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9年高考還有 82天

2018年全國2卷高考作文之“倖存者偏差”,大部分考生直呼好難好小衆。

這樣的作文題也有不少考生獲得高分。

今日考場作文推薦“倖存者偏差”優秀作文,看看如何寫好這樣的小衆話題。

01

以此架橋,通達遠方(60分)

重慶一考生

雖有言“厄以鑄聖賢,劫以煉仙佛”,但一個人若想在厄與劫之後,還能真正成就未來,勢必應正確判斷過去與現在所存在的問題,排除安全隱患,竭力做好防護準備。

觀此戰機防護措施,英美軍方只見表象,唯有沃德洞悉本質。彈痕之所存,究竟是薄弱之處還是頑強部分,僅憑簡單的數據所得出的判斷切不可取。察本質,需穿透表象,看清真實。

猶如加繆寫下“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着病痛活下去”,他穿過了生存之苦的表象,看見了頑強意志的真實。梵·高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而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他穿透了人們常有的寂寞孤獨之表象,看清了自我追求之真實。而“二戰”戰機防護,沃德力排衆議,亦是因爲他穿透了彈痕之多少的表象,看清了究竟什麼纔是使戰機無法返航,銷隱於戰火的原因。

排隱患,需獲衆人支持,共同出力。排除隱患,加強防護,是一個人無法做到的。孫權曾說,“能用衆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衆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一個人即使有了正確判斷,如果得不到衆人的支持,也勢必不被理解,即使付諸實踐,採取措施,效果也有限。

但獲衆人支持絕非易事,需憑真才實學,憑有條理的分析方能做到。且看大國工匠韓利萍利用家中的土豆、蘿蔔切出零件模型,研究火箭構造,毫釐不差,助火箭升空。她用實實在在的“臺下苦練”與執着分析,成長爲複合型高技能人才,獲得衆人支持,助力航天事業。再看大悟金嶺革命老區,當地幹部實地考察研究,制定扶貧計劃,獲得衆人支持,助力精準扶貧。他們用奮鬥的精神與非凡的才幹,幫助那裏的炫目秋景走向世界。

統計學家沃德根據自己的研究,分析闡明彈痕數量與戰機存毀的關係,力排衆議,獲得衆人支持,助力戰機防護工作的改進與完善,才得以排除更多的安全隱患。

察本質,排隱患,護安全,是過去的戰爭所帶給我們的啓發。今日觀之,不應止於此。在今日中國追尋“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新徵程中,亦需人人目光如炬,洞悉事物本質,助力平穩發展之未來。

察本質,排隱患,以此開路,以此架橋,方能通達遠方。

閱卷者精評

素材運用與說理論證相輔相成

議論文的寫作,究其本質,就是說理論證,但這一能力往往是大多數考生所缺乏的。

名人事例、名人名言考生都積累了不少,但將其運用在文章中往往會出現與論證脫離的情況。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就能看到素材與論證的相輔相成。

考生在多處都引用了名人名言,且將其與自己的論證相融合。

例如開篇第一句“厄以鑄聖賢,劫以煉仙佛”,考生對這句話的引用沒有和後文脫離,而是恰到好處地引出了文章的觀點。再例如第四段中考生寫到了加繆和梵·高,人物名言與人物經歷自然結合,並且與材料緊密聯繫,使得說理清晰,論證有力。

02

水應深潛,酒應細嘗(59分)

重慶一考生

“二戰”中,英美軍方認爲飛機防護應加強彈痕多的地方,而實際上彈痕少的部位纔是關鍵。許多時候,人、事、物都是如此,你看到的表面不一定是真的。嬌豔花朵的根部纔是其生命之本,皮囊之下才有一個人真正的靈魂。事物的真相往往隱藏在它的深處。

水應深潛,酒應細嘗。看人,看事,我們絕不能在浮雲處起舞,而應在深海處遨遊。

陳獨秀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傑出的革命家、大學者。他既有作爲一個革命者的剛強骨氣和高尚人格,也有作爲一個知識分子,對舊制度、舊思想、舊文化和社會種種弊病堅決批判的社會良心。但他也犯下過錯誤——“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即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運動時期,在“中山艦事變”後,他依然主張採取退讓政策,沒能看清事件背後蔣介石打擊和排斥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相,以致放棄了無產階級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這致使1927 年在蔣介石背叛革命的情況下,大革命慘遭失敗。由此可見,事情都須細察。

做一個獨具慧眼,明辨是非,不流於表面的人十分重要。就如看似溫和無害的大象一樣,你怎知道它巨大的身軀下竟潛藏着可謂世界上所有動物中排名第一的破壞力?

水應深潛,酒應細嘗。我們看人也應看到其靈魂深處。比如偉大的畫家梵·高先生。如夢如幻的星空是他的情感色彩,如陽似火的向日葵是他無盡的熱情,而冷調孤獨的自畫像也是他內心的孤寂。梵·高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而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他有激情,有熱心,有苦悶,有孤獨——但無人瞭解他,人們只看見他的偏執,他的瘋狂,卻從未試着理解他。與時代的格格不入,爲這位英年早逝的畫家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

生命是一條長河,河邊站着各色各樣的人。人們戴着不同種類的面具,而拋開面具後的交往才能稱得上交心。研究事物依然需要一顆明察秋毫的心。試想如果沒有居里夫人日復一日的細心研究,哪裏會有鐳元素的發現?如果沒有屠呦呦數十年的尋找與觀察,哪裏會發現對抗瘧疾的藥物竟存於不起眼的青蒿之中?如果沒有許許多多中國工匠悉心洞察事物的眼力與恆心,怎會有中國通往製造強國的大道?

撥雲方能見日,去霧方能看花。水應深潛,酒應細嘗。淺顯之知浮於表面,深處纔是真知。

閱卷者精評

說理與文采兼得

不少考生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爲議論文一旦專注說理,就很難寫出文采,但其實,一篇好的議論文是可以說理與文采兼得的。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水應深潛,酒應細嘗”“絕不在浮雲處起舞,而應在深海處遨遊”,考生的論點便富於文采,且與標題呼應。

在論證過程中,梵·高這則素材的文字也頗爲考究,“如夢如幻的星空是他的情感色彩,如陽似火的向日葵是他無盡的熱情,而冷調孤獨的自畫像也是他內心的孤寂”,相比百度百科式的人物介紹,這段文字就加分不少。

相關文章