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清晰概括出各朝代擅长文学体裁,如果把唐朝以来各朝代擅长的文学体裁比喻成个性美女的话,在温叔看来:

唐诗,端庄大气,大家闺秀

宋词,婉转秀丽,小家碧玉

元曲,率真泼辣,敢爱敢恨

明清,才气卓卓,直抒胸臆

这种各具特色的文学体裁有的出现的很早,直至遇到合适的朝代才表现出来美感,而有的文学体裁却是适时而生,应时而火,直接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那么为什么每个朝代都各自擅长一种文学体裁呢?

诗言志词言情,曲奏民声,小说书意

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在那个时代,世界的文化中心就在长安。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所以叫文化中心。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只有三个——公元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今天的纽约。正是唐朝的辉煌与强大,行成了文人独特的气质,那是一种诗人的浪漫,巴黎和纽约都不曾有的情怀。

当时,全世界其他国家连个像样的城市都没有,有个一万常住民就很不错了,而长安人口不算城外的就有一百万,七十几个外交使团,三万多留学生,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医术,还通用拜占庭的金币和波斯王朝的银币。世界各国的宗教在这都有道场,物价便宜,刑事案件极少,人民的幸福指数极高。什么是万邦来朝,作为一个唐朝人,骨子里面就透露着骄傲。

李白

长安实行宵禁,108个坊门关闭,人们晚上不上街,只在坊内活动。这些坊就和现在的酒吧一样,里面是西域国家的漂亮姑娘,那时候叫胡姬。如果再往东到洛阳,那里是连宵禁都没有的。再到扬州、成都,都是一片歌舞升平,人人满面笑颜。那些大诗人,李白、王维,一个个骑马游玩,享受人生,何处不欢乐,哪里无繁华。唐诗吟诵的就是泱泱中华,吐露的正是胸中豪气。唐诗还兼具表露才学的功能,唐朝皇帝甚至通过流传的唐诗来招徕才子。

宋朝还是不错的,虽然它的军事力量不够强大,天天被北方的外族吊着打,这是创业完成后路线选择的问题,但是它经济发展的好,GDP是唐朝的两倍,各行各业都很发达,资本主义萌芽都出现了。宋家皇帝有钱了,花钱向北方买和平,反正也是钱多,老百姓有钱了,那就是消费,全民繁荣,那时候的娱乐活动不多,画舫之类的谈心之处还是很多的。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国内扫盲会好一些,有些文化的人就能吟诵几句,文人墨客每日把酒取乐,歌姬作陪,陈词滥调总有腻歪的时候,新词新曲逐渐出现。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每日流连勾栏的文人,最难消得美人恩,只把浓情赋新词

蒙古部队来了,铁蹄南下入中原,北去万里奔如电。半个亚洲占了,半个欧洲占了,如果不是海洋的阻隔,非洲也要被占领了。这帮放牛牧马的建立了元朝,这下不应该再带来更多文学创造了吧?也是啊,元朝一共才90几年的建国史,元朝汉人地位很低。但这些都没能阻挡文化的发展,《马可波罗游记》详细记录了欧洲旅行家在元朝的见闻,那么美好的描述就是元朝啊,可见元朝其实还是很文明富裕的。

元朝在文化上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人们的三六九等划分里面,儒生竟然是倒数第二位,仅比乞丐高一点,这已经被贬低的无法直起腰肢了。朝廷科举制度飘摇不定,文人没有上升路径,为了谋生,转向其他行业。元曲本是“胡乐”,在文人无处安放自身的时候,转向了元曲创作。你看,孔子、屈原、李白、杜甫,一个个成就那么高,竟然没看过戏。这是元朝这个时代特有的成就,元曲堪比古希腊悲剧和古印度梵剧,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

明清小说主要是明朝小说,包含各种题材,历朝历代丰富的传说野史在民间发酵。普通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大大刺激了这个市场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更多的民间说唱艺术。这个时期的创作多为总结民间传说,艺术处理后投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发达更为小说脱离口头创作进入书面创作提供了条件。中国四大名著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前面朝代的发展好像只是一种尝试,各自创新,在明清这个时候是对历史的总结,用一种详细的语言来描述,不信你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字数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历朝文学从文人谋求政治资本,表现自身才能,逐渐转向表达大众心声,为人民代言,这是一种从上而下的转变,不再只是服务于上层,开始逐渐更多的考虑底层人民需要的文学创造,都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长在不同的环境下,出落出不一样的风采,如果是四个美人的话,那么她们都是照着她们父母的样子长得,她们的父母就是那个时代万千的百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