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清晰概括出各朝代擅長文學體裁,如果把唐朝以來各朝代擅長的文學體裁比喻成個性美女的話,在溫叔看來:

唐詩,端莊大氣,大家閨秀

宋詞,婉轉秀麗,小家碧玉

元曲,率真潑辣,敢愛敢恨

明清,才氣卓卓,直抒胸臆

這種各具特色的文學體裁有的出現的很早,直至遇到合適的朝代才表現出來美感,而有的文學體裁卻是適時而生,應時而火,直接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那麼爲什麼每個朝代都各自擅長一種文學體裁呢?

詩言志詞言情,曲奏民聲,小說書意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在那個時代,世界的文化中心就在長安。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創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發佈,所以叫文化中心。人類歷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只有三個——公元7世紀的長安,19世紀的巴黎和今天的紐約。正是唐朝的輝煌與強大,行成了文人獨特的氣質,那是一種詩人的浪漫,巴黎和紐約都不曾有的情懷。

當時,全世界其他國家連個像樣的城市都沒有,有個一萬常住民就很不錯了,而長安人口不算城外的就有一百萬,七十幾個外交使團,三萬多留學生,喫的是阿拉伯麪食,用的是羅馬醫術,還通用拜占庭的金幣和波斯王朝的銀幣。世界各國的宗教在這都有道場,物價便宜,刑事案件極少,人民的幸福指數極高。什麼是萬邦來朝,作爲一個唐朝人,骨子裏面就透露着驕傲。

李白

長安實行宵禁,108個坊門關閉,人們晚上不上街,只在坊內活動。這些坊就和現在的酒吧一樣,裏面是西域國家的漂亮姑娘,那時候叫胡姬。如果再往東到洛陽,那裏是連宵禁都沒有的。再到揚州、成都,都是一片歌舞昇平,人人滿面笑顏。那些大詩人,李白、王維,一個個騎馬遊玩,享受人生,何處不歡樂,哪裏無繁華。唐詩吟誦的就是泱泱中華,吐露的正是胸中豪氣。唐詩還兼具表露才學的功能,唐朝皇帝甚至通過流傳的唐詩來招徠才子。

宋朝還是不錯的,雖然它的軍事力量不夠強大,天天被北方的外族吊着打,這是創業完成後路線選擇的問題,但是它經濟發展的好,GDP是唐朝的兩倍,各行各業都很發達,資本主義萌芽都出現了。宋家皇帝有錢了,花錢向北方買和平,反正也是錢多,老百姓有錢了,那就是消費,全民繁榮,那時候的娛樂活動不多,畫舫之類的談心之處還是很多的。因爲宋朝重文輕武,國內掃盲會好一些,有些文化的人就能吟誦幾句,文人墨客每日把酒取樂,歌姬作陪,陳詞濫調總有膩歪的時候,新詞新曲逐漸出現。這是一個娛樂的時代,每日流連勾欄的文人,最難消得美人恩,只把濃情賦新詞

蒙古部隊來了,鐵蹄南下入中原,北去萬里奔如電。半個亞洲佔了,半個歐洲佔了,如果不是海洋的阻隔,非洲也要被佔領了。這幫放牛牧馬的建立了元朝,這下不應該再帶來更多文學創造了吧?也是啊,元朝一共才90幾年的建國史,元朝漢人地位很低。但這些都沒能阻擋文化的發展,《馬可波羅遊記》詳細記錄了歐洲旅行家在元朝的見聞,那麼美好的描述就是元朝啊,可見元朝其實還是很文明富裕的。

元朝在文化上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人們的三六九等劃分裏面,儒生竟然是倒數第二位,僅比乞丐高一點,這已經被貶低的無法直起腰肢了。朝廷科舉制度飄搖不定,文人沒有上升路徑,爲了謀生,轉向其他行業。元曲本是“胡樂”,在文人無處安放自身的時候,轉向了元曲創作。你看,孔子、屈原、李白、杜甫,一個個成就那麼高,竟然沒看過戲。這是元朝這個時代特有的成就,元曲堪比古希臘悲劇和古印度梵劇,大大豐富了中國文化。

明清小說主要是明朝小說,包含各種題材,歷朝歷代豐富的傳說野史在民間發酵。普通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大大刺激了這個市場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更多的民間說唱藝術。這個時期的創作多爲總結民間傳說,藝術處理後投入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印刷術的發達更爲小說脫離口頭創作進入書面創作提供了條件。中國四大名著就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前面朝代的發展好像只是一種嘗試,各自創新,在明清這個時候是對歷史的總結,用一種詳細的語言來描述,不信你看,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字數是不是越來越多了。

歷朝文學從文人謀求政治資本,表現自身才能,逐漸轉向表達大衆心聲,爲人民代言,這是一種從上而下的轉變,不再只是服務於上層,開始逐漸更多的考慮底層人民需要的文學創造,都是我們的文化瑰寶。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長在不同的環境下,出落出不一樣的風采,如果是四個美人的話,那麼她們都是照着她們父母的樣子長得,她們的父母就是那個時代萬千的百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