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由演員鄧超主演的電影《銀河補習班》一經上映,就引發了不少爭議。

觀衆的聲音褒貶不一,有人說這是教育的毒雞湯,也有人認爲電影實則反應了傳統教育和新銳教育之間的矛盾。

拋開這一系列的質疑聲,我所看到的,卻是當下家庭中存在的最爲普遍的教育問題。

1

父母眼中孩子什麼樣,

孩子長大後就是什麼樣。

影片中,兒子馬飛成爲教導主任最想要開除的壞學生時,父親馬皓文卻從未對兒子產生過質疑。

他堅信自己的兒子不是學渣,堅信兒子是可造之才。

也正是因爲他對兒子的信賴以及鼓勵,最終兒子如願以償實現夢想,踏入太空成爲一名宇航員。

而我想說的是,影片中父親馬皓文對兒子馬飛的認可與信賴,是當下家庭教育最爲欠缺的部分。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信奉“打擊式”教育。

總是認爲,多多否定孩子,孩子纔會有所成長,所謂有壓力纔有動力。

但事實往往是,孩子越受打擊,越萎靡不振。

最後,真正成爲了父母口中“不成器”的孩子。

有人說,一個心智還未發育完全的孩子,受暗示性強,很容易被周圍人的評價所左右。

深以爲然!

的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對世界的認知。

無論是父母有意還是無意的舉動,對於模仿能力極強的孩子來說,都會被視爲一種教育上的暗示。

父母否定孩子,認爲自己的孩子“笨”,孩子認知水平不足,容易將父母的話當做“信條”,併爲之實踐。

所以說,很多時候“笨孩子”都是父母喊出來的。

試想一下,孩子剛想準備大展拳腳,或者還未準備好,就被父母一句話否定。

“你那麼笨,做不到的!”

父母對孩子的否定,猶如一盆涼水,直接澆滅了孩子的自信心。

得到否定的孩子,自然而然否定自己,認爲自己“笨”,做不成事情,凡事開始的第一步,就是否定自己。

所以說,父母否定孩子,開始對孩子的認知設限,孩子的未來必然會有很多侷限。

而那些不被父母認可的孩子,在人羣中永遠難以無法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態。

2

父母爲孩子貼上的標籤,

是孩子一生難以擺脫的“噩夢”

經常會聽到父母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小孩不聽話,喜歡調皮搗蛋,還和人頂嘴”“做事磨磨蹭蹭,怎麼說都改不了”“腦子笨,不如別人聰明”“一天到晚只知道哭,簡直就是個愛哭鬼”

所以,在很多孩子身上,有着太多被父母貼上的標籤。

“腦子笨”、“愛哭鬼”、“壞小孩”......

看似父母隨意的話語,實則有可能成爲孩子一生都難以擺脫掉的“噩夢”。

很多父母或許還未意識到,給孩子貼標籤會有怎樣的危害。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些孩子本身並不挑食,但是父母無意中的一句話:“這孩子只愛喫肉,不喜歡喫青菜”,就有可能導致孩子從此以往,真的只喜歡喫肉而不愛喫菜。

所以說,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斷將對孩子的評價重複強化,就會形成固有標籤,甚至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一輩子。

一旦標籤被貼上,就難以撕下來,就像成年人僞裝自己的假面,即使難受,但依舊不願顯示自己的脆弱。

標籤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給孩子貼標籤,實際上就是對孩子進行角色塑造。

孩子會按照父母的設定去表演,演着演着就容易成真。

在一個標籤裏成長久了,便迷失了自我,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所以要想試圖撕下孩子身上的標籤,談何容易?

而每一個被父母貼上標籤的孩子,都是被細繩拴住的象,失去自己成長的方向,只能任由父母牽引。

所以,作爲父母,首先就要信任孩子,無論別人怎麼形容孩子“蠢”亦或是“笨”,父母都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

一旦父母都開始認爲孩子確實如此時,那麼“蠢笨”的負面標籤就算是徹底給孩子貼上了。

擁有這一標籤的孩子,會朝着蠢笨的方向發展,直到完美的與標籤契合,成爲真正蠢笨的孩子。

因爲,父母的認知水平,往往影響着孩子成長的軌跡,乃至人生的發展上限。

父母給予孩子身上的標籤越多,孩子成長便越受阻。

3

父母的認知,

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的認知水平,決定着孩子的人生起點。

一點也不假。

其實這就跟父母給孩子貼標籤一樣,父母爲孩子貼上“笨”“壞”這一類標籤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孩子要朝這一類方向發展了。

人性本善,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白紙上最終會繪出怎樣的色彩,關鍵在與父母如何去描繪。

說白了,就是父母第一筆很關鍵。

如果父母第一筆給孩子描上的是一個負面標籤,那麼延伸出來的每一筆,都會帶有前一筆的痕跡。

會成爲孩子身上揮之不去的印記。

父母在孩子三觀還未形成之前,就已經提前給孩子設定好成長路線。

而沒有認知與分辨能力的孩子,只會順着父母的認知成長下去。

父母認爲這是一個壞孩子,那麼孩子的成長必然逃脫不了“壞”的標籤。

父母認爲孩子是個“膽小鬼”,那麼孩子在爲人處世上,就會變得膽小怕事。

所以說,很多時候孩子的成長往往容易受到父母限制,換句話說,父母也有可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如果父母認知水平不足,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各種限制,那麼孩子成長的格局必然受限,想要達到一定的人生高度,必然變得艱難。

父母對孩子的認知,決定着孩子成長的高度。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需要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而不是父母簡單的將自己的認知強加到孩子身上,粗暴的將孩子剪裁成自己所認爲樣子。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父母靜靜守候在旁,陪伴成長。

猶如園丁培育樹苗,務須揠苗助長,只需要在必要的時候適當的修剪,不至於讓樹苗長歪便好。

所以,請不要讓你的認知水平,侷限了孩子成長,妨礙到孩子將來的發展。

教育路上,如果父母不能成爲孩子成長的墊腳石,也請不要讓自己的認知成爲孩子的絆腳石。

與廣大父母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