夠基本自理,257名有褥瘡的老人中有256人已經癒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錦文 蔣加磊\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711011487585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