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可以稱爲方士、術士、神仙家等,只要奉守道教經典規誡並熟悉各種齋醮祭祀儀式的人,都屬於道士之類。道士可分爲出家的全真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士。

人們一般認爲,道士的老祖宗是春秋時期的老子,這是錯誤的。老子創立的學派,叫做道家。道家不信鬼神,反對前知,專講‘人君南面之術’,就是講君主怎樣統治臣屬的方法,絲毫沒有宗教的意味。道教是後世之人利用《道德經》玄之又玄的語言,穿鑿附會,糅合方士、術士的神仙之術,還吸取了儒家和佛家的某些理論和教規創建起來的。

道教的理論基礎是把先秦道家的純理論概念——“道”加以神祕化,把得道成仙作爲根本的信仰和追求的最高境界。道家是一種學術流派,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道教修行有兩條路:一是“棄欲守靜”,在自身形體中修煉“精、氣、神”而成仙,稱爲“內丹”;二是燒礦石藥物以成“金丹”,服食後也可成仙,稱爲“外丹”。以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待的話,這好似是騙人的把戲,但是現代也有許多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理解,假設修道可以成仙,只是現代的我們沒有真切的得到修煉方法,在歷史的長河中失傳了,這樣說的話,道教的修煉還是合理的。

張道陵也稱張天師,東漢時期人,本是太學書生,博讀五經,後發現儒家學術無法長生,於是放棄儒學,專攻長生之道。漢代方術之學昌盛,就連漢代大儒董仲舒也不能免,漢武帝也好神仙之術。漢武帝沒有修煉內丹,打算靠服用外丹成仙,不成想喫錯了藥,命也搭裏面了。整個社會崇尚長生的時候,多數個人都是被裹挾前行的,社會的價值觀就主導了個人的價值觀。因此張道陵研究神仙術就很自然了。

張道陵研習黃帝九鼎丹法,也想治丹藥以求長生,只是煉丹藥很費錢,而張道陵比較窮。他聽說四川人生性敦厚,可以教化,且多名山,於是入蜀。傳說中,一日張道陵精思煉志,忽有天人下凡,千乘萬騎,金車羽蓋,驂龍駕虎,不可勝數,太上老君授予張道陵一明威之道。張道陵後能治病,於是百姓聞名而來,拜張道陵爲師,弟子數萬人。

張道陵傳道的方法是將宣傳本道教義和治病相結合,那時候窮人生活條件惡劣,無錢看病買藥,只好聽信他,希望痊癒,有些病人心裏有了寄託,病情好轉,對張天師更加信服。張道陵治病、傳道還要收取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張道陵收取五斗米,也是一種斂財的手段,用來支撐自己煉取仙丹。經過張道陵的佈道,奠定了天師道的基礎。

張道陵專注於在四川傳道,他死後,天師之位傳於其子張衡(這不是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張衡再傳其子張魯。張魯繼任教主後,博採各家道術,並深得其祖父心傳,是第一個系統地將教術傳於教民的。張魯曾在漢中建立了短暫的政教合一的政權,其傳教的三十年,奠定了道教的基礎。

作爲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它所尊奉的神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最初道教尊老子爲最高天神,稱“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後來經過人們修正、補充,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天人體系。道教最高天神有三位,也稱三清,三清之下是四梵天,其下又有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欲界六天,天界之下是人間,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人間下面是鬼界。道教神仙衆多,歷朝歷代均有被封禪的神位,建國後,妖魔鬼怪不得成仙。

《道德經》

“道教”和“道家”雖不相同,但二者又有着一定的歷史淵源關係。由於道家著作《老子》一書文辭深奧,哲理豐富,而且具有不少神祕色彩,因而能爲宗教所用。而歷代道教人物不斷從《老子》一書中汲取養分,把此書稱作《道德真經》,逐漸發展成信徒的必讀諸經之首,就這樣,道家創始人老子也就被奉爲道教教主,由凡人變成了神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